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俊莉 《求索》2013,(9):156-158
来自四川凉山大山深入的罗庆春(彝名阿库乌雾)是少有的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齐头并进且成果丰厚的当代少数民族诗人、学者。他借鉴了西方文化研究思潮的研究方法。以民族文化的研究视角,力图通过对当代少数民族诗歌的研究,审视诗人与民族文化的契合,探寻民族文化与现代科学精神的关联,探索民族文化对少数民族诗歌创作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民族文化研究视阈.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罗庆春独特的民族文化研究视阈,作为他诗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开拓了少数民族汉语诗歌理论的研究视野.而且对少数民族汉语诗歌研究的纵深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2.
唐诗中西域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魏晋南北朝期间西域民族的民族特征,也有利于我们从历史维度的视角加深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以及理解。西域少数民族文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这种文化也表征于唐诗中,集中彰显了唐诗中的西域乐器文化以及西域舞蹈文化。西域文化对于唐朝诗人创作热情的激发以及对于其形象思维的唤醒具有重要意义,其诗歌意象与文化历史载体记录不仅彰显了西域特质,也凸显民族融合的恢弘进程。  相似文献   

3.
两宋使北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诗歌题材,它的创作群体,创作环境、题材选择在宋诗中都较为独特.它真实的记录了宋代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下各民族百姓的生活状况,描述了两宋时期北方河山的风光风情,反映了中原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对峙状态下,宋朝文人在民族交往中的心态.作为宋诗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类型反映出宋诗艺术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4.
发生于20年代的台湾新文学运动,在台湾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这场运动是当时岛外新的社会文化思潮本土化的产物,其实质是民族文化同殖民文化的一场大搏斗。新文学运动通过对旧文学的批判,继承和发展了台湾文学的民族主义传统,为台湾新文学的建立,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台湾新文学运动以批判旧体诗开始,以白话新诗和其他新文学创作的出现为标志。本文拟就追溯白话新诗之源起,对台湾新文学运动做些回顾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殖民地台湾新文学中文作家的文化想象形态为分析对象,探讨中文文本对特定文化对象的认知状况和认知态度,从中文写作的“日本想象”和“台湾想象”入手,考察想象重心的转移和想象形态的变化。“日本想象”从单一组织直接民族冲突的方式逐渐过渡到对殖民社会制度的质疑;“台湾想象”在悲苦民众形象之上增添了对民族性格和知识分子处境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刘兰凯  郑群  魏娜  金泳向 《创造》2009,(6):55-57
在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绚烂夺目,它既是少数民族为之自豪的财富,也是云南发展最有价值的资源。无论它体现出的热情奔放也好,还是温婉细腻也罢,其形式、内涵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美已经不只是少数民族所独享了,它不仅是云南人的骄傲,还同样吸引着世界的眼球。2009年4—5月,在滇南地区,人们尽享了一场少数民族的文化盛宴。澜沧拉祜族的葫芦节、西盟佤族的木鼓节、盂连傣族的泼水节和砷鱼节相继展开,  相似文献   

