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宣传贯彻有利于增强公众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有利于预防、遏制和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反诈法》宣传要立足网络传播特点和规律,实现从“宣传”到“传播”的路径切换,《反诈法》贯彻要落实反诈部门的主体责任,实现从“宣传”到“贯彻”的责任分解以及主体责任的“创造”与“发挥”,通过牵头反诈与“联动”宣教,“主力”宣讲和双向“互动”,更好地保护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在2022年12月1日正式施行,我国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治理有了新的法律依据。通过大量案例的分析,提出可通过“供给-需求”模型重新认识电信网络犯罪的犯罪模式和犯罪要素。根据该模型,通过宏观上控制供给与需求,微观上阻断信息与资金,对综合治理犯罪具有积极意义。该模型视域下,提出在供给侧挤压犯罪空间、控制犯罪主体、堵截网络账户和洗钱渠道;在需求侧通过被害群体的削减、涉诈信息的反制、资金支持的干预和资金转移的预警,从两个维度阐释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3.
时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多发高发态势,并具有产业化、跨境性、受骗人数多,诈骗数额大等特点。利用搜索引擎推广诈骗网站、诈骗信息,以吸引不特定多数人落入诈骗圈套,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人惯用的诈骗手法。搜索引擎沦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帮凶”,究其根本是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规则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的实施打开方便之门。对于采取竞价排名经营模式的搜索引擎服务商,其所承担的注意义务应当区别于一般的网络服务提供者。这是因为提供广告推送服务的搜索引擎服务商不仅是网络服务提供者,同时还兼具广告发布者的身份属性。因此,对于在平台发布的广告信息,搜索引擎服务商所应承担的注意义务不只是一种事后管理义务,根据《广告法》的有关规定,其还应承担证件查验、内容核对等事前审查义务。  相似文献   

4.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非接触性的特点造成案件侦破难、取证难、审判难、追赃难的治理困境,需要从数据保护方面进行源头治理、综合治理,采取加强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宣传教育、落实互联网企业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责任、开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技术帮助行为的刑法治理等措施,建立具备预防、制止、惩罚三功能为一体的刑法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数量日益增多,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实施,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的防治具有很大增益,但也存在其局限性。目前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的防治,侦查机关应当在结合其特点与新形势背景的基础上,通过精准防控予以预防,通过部门合作与区域合作实现对电信网络诈骗的全方位查处。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经济和通信行业的迅猛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快速飙升,目前已成为发展最快、占比最高的案件类型,成为危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的最突出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2021年4月初,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系统观念、法治思维,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作案手法迅速演变、涉及领域层面广泛,已经成为社会治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从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特征上看,公安机关在侦办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时往往面临着线索质量较低、侦查能力不足、电子证据分析困难等挑战,公安机关在办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所开展的逆向追踪和证据收集等环节还存在一定不足。基于社会创新治理视角下开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侦查与防范对策探讨,有助于为我国公安机关打击该类犯罪提供可行性思路,也有益于创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智慧防范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法发[2016]32号 为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等犯罪活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法律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意见。一、总体要求近年来,利用通讯工具、互联网等技术手段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持续高发,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等上下游关联犯罪不断蔓延。  相似文献   

9.
论网络诈骗犯罪的被害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网络诈骗犯罪猖獗,可从被害人的视角探究网络诈骗犯罪的犯罪人和被害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并从增强网民安全意识、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完善互联网平台审查制度、建立专门网络诈骗举报平台、建设联动防控机制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被害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0.
刘鑫悦  张玲 《公安教育》2021,(11):32-32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指犯罪人通过电话、短信、互联网等非直接接触方式,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高发、频发,不仅造成群众财产巨大损失,还产生了一系列黑灰产业链,形成了大量上下游关联犯罪,给社会治理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金融事业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手机、互联网为载体的电信诈骗犯罪逐渐形成带有地域性特征的职业犯罪,成为一种案发区域广、涉案金额巨大、群众反响强烈的常发性侵财案件,严重影响社会治安。鉴于电信诈骗侵财案件不同于其他犯罪的特点及公安机关在侦破此类案件中所遇到的瓶颈,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快电信立法、构建全国打击电信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普及时代,人们在虚拟社会进行交往的频率呈现上升趋势,交友网站及其用户数急剧增长。一些社交网站既传播色情信息又进行诈骗,甚至把电信诈骗的模式应用于色情交友诈骗,呈现新型的色情诈骗模式。这个发展趋势值得警惕。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诈骗实现了点对面的辐射效果,诈骗效率更高,犯罪成本更低,犯罪隐蔽性更强,成为违法犯罪扩展的新途径。目前,我国对虚拟社会社交平台犯罪预防的研究非常薄弱,加强对社交网站的犯罪预防研究是治理虚拟社会违法犯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交友网站之乱象,有关部门应从资金查控、运营监督及责任追究等方面开展综合治理,净化互联网,为社会提供安全、文明、健康的互联网平台。  相似文献   

