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尔滨犹太宗教公会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伴随着沙俄的排犹政策和中东铁路的修筑,大批俄国犹太人来到哈尔滨这个新的“避难所”定居。他们在哈尔滨建立了犹太会堂、银行、学校、医院,还创办了犹太人自己的社团,形成了较完整的犹太社区体系,当时的哈尔滨已成为东亚地区犹太人最大的活动中心之一。通过研究发现,哈尔滨犹太宗教公会在哈尔滨犹太人社区中处于领导核心的地位。通过犹太宗教公会的组织活动,维护犹太人的利益,使在哈尔滨的犹太人同欧美、苏俄、中东地区的犹太人保持了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犹太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中东地区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公元前11世纪,他们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希伯莱王国。但是,这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厄运几乎永远伴随着他们。犹太王国曾多次被其它国家所征服,大批的犹太人遭到残酷的杀戮,另外有一大批犹太人沦为奴隶。公元1—2世纪,犹太人的历史进入了大流散时代,犹太人开始移居国外,散居于世界各地。大约在公元12世纪,移居印度的一部分犹太人来到中国,在开封定居,从事商业活动。19世纪末犹太人开始进入哈尔滨。犹太人进入哈尔滨是与中东铁路的建设密不可分的。自沙皇俄国政府决定建设中东…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东铁路的修筑、通车,首批为逃避反犹排犹浪潮和寻求自由发展的俄国犹太人来到哈尔滨。哈尔滨犹太社区存在了半个多世纪,中东铁路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的演变对哈尔滨犹太人产生了较大影响。自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犹太社区的社会和经济生活遭到了一系列外部冲击,犹太人陆续离开哈尔滨,哈尔滨犹太社区由盛转衰。1962年哈尔滨犹太宗教公会的关闭,标志着哈尔滨犹太社区的历史结束。离开哈尔滨的犹太人或直接移居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欧美国家,或移居巴勒斯坦,或返回苏联,或先南迁上海、天津、青岛等地,而后再移居欧美国家。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犹太人多来自俄国,人数最多时达2.5万人,约占哈尔滨俄侨总数的10%。哈尔滨犹太公墓曾是东亚地区规模最大的犹太墓地和迄今中国境内唯一一座功能要件遗存完整的犹太墓地,以色列前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的祖父、以中友好协会主席特迪.考夫曼先生的六位亲人和原远东地区兼哈尔滨犹太教会总拉比基谢廖夫等一批重要人物均葬于此。犹太墓地不仅为犹太人在哈尔滨存在期间的活动轨迹提供了实物证据和线索,也是哈尔滨乃至中国人善待而非排挤犹太人的重要历史见证。作为哈尔滨历史文化的一大特色遗产,它每年吸引着国内外众多人士前来祭扫或观光,已成为哈尔滨与外界多种交流活动的重要窗口和平台。本文作者丹.本-卡南先生现为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的外籍教授和知名学者,也是业经哈市相关部门注册的在哈常住之唯一一位以色列籍犹太人。近年来,他在教学之余,对哈尔滨犹太历史文化颇有研究。文中引用的一些档案资料和观点,有一定研究参考价值,不过文中的某些议论和看法显系有所偏激,属"典型的以色列风格",但亦不失为本文看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译序:哈尔滨犹太人多来自俄国,人数最多时达2.5万人,约占哈尔滨俄侨总数的10%。哈尔滨犹太公墓曾是东亚地区规模最大的犹太墓地和迄今中国境内唯一一座功能要件遗存完整的犹太墓地,以色列前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的祖父、以中友好协会主席特迪·考夫曼先生的六位亲人和原远东地区兼哈尔滨犹太教会总拉比基谢廖夫等一批重要人物均葬于此。犹太墓地不仅为犹太人在哈尔滨存在期间的活动轨迹提供了实物证据和线索,也是哈尔滨乃至中国人善待而非排挤犹太人的重要历史见证。作为哈尔滨历史文化的一大特色遗产,它每年吸引着国内外众多人士前来祭扫或观光,已成为哈尔滨与外界多种交流活动的重要窗口和平台。本文作者丹·本一卡南先生现为黑龙江大学西语学院的外籍教授和知名学者,也是业经哈市相关部门注册的在哈常住之唯一一位以色列籍犹太人。近年来,他在教学之余,对哈尔滨犹太历史文化颇有研究。文中引用的一些档案资料和观点,有一定研究参考价值,不过文中的某些议论和看法显系有所偏激,属“典型的以色列风格”,但亦不失为本文看点之一。本文系罗斯柴尔德基金会(伦敦)资助项目的子课题阶段性成果之一,原文用英文写成(2010年,哈尔滨),现受作者委托将其翻译成中文并发表。  相似文献   

6.
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大批苏俄犹太人移居异国他乡,这不仅是由于反犹浪潮的肆虐,而且还有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苏俄犹太人的迁移加快了犹太人流散世界各地的进程,加快了哈尔滨等新兴犹太聚居区的兴起,同时也成为第三次“阿利亚”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上半叶,一部分哈尔滨犹太人回到了苏联,同其他民族一样,这些苏籍哈尔滨犹太人为自己国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样,他们也经历了那段特殊年代的风风雨雨,尤其是1937年开始的“哈尔滨行动”给他们留下了太多的伤感。  相似文献   

8.
1900—1931年,哈尔滨成为近代中国保险业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在其发展进程中,俄商保险业一直占据优势地位。其特点是:险种以火险为主,保险公司大多资金雄厚,且分布较集中。俄商保险公司对哈尔滨城市发展产生很大影响:控制了哈埠保险市场,对中国民族保险业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一定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9.
①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在对中国各地进行间谍调查活动的同时,也涉及到移居中国各地的犹太人。本文编译了40年代日本学者小山猛夫所著《东亚与犹太问题》以及曾我部静雄的《开封的犹太人》中的部分内容,供从事犹太人研究的学者参考。一、概况东亚各国中,如果说同犹太人关系最深、最悠久的当属中国。犹太人最早到中国应是1900年前,当时,他们从小亚细亚跟随商队来到中国,几个世纪来一直居住在南京等中心城市。到了6世纪,在山西建立起犹太教堂,9世纪在广东发生杀害犹太人事件,12世纪中叶又在开封建立起犹太人教堂,这些…  相似文献   

10.
犹太人“无根性”使反犹主义成为一种历史必然;整体的犹太人要为个体的犹太人所谓的“过错”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是反犹主义的突出特点。俄国是一个具有浓厚反犹主义历史传统的国家。但是,高尔基是一个“例外”。在《新生活报》开设的“不合时宜的思想”专栏中,他对俄国的反犹主义进行了无情揭露和深入剖析,为俄国犹太人“控诉”。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俄国知识分子“良心”和“良知”的一种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