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劳动合同法》草案的一个重要的分歧,就是绝大多数人赞同草案第一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基本原则,但也有意见认为,劳动合同法应当遵循双方平等协商的原则,平等地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这一问题关系到《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意义重大,必须予以澄清。笔者以为, 《劳动合同法》必须向劳动者倾斜。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北京某地铁工地以身份为基础的劳动管理的特点及其背后的社会机理,研究发现,身份区隔作为一种劳动管理策略渗透于地铁工地的劳动分工与劳动控制、劳动和社会保护以及劳动力再生产的方方面面,这种特殊的劳动管理策略是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和绩效至上考核体系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劳动合同法》自2008年1月1日实施以来,在规范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作为本法重要组成部分的经济补偿制度,仍暴露出了诸多不足。为此,应完善经济补偿制度措施,从制度构建、补偿标准、救济途径、协商一致解除合同具体情形及防止用人单位滥用预告解除权等方面加以改进,以实现劳动法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  相似文献   

4.
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劳动关系涉及劳动者与雇佣方的经济权益.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和谐与否,不仅关系国计民生,更涉及社会稳定。为了构筑和谐的劳动关系.本文提出了如下基本观点:针对劳动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力量对比。提出利益平衡,倾斜立法的观点:针对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一方的差别待遇。提出平等保护、消除歧视的观点:针对劳动关系核心主体及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提出三方协商、多方协调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一、转变政府协调劳动关系的职能是建立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的必然要求劳动关系,在国外通常称为产业关系,是生产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劳动关系问题,不但与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保护密  相似文献   

6.
论和谐社会背景下我国弱势群体保护与政府责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弱势群体保护在构建社会和谐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已经初步建立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制度,但是在弱势群体保护中也存在法律的规定过于原则,适用对象狭窄,社会保障权利缺失,法律实施薄弱等问题.弱势群体保护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加强弱势群体保护,需要树立弱势群体保护新理念,贯彻平等原则和倾斜保护的原则,构建完善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健全权利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7.
安洪 《理论探索》2008,(3):104-106
现阶段我国劳动关系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主要表现为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劳动关系的运行机制由国家调控向市场调控转变等.同时,这种转变带来许多新问题,如严重的就业压力使群体性的劳动争议纠纷难以避免,弱势群体劳动权益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等,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我们应从加快工会职能转变、贯彻好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建立公平分配机制、校正倾斜的劳动关系等方面,做好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工作.  相似文献   

8.
工资是劳动的报酬,但在一些地区和行业有不少农民工却得不到这份应得的报酬.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要主导,要在各级政府的组织下,建立一种多管齐下的监督机制,建立一种政府各个部门互相配合的联动机制,农民工权益的保护才会更有成效.  相似文献   

9.
李彦 《学理论》2010,(5):79-81
针对实践中大量存在的事实劳动关系,我国劳动立法对其是否受法律保护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立法还存在比较混乱甚至矛盾的情况,这为司法实践中处理事实劳动关系纠纷带来了困惑。本文对我国事实劳动关系法律保护中的不足及立法建议进行了探讨,以期解决事实劳动关系相关的法律问题,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看,协调劳动关系、保护劳动权益是政府进行社会管理、提供劳动就业服务的重要内容。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南山区通过调整行政主导型的劳动关系调节模式,逐步实现街道及街道以下基层工会的"去行政化",保护劳动者的产业公民权,建立集体谈判制度,从而在复杂的劳资冲突环境中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
《劳动合同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法在立法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积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对劳动者权利的倾斜保护。因此,广大劳动者对于法律的颁布热烈拥护。用人单位则对这一法律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一些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更多关注的是法律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用工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体面劳动与女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农民工共享体面劳动的权利,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体面劳动的视域看,我国在女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方面还存在就业歧视、权益受损较为普遍、特殊劳动保护不力、社会保障权利以及加入工会权、知情权缺失等问题。在推进体面劳动中加强女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护,需要确立保护女农民工劳动权益的基本原则,提高女农民工自身素质,构建保护女农民工劳动权益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13.
《劳动合同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法在立法中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积极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对劳动者权利的倾斜保护。因此,广大劳动者对于法律的颁布热烈拥护。用人单位则对这一法律有不同的理解和  相似文献   

14.
姚鑫 《学理论》2013,(11):144-145
我国劳动关系跟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现在到了关键时期,个别劳动关系所占的比例已经缩小,集体劳动关系的比例越来越大,改变了我国个别劳动关系为主的劳动关系的局面。集体劳动关系最突出的问题是集体劳动争议的问题,完善集体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是有效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任宣平 《民主》2013,(11):37-39
从一名普通的堆缸工人成长为陶瓷设计艺术大师;从紫砂研究到景观艺术陶瓷创作,蒋国兴无疑是陶瓷艺术领域的佼佼者。2011年10月,作为行业内卓有建树的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蒋国兴被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授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称号,2012年被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3年,蒋国兴又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一串串闪耀的荣誉背后,是蒋国兴20多年专注于陶瓷艺术付出的艰辛劳动。  相似文献   

16.
林兴发 《党政论坛》2008,(21):29-3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劳动.关系也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型劳动关系向市场型劳动关系转变,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将主要由劳资双方运用市场机制来自行调整。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在非公有制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有什么责任?这是构建非公有制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新经济新业态日益活跃,依托网络平台的灵活就业活动提供了许多新的产品与服务,在满足新的社会需求的同时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并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贡献。然而,这也导致劳动关系发生深刻变化,提出了一些要认真对待的新问题,主要包括:劳动者的身份是作为劳动关系主体一方的劳动者,还是独立承包人或自由职业者?劳动关系的从属性,特别是组织从属性越来越非标准化,与之联动的劳动关系倾斜性保护如何进行?如何在这种就业方式中促进灵活性与安全性之间的平衡,并体现灵活就业体面化的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为改变因法律制度缺陷、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制约、政府行政不作为、维权成本过高等原因致使农民工劳动权益倍受侵害的现状,必须扩大劳动法调整范围、明确劳动者权益保护规定、明确用人主体法律责任、简化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建立专业化劳动仲裁机构.同时加强部门沟通合作和社会参与以求严格执法,并通过签订集体合同、健全工会组织、打造责任政府、建立守法信用体系等措施建构一张维权防御网.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在数字政府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多数省市明确了政务数据管理机构、制定了数字政府发展规划、开发了“一网通办”的网上政务app,并运用多种互联网技术为数字政府助力,让老百姓“最多跑一次”成为现实。但是,在这些成绩的背后,建设过程中法律制度缺失、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不足、电子政务服务标准不统一、公众参与渠道狭窄等问题也较为突出。因此,为裨助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转型发展,有必要构建完善的数字政府法律框架、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统一数字政府政务服务标准,拓宽公众参与建设途径。才能处理好“制度”和“技术”的关系,才能让数字政府建设合规、有序、安全、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岗位技能工资制为主要形式的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是指企业从贯彻按劳分配的指导思想出发,建立以劳动评价、计量体系为基础的新的工资制度.这一新的工资制度的主要内涵就是根据劳动技能、工作责任、劳动强度和劳动环境四项基本劳动要素来确定岗位工资,并向生产一线苦、累、难、险的岗位倾斜,向有突出贡献的各条线人员倾斜.这一新的工资制度真正把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企业经济效益挂起钩来,更好地发挥了收入分配对职工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