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统编《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的第一课第二框,其内容具有以下特点:1.基础性。本课讲授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明确了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为之后哲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2.宏观性。哲学的基本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这其中既有西方哲学也有中国哲学,既有古代哲学也有近现代哲学。课堂内容需要对不同阵营、不同形态的哲学做一个较为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懂得什么是民俗,理解世界每一种民俗文化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2.学会从报刊图书、电脑网络上收集、处理各种信息。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出自统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包括延续文化血脉和凝聚价值追求两框内容。涉及课程标准中我与国家和社会模块:1.7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2.6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帮助学生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知道各国和民族文化的多元和谐发展的趋势,理解文化的差异使得我们的世界更加绚丽多彩,文化没有优劣之别,从而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框为统编《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一框题。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的目标:“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本框题通过回顾和梳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创造的延绵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和文化的含义;正确认识和对待文化差异;懂得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性。2.能力目标:使学生逐渐形成接受文化差异的能力;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能力;对不同文化的借鉴、学习或批判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对于外来文化要批判地继承,不能丧失自己的精神家园;要创新地继承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过程与方法: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略【教学重难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自主探索式教学法。【教材分析】略【教学流程】教师导入:教师自我介绍并导出网友帖子(媒体展示)。这是一个网民在一个论坛上发表的感慨:我们剃着朋克头,穿着大跨裤,坐在肯德基,听着摇滚乐,等着好莱坞大片的开演;高兴起来在身上穿几个洞,戴上几个环,和朋友在酒吧里聊聊天,叼着万宝路,开一瓶XO,结账时潇洒地…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民族节日时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感情的集中表达,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2)明确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及其表现,认识文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内容体味文化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二、设计思路根据本框内容与学生实际,教师可以贯彻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采用探究式合作学习的  相似文献   

10.
本单元由“维护受教育权”、“维护财产权”、“维护消费权”三课组成。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和理解自己的文化经济权利,能运用法律维权。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他们有所接触和能够理解的事例,提升学生对相关法律的认识水平和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该文结合云南省脱贫地区"车间进村"的实践,阐明了以龙头企业为主要引领,以脱贫村寨为重点对象,推进"车间进村",能够活跃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乡村亲情回归,加速乡村人才孵化,同时也能解决企业用工荒的问题。通过技术、人才、管理、资金、信息、市场、培训等现代工业要素的植入,使农民的身份逐步转变成产业工人,形成城乡一体、农企联姻、同步发展、利益共享的产业新格局,对于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成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理解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理解文化创新过程中要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2.能力目标:①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中国文化往哪里去?"新传统主义"给出了一些可资借鉴的思路:"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体传统而用现代"、从"坐而言"转向"起而行"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必须立足优秀的中华文化,把开放创新的时代精神与爱国敬业的民族精神契合来,丰富和完善人们的精神世界,推进人的思想观念的现代化、素质能力现代化、行为方式的现代化以及社会关系的现代化,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建构中华文化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背景1.课标要求。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2.教学理论支撑。依据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注重协商讨论式和交流互动式学习,采用小组讨论、分享交流的模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关键能力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内容分析。以炭厂村如何转型实现绿色发展为议题,围绕议题,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资源开展综合性教学。教学中要反映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特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在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一中走绿色发展道路,能够与时俱进、因地制宜,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一、教材分析本框是《逻辑与思维》第十课的第二框,内容分两目,其中第一目“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包括两个探究与分享、一个示例评析和一个相关链接,主要介绍了感性具体和思维抽象的含义以及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环节;第二目“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包括一个探究与分享、一个相关链接和两则名人名言,主要介绍了思维具体的含义以及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的上升环节。本框承接上一框“不作简单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进一步帮助学生提升推动认识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农村文化是农民的精神家园。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就是既要让农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农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文化乡村是文化强市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文化乡村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对于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培育新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武汉商业历史为线索,对武汉商业文化的特点和基本内涵进行了分析,对文化的传统与继承关系作了初步探讨。提出"汉"商文化的基本内核是"口岸文化",其他商业文化现象都是它的派生或分支。而在现代出现的武汉商业的旺盛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既是商业现代化时代的需要,也是对武汉商业文化传统的一种继承和发扬光大。开放,竞争,创新是"汉"商文化的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材分析1.理论政策依据。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本专题复习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基于党的二十大及党和国家历次会议对“文化建设”的阐释,在深刻把握国情、考情、学情基础上,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文化专题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进行整合,通过引入具有时代特点的新视角、新观念、新思路,以“文化自信”为关键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华文化因何而自信”以及“如何更自信”,从而推动当代中学生在感受中华文化美的同时积极成为中华文化传承者和弘扬者,于知、情、行三方面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以民主与团结作为其鲜明特色和灵魂的政协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积极主动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人才队伍、宣传平台和工作经验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优势。对此,人民政协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包括了为文化政策制定、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布局积极建言献策,以传承政协文化传统为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切实发挥政协机关报刊、门户网站的理论研究和文化宣传重要窗口作用,充分利用来自各领域人才贤达的聪明才智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把书画院、文史馆建设成为发扬民族艺术精髓、研究整理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基地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