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国语》的书名对于《国语》书名的涵义,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说:“《国语》是一种国别史,分别记载周王朝及诸侯各国之事,而主要在记言,故名为《国语》。”按他们的理解,将《国语》的“语”字解释为言语的意思,即因为是记载周王朝及诸侯各国君臣的谈话言语,所以被命名为《国语》。但从《国语》本书中提及“语”的情形来看,这样的解释似还不够确切,现略加闸述如下,以就正于专家。  相似文献   

2.
一本精美厚实的法学新书——《儒家法思想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这是“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儒家法思想的新著”(《通论·匡亚明序》)。它的问世,是儒学界、法史学界的一件幸事。作者俞荣根先生是一位年富力强的中年教授,他在儒家法思想这块荒域中开垦了十余年之久。长期以来,他遵师从教,“解放思想,锲而不舍,有的放矢,执着始终”,终于打通古今,集其大成,用自己的心血浇灌出了这一朵学术奇葩,给儒学研  相似文献   

3.
英国是否需要一部“权利法案”(The Bill of Rights)?这是缠绕英国法学界乃至整个社会的一个大问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知道英国一直没有一部成文宪法,但《权利法案》可能会从根本上改变这个事实。尽管《权利法案》仍然是议会制定的一部“法”,但英国人知道它将不是一部普通的法。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一部“基本法”.且正因为这部法是基本与重要的,它对于普通立法的意义具有某种控制作用。虽然《权利法案》还不构成一部宪法,虽然它可以方便地被议会多数所修正,它还是将对英国长期恪守的“议会至上”原则产生重要影响。它可能是走向成文宪法的第一步,而这一步意味着英国正在向其普通法后裔美国的宪政体制靠拢.意味着英国的“马伯里决定”及其所产生的难以理清的立法与司法关系正在孕育之中.意味着英国可能将偏离戴西(A.V.Dicey)曾如此肯定的议会至上教条,而走向某种三权分立——尽管是单一制下的三权分立。因此.英国朝野对这关键的第一步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而这场辩论不仅对英国是重要的,而且对于世界宪政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因为它象征着世界上最悠久(也最“顽固”)的议会体制的根本转变之开始,而且因为它所蕴涵的问题对于所有法治国家都是共同的。和“认真对待权利”相一致,德沃金的这篇文章全然赞同《权利法案》的制订。在以他为首的英国法学家的推动下,英国确实于1998年制定了这部意义深远的法案。  相似文献   

4.
有首外国歌曲,叫作《跳蚤当了大官了》,那唱词有趣得很。拙文《“蝜蝂”当了大官了》,未必那么有趣,而且读者一定觉得怪怪的,蝜蝂是什么东西? 蝜蝂,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的寓言性散文《蝜蝂传》中描写的一种爬虫。样子没见过,但柳文对它的习性的描绘倒是入木三分。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其一是“捞”——“行遇  相似文献   

5.
春江水 《政府法制》2007,(13):58-60
柳宗元一篇《捕蛇者说》,让世人皆知永州“异蛇”“黑质而白章”。纵观湖南省永州市公安局原副局长王石宾多年来所扮演的人生角色,他又何曾不是一条“黑质而白章”的“异蛇”?说他“白”,是因为他不仅具有警察身份,而且还是“打黑除恶领导小组”组长;说他“黑”,是因为他不但是永州黑恶势力团伙的保护伞,而且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黑老大”。他一边冠冕堂皇地打“黑”除“恶”,一边却干着开庄放贷、敲诈勒索、滥用私刑、非法敛财的“黑”、“恶”勾当。  相似文献   

6.
(一)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主要著作。马克思写道:“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本论》第1卷,第8页)又说:“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同上,第11页)因此应该说,《资本论》首先是一部政治经济学的伟大著作。但是我们必须看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研究的问题决不仅仅如此,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它还是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政治学著作、文学著作、历史学著作,以至我们可以这样地说,它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式的伟大著作。一百多年  相似文献   

7.
沈轩 《政府法制》2005,(12):11-13,15
他曾经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也曾经当过市长、省工商局局长,官至正厅级;他因创作《碑魂》、《梦魇》等多部长篇反腐小说而享誉文坛和政界,被人们尊称为“反腐作家”、市长作家”。2001年年初,作家出版社还隆重推出了他的又一部力作《浊蚀》。可就是这样一个闻名一时的“反腐作家  相似文献   

8.
王军 《法人》2004,(1):82-83
类似立法的司法解释如何避免立法所具有的局限性?现行《公司法》已到了让人无法容忍的地步。现行《公司法》于1993年底获立法机关通过,当时其立法目标有两个:一是“规范”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造,二是“清理整顿”公司。这样它的一个鲜明的烙印是:它是一部为国有企业量身定做的法律,它包含大量不容当事人排除适用的强制性规范。  相似文献   

9.
清末著名法学家沈家本说:“为政之道,首在立法典民。”(《寄簃文存》)这句话应该说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统治的经验之谈。历代王朝在取得政权之后,立法往往是一项首要任务,因为他们深深懂得,法制同其政权的存亡休戚相关。《明史·刑法志》载:“盖太祖之于律令也,草创于吴元年,更定于洪武六年,整齐于二十二年,至三十年始颁示天下”。这里说的是《大明律》的制定过程,从中窥见,朱元璋不愧为重视立法工作的封建帝王,一部《大明律》,四百六十条,却经过数次修改,不断增损,历时三十余年才颁布施行。但是,立法是为了执法。一部法典制订之后,要发挥它的真正效用,关键在于能否  相似文献   

