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中国社会的重要理论与现实主题.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着诸多方面的压力.并对政治体系提出了相应的诉求.中国政党制度能够提供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社会整合、政治民主和政治稳定功能,而且其自身就是一种和谐的结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是中国长期以来的社会理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衡量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明确地提出来,和谐社会由此获得了时代所赋予的新内涵。从政治哲学的角度考虑,和谐社会的政治前提在于它是一个制度社会,道德预设在于它是一个功利社会。制度社会与功利社会二者有着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共同统一于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营造和谐政治文化,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构建公民政治参与制度体系,畅通公民政治参与渠道;理性对待强势及弱势群体,使政治参与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命题,并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任务。笔者以为,民主政治能力的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重要保证。一、民主政治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民主政治作为一种政治体制,对于社会发展起组织、管理和控制作用。它是以多数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政治统治形式,是统治阶级内部以自由平等为基本原则,以法制为保障,按照多数人的意志进行国家治理的政治统治系统。历史发展表明,这种制度是迄今为止人类创造的最有利于保障社会全面进步的政治制度。它以其制度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君锋 《世纪桥》2009,(7):59-59,68
和谐社会是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而中间阶层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的稳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它是社会和谐的缓冲层、稳定器。中间阶层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凸显其在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金安平 《新视野》2005,2(6):30-32
政治关系是人类社会中重要的基本关系之一.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构建和谐的政治关系,这是和谐社会一切社会关系的制约和保障.在政治关系所涉及的各种关系中,当代中国党派关系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政治关系之一,中国政党关系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按照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的目标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8.
黄斌 《求实》2008,(4):20-22
政治和谐是用以表征人类政治生活中各政治行为体之间、政治系统内部各予系统之间处于良性运作和协调发展的理想状态的范畴,其核心是政党关系的和谐.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构建政治和谐的独特设计与选择,顺应和谐社会构建所带来的社会生态和政治生态的变化,从政党自身、制度规范和政治文化等多方面来调整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当前建构政治和谐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价值理想和目标追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一定的伦理精神的关切,制度伦理以其规范、协调和创新功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合理、公正的制度环境和伦理支撑,并在促进社会公正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取向上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了一致,显示了其重要作用。和谐社会也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等方面对制度伦理提出了相应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0.
制度文明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对政治制度建设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政治制度建设就像水渠,而政治发展就像一渠活水.政治制度之渠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作用是由其特殊功能决定的.政治制度建设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经路径,在修建政治制度之渠时应遵循一些原则才能更好地实现政治制度的功效,促进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李月媚 《新长征》2007,(6):54-55
构建和谐社会己成为中国政府社会建设的新理念。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充满了现代社会的政治智慧,既是开阔政治视野下的理性选择,更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权、民生,也是“两会”中最强的声音。然而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政治保证,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政治建设的社会目标和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应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民主政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用;民主政治建设应服从和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并通过和谐社会的构建来推进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郭秀敏 《世纪桥》2008,(11):27-28,32
制度文明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对政治制度建设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政治制度建设就像水渠,而政治发展就像一渠活水。政治制度之渠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作用是由其特殊功能决定的。政治制度建设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经路径,在修建政治制度之渠时应遵循一些原则才能更好地实现政治制度的功效,促进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制度文明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当代中国政治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对政治制度建设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政治制度建设就像水渠,而政治发展就像一渠活水.政治制度之渠对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作用是由其特殊功能决定的.政治制度建设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经路径,在修建政治制度之渠时应遵循一些原则才能更好地实现政治制度的功效,促进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分配正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瑞勇 《求实》2005,1(7):51-53
分配正义是人类世代向往的目标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谐社会是分配正义的社会。分配正义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利益协调机制,是和谐社会制度文明的重要标志。合理正义的分配使社会成员之间形成互惠互利的团结与和谐关系,为和谐社会的构建营造良好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与中国特色政治文化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构建和谐社会开拓了中国特色政治文化建设的新境界,而中国特色政治文化则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重要保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研究并把握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及其发展规律,阐述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推进中国特色政治文化建设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政党制度是和谐的政党制度,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政治保障。当前中国政党制度存在诸多的不和谐,因此,必须从改善执政党的领导、加强各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完善中国政党制度运行机制、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组织功能等方面加强政党制度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新长征》2007,(11)
构建和谐社会己成为中国政府社会建设的新理念。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充满了现代社会的政治智慧,既是开阔政治视野下的理性选择,更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权、民生,也是"两会"中最强的声音。然而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的建设。其中关注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9.
民主是人类社会普遍追求的价值目标,民主政治是人类社会共有的文明成果,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在。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政治协商制度,使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有机结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中国政治文化究竟如何发展,如何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政治文化,这是当代中国人必须回答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发展史研究的新领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系统地研究社会主义和谐政治文化,能够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