7.
刘瑞弘  冯静 《求索》2011,(6):207-209
自梁启超倡导"诗界革命"以来,旧体诗开始了其自身的嬗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进程中,诗界变革一直与文学的现代化紧密相连,尤其是西方诗歌的影响直接催化了新体诗的形成。但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旧体诗又重新被文人们书写,及至今日旧体诗也没有退出文学舞台,新诗也并不是处于完全强势的地位,二者胶着的,都富有顽强的生命力。东北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自然也避免不了新旧诗体间的博弈与承传。以萧军为例,从其诗歌创作历程可以梳理出东北现代文学进程中旧体诗和新诗的博弈与嬗变的理路;引人思考文学与时代、时代与诗体的关系等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8.
花溪地区的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但是在文化全球化、全球城镇化的背景下,花溪地区传承了千百年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开始变得面目全非。在贵州一轮接一轮的城镇化浪潮中,除了花溪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还有许多别的地区别的民族文化慢慢地被同质化和消解,这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损失,也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杨福泉一中国各少数民族在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在经济上有了长足发展,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如果从文化的发展上看,在现代工业社会文化潮流的冲击下,体现民族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正大量流失,不少民族的服饰、语言、传统民居、歌...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以及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经济的发展,其传统的经济文化形态正在发生变迁,这也导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生改变。文章分析了传统经济文化形态现代经济文化形态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指出经济文化形态变迁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环境以及传承环境发生改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经济文化形态变迁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造型艺术与西南少数民族生殖崇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造型艺术是每个民族传统文化观念的一种物态化形式,对每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自然也包括对生育文化的影响。造型艺术中大量地积淀着各种不同的生育文化原型和生殖崇拜观念,它对一个民族的生育活动具有一定的支配作用。所以,生育不仅是一种生理行为,也是一种体现着深刻内涵的文化行为。特别是在保留传统文化因子较多的一些少数民族中,生育与古老的生殖崇拜更有一种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作为一种原始文化现象的遗存的生殖崇拜中去透视其中的深层文化意蕴,以及对生育带来的种种潜在影响,这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本文选取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中具有深厚人文内涵的造型艺术作为研究对象,不妥之处,还请学界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12.
课题组 《思想战线》2001,27(4):89-92
云南佛教文化具有多民族性的特点.佛教最初传入云南的地区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有很多少数民族都接受了佛教的影响,同时又在其中注入本民族的文化要素,使之呈现出多种文化交融的特点.云南佛教文化的多民族性特点不仅反映为文化的多样性,而且还表现为文化的一体性,这折射出云南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也揭示出云南民族文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撰空前活跃 ,各种文学史著作层出不穷 ,这些文学史著作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但我们还应看到 ,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缺乏个性化、学者化的主体性探索 ,它受一种教科书体系的共同的约束 ,这反映了文学史写作思维模式的僵化。要摆脱这种思维定势 ,必须更新文学史观 ,在全球文化宏大的视野下书写文学史。  相似文献   

14.
不论是研究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还是研究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如果离开了这个总目的,来研究民族关系,那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建国以来,历史学界,民族理论界和民族学界,对我国的民族关系特别是对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报纸上、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主要是讨论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讨论得比较少。经过讨论,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学界对少数民族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体系中的独特价值认识不足,导致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几乎是空白。少数民族文化属于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把其纳入对外汉语体系,可满足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广泛了解的需求,有利于维护我国文化生态多样性,也有利于消除西方对中国在少数民族政策方面的误解,从而有效提高国家的软实力。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应对策略,要从教学大纲的制订、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培养等多个环节着手,努力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在对外汉语体系下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富饶的巴蜀地区孕育了伟大的民族和灿烂的文化。从起源和历史发展的角度总结巴蜀文化的独特之处,并考察其对唐代诗歌的影响。风景秀丽、地势险固、兼容并包是巴蜀地区文化的主要特点,也是吸引大量文人入蜀的原因所在;在巴蜀文化中生活的诗人,创作有大量优美的山水田园诗,但外地入蜀诗人难掩思乡之情,诗风多悲愁,由于蜀地道、佛两教兴盛,诗人对此也多有描写和阐发。  相似文献   

17.
赵锐  马尚云 《前沿》2013,(22):21-22
公民文化也叫公民政治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现阶段正处在现代化进程中,其基本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传统和现代的两个层面上.我国政治文化中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存在差异,导致我国的政治文化也存在差异性.在各民族的社会经济日益增长的过程中,很多少数民族的政治文化呈现了向现代公民政治文化过度的特征.本文根据我国公民文化的现状和制约因素,进一步分析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现状和特点,并且提出了我国公民文化视域下民族地区政治参与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雅平 《求索》2012,(12):143-145
30年代的现代诗派是一个传统习气浸染很深、古典诗词修养很深的群体,他们在借用西方现代派诗歌火种的同时,以更大的力量回身向后,在传统文化的河床上寻找民族的文化记忆。卞之琳是这个诗派的缩影,他的诗歌有着浓郁的古风,表现为传统文化意象的借用与构建,有序回环的运思方式,"零度写作"的含蓄及中国式的精致简约等等。这些,也是现代派诗人共同的审美向度和旨归。  相似文献   

19.
我国各少数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除了具有现代体育的竞技性,还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广泛的群众性,多与民族音乐和歌舞艺术有机结合,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民族对外开放和民族交流的媒介,对于坚定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都有重大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09,(8):33-48
在中国56个民族中,高山旅是我们对台湾少数民族的统称。在台湾当地,这些少数民族被称为原住民。原住民又分为十几支族群,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文字。口口相传的述说中,铸就了原住民文化的传承,但也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各族群文化表述的不同,甚至因此而造成许多文化细节的缺失。经过长期的繁衍生息,各个族群风俗习惯差异逐渐显现,各族群的文化独特性也随之形成。但随着对现代生活的普遍接受、与其他民族长期的同生共融,原住民的民族特色正在逐渐消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