10.
管仲法律思想的核心是“修旧法 ,择其善者而业用之”(《国语·齐语》)。这里的“旧法” ,指旧礼法制度 ,既包括礼 ,也包括法。“业” ,即改造创新的意思。这是管仲在齐国进行内政改革的指导思想。管仲的法律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一、“四维不张 ,国乃灭亡”西周时期 ,经过周公制礼 ,使礼上升为国法 ,成为奴隶社会两种法律规范形式之一 ,起着法的作用。姜尚建齐治齐 ,坚持“以礼治国”的思想传统。管仲任齐相之后 ,继承了这一传统 ,非常重视礼在治国中的作用。他在《管子·牧民》篇中说 :“国有四维 :一维绝则倾 ,二维绝则危 ,三维绝则…  相似文献   

11.
休戚与共(33页4行) 语出《国语·用语下》:“晋孙谈之子周,适周,事单襄公。……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亡襄公)曰:(‘……为晋休戚,不背本也。’”意思是:“晋国孙谈之子名周,到周,做单襄公的臣子。…  相似文献   

12.
《易》是西周晚期卜史之官整理的一部书。西汉以后成了儒家经典之一。它是西周社会生活和人们认识活动的真实记录,其中涉及大量的法律制度。本文仅就民事法律制度谈谈个人的理解。(一)“不富以其邻”“不富以其邻”(《谦》),即不能通过侵害邻人的手段来致富。这是一条古老的道德准则。“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恒》),是说人们如不能长久保有德行,就免不了遭受耻辱。这种羞侮常常与强制联在一起:“畜臣妾”,“执之用黄牛之革,莫之胜说(脱)”  相似文献   

13.
点校《全宋文·香溪集》拾零何毓玲日前点校《全来文·香溪集》,得校记300余条,撮其要录列于下,以就教于大方之家。孔子?孟子?四部本卷一《耻说》“孔子以行已有耻为士”,诸本皆作“孔子”,独丛书本为“孟子”。本篇首句为“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此乃全...  相似文献   

14.
刖刑是我国古代一种非常残酷的肉刑。《国语·鲁语》:“中刑用刀锯”。《汉书·刑法志》颜师古注引韦昭曰:“锯,刖刑也。”《易·困》虞翻注:“断足曰刖。”《周礼·司刑》郑玄注:“刖,断足也。”《左传》庄公十六年和《汉书·刑法志》中,杜预和颜师古都分别解释为“断足”,可见,刖刑就是截去人的下肢的一种刑罚。  相似文献   

15.
《儒林外史》是我国十八世纪一部著名的长篇讽刺小说。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造吴敬梓《儒林外史》出”,“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是后亦鲜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高度肯定了它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但这部小说问世二百多年来,直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说对它已经作出了正确的评价。近年来的一些评论文章多认为它是一部“反孔批儒”、“具有反儒倾向”的小说,我们有些不同看法,现提出来冀以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16.
<正> 《故杀胞弟二命现行例,部、院解释不同说、附说》是沈家本的一篇论文。这篇论文的内容是:陕西赵××故杀胞弟二命一案,陕西巡抚“依旧例——故杀大功弟律,拟绞监候”;大理院则“照现行律——期亲兄故杀弟,拟流二千里”。刑部、大理院取义不同,交法律馆诠释,沈家本写了一份奏折,对此发表议论。这个“附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沈家本的进步刑法思想。现将沈家本的《附说》分段摘录如下: (一)“谋故杀人,旧说谓其原有害心,故论情独重。故法但问其为谋、为故,而不问其谋、故之为何事,原以事之轻重,于罪名无关系也。”这是意图从犯罪构成理论上来解释犯罪的尝试。主观上的故意或过失,与行为本身的作为或不作为,在认定罪名时没有关系,只要分清故意和过失就行了。象沈家本这样研究犯罪构成问题,在他以前的  相似文献   

17.
张文珍在2004年12月6日在《学习时报》撰文认为,和谐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是以“和”的范畴出现的。较早的记载见于《国语&#183;郑语》。史伯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与史伯相同的是晏子,他也是用举例来说理,而晏子的针对性更强,就是君主的治国理政如何才能更合理更科学。君臣之间在更高水平上达到和谐的状态。这一思想被孔子归纳提升为衡量君子与小人的标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相似文献   

18.
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独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是一部世界上没有先例的、独创的法律文件,它的最大特点在于一个“新”字。本文尝试对此作些探讨。 一、新的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19.
《国语》作者、成书时代问题久有分歧,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综观自汉迄今各种意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国语》的作者是否是左丘明,二、《国语》的成书时代。笔者通过对前人意见、《国语》及与之相关的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的考辨,认为《国语》作者是左丘明、成书时代大致在春秋末期至战国前期的汉魏旧说应该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超范围经营”说法取消 2001年1月1日,《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实施,引起广泛瞩目。它被认为“不仅是新世纪北京施行的第一部法规,而且是一部关系到首都高新科技发展前程的重要法规”。一部地方法规受到如此关注并不多见。针对《条例》中一些原则规定,2001年2月13日,《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