13.
姜海源  王翔  杨磊 《公安教育》2023,(11):30-33
<正>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多、涉及广、群众反映强烈,是政府面临的严峻考验,而诈骗窝点大多集中在境外,“侦查取证难、追赃挽损少”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如何持续精准宣防是各级政府面临的时代命题。公安机关作为打击治理电信诈骗的主力军,理应承担重要的宣传职责,但仅靠公安机关一家往往难以为继,唯有联动全社会资源组建“同盟军”,才能共同防范抵御电信网络诈骗。2021年4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牵头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全民反诈”格局初现。  相似文献   

14.
论多元共治网络诈骗防控体系之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网络诈骗犯罪整体呈上升趋势,人均损失同比呈增长态势,虚假兼职和网络金融理财诈骗尤为突出。鉴于网络诈骗犯罪具有新的实施方式,包括移动快捷支付为诈骗得逞提供便利条件、网络诈骗平台由QQ大量转移到微信、网络兼职和微商成为诈骗的重要方式,以及新的行为特点,包括网络金融诈骗犯罪持续高发、网络色情诈骗犯罪大量涌现、小额诈骗成为网络诈骗的突出特点,结合网络诈骗犯罪高发原因,包括犯罪行为的智能化与隐蔽性、诈骗行为的广泛性投放与成本低廉、个人信息泄露与缺乏"具体怀疑",应建立"网络用户+运营商"配合、"运营商+监管治理"联动、"网络用户+公安机关"并举的多元化网络诈骗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15.
AI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不断提升社会发展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尤其当AI技术被不法分子运用于电信网络诈骗时,由于其具有门槛更低、迷惑性更大、犯罪效率更高等特点,给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带来极大挑战。目前,AI电信网络诈骗治理面临相关法律法规滞后、行业监管不严、宣传防范有所欠缺、打击难度不断增大等问题。可以从整体性治理的视角切入,通过完善立法、打防并举、加强宣传、技术赋能等途径,提高AI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的水平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电信诈骗是指利用通讯工具或互联网,借助公共通信网络拨打手机、固定电话或发送虚假信息,对被害人实施诈骗的犯罪行为。电信诈骗的主要方式有:冒充公安人员进行诈骗、以"中奖"为诱饵进行诈骗、虚构购车退税进行诈骗、虚构银行卡消费进行诈骗、冒充熟人"换卡"汇款进行诈骗、以虚构亲属需要救助的方式诈骗、以虚构信息对被害人进行人身威胁的方式诈骗。电信诈骗的特点表现为:智能化、科技化程度高,分工明确、组织化程度高,诈骗方法手段更新快,境内外结伙作案、打击难度大。电信诈骗犯罪高发源于该类犯罪风险小、成本低,该类案件侦破难度大。打击、防范电信诈骗犯罪,应加强宣传工作、提高防范能力,加强公安机关之间的协作,建立部门之间的快速联动机制,充分发挥银行的能力与作用,充分发挥电信部门的能力,加强互联网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诈骗案件频发,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大量损失。网络诈骗以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为犯罪基础,因此保护个人信息成为网络诈骗犯罪防控的重点。但是,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不完善、政府机关执法不力、公安机关侦破困难、个人信息从业者监管缺位以及被害人防范意识不强等问题,导致网络诈骗犯罪的防控陷入困境。因此,应以强化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为出发点,激发社会多元主体共治,通过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和监管能力、完善协同治理体制与网络实名制、扩大国际合作等安排,实现网络诈骗犯罪的立体防控。  相似文献   

18.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是近年来高发的一种"非接触式"犯罪,犯罪活动涉及面广、产生的信息分散并广泛存在于互联网和手机中,犯罪侦查打击成本高、难度大、效率低。因此,为有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权益,公安机关需要通过有效整合公安内部资源和互联网外部资源,分析案件和人员特征,挖掘线索信息,建立预警研判模型,从预警反制和侦查研判两个层面构建有效的侦防体系和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19.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已成为全球性难题,仅依靠既有的常规研究方法,容易陷入“除完善自身逻辑体系外再难有实质创新”的僵局。引入犯罪经济学中的“成本一收益”理论,结合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基础成本、机会成本、犯罪惩罚成本、犯罪收益等相关因素,发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具有犯罪收益和惩罚成本高、犯罪基础成本和机会成本低等特点。应展开多元主体治理,全面打击上下游犯罪产业链,改变成本收益比失衡现状,增加犯罪成本,积极开展群众路线,从而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严重侵害人民财产安全,扰乱了生产生活秩序,给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隐患。国家对电信网络犯罪治理高度重视,2015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立部际联席会议,提出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两降两升"的目标;2020年4月,公安部开启"云剑—2020",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