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作为当代西方民主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协商民主坚持立法和决策的正当合法性来源于自由平等的公民的讨论、协商和审议,这也是实现真实民主和公民自治的基本途径。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核心目标是为运转良好的民主秩序创造前提,给社会的协商群体提供广泛参与的空间。我国宪法确立的是一种双轨制协商民主模式,包括正式的国家层面的政治协商制度与非正式的公共领域的灵活协商机制。借鉴协商民主理论,推进国家层面的协商制度的重点是加强政协制度建设;完善公共领域的协商机制的前提是畅行宪法教育,以型塑具有关心公共事务美德的协商公民。  相似文献   

2.
晚近西方理论界针对代议民主面临的政治复杂性的挑战提出协商民主理论,认为要保证人民主权,就应当让公民对立法和决策进行公开协商辩论,赋予立法决策以合法性。协商民主的宪政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立法决策的正当合法性、控制和监督国家权力、建构和谐的公民国家关系模式、培养公民政治自主性与责任意识。现代国家的宪政实践表明,预算不仅是公共财政的重要内容与运行规则,而且是纳税人及其代议机构控制国家财政的基本途径。在预算审议中借鉴协商民主理念,推行公民直接参与预算,成为现代国家实现预算民主的有益尝试。结合立宪主义原理,完善预算审议中的协商机制,应当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健全公民参与预算的法律体系,落实预算信息公开,建构协商程序机制以保障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人民在追求社会主义民主理想过程中创造的民主形式,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重要载体。针对传统的选举民主越来越难以圆满解释西方社会的现实,西方理论界提出以宪法为中心的程序主义协商范式,试图解决现代社会的合法性危机,以保证立法和公共决策的正当合法性。根据我国现行宪法设计,借鉴协商民主理论,完善政协制度首先应对政协制度的宪法地位和职能进行明确规定,将政协制度纳入法治国家建设框架,健全人民政协工作的程序机制,同时推进人大的选举民主与政协的协商民主的有机结合,和谐圆融地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的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4.
协商民主是民主理论发展的新形式。在与精英民主理论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碰撞中,协商民主承继了代议民主制的基本框架,发展了直接民主制的某些实践形式。协商民主包含公民之间信息的交流,也包含公民对决策过程的广泛与实质性参与,关心民意的真实和理性并试图为之提供公平、中立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作为当代西方民主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协商民主始于对自由民主规范实践的批评,认为间接的代议民主与简单多数原则不能充分体现全体民众的真实意愿.要保证公民自治和真实民主的实现,协商民主强调公民通过自由而平等的理性对话、辩论、推理和审议等方式来参与公共生活,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从而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作为协商民主理论的集大成者,哈贝马斯将建立在交往行动理论基础上的商谈理论作为协商民主的法哲学基础.然而,交往行动理论和商谈理论都有其内在局限性,因此,反思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础,是深入研究协商民主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从理论逻辑还是实践历史来看,宪政与民主间都存在着持续的张力。罗尔斯的公共理性理念及其相互性标准在表达宪政意蕴的同时,承认民主的内在价值,把政治权力看作是作为集体性实体的自由而平等之公民的权力,它没有先验地划定民主不可僭越的范围,每个世代的自由平等的公民都可以依照公共理性公开检讨宪法根本及其它正义问题;罗尔斯通过对公共理性理念的阐发,使民主的诉求与宪政主义所要求的权利保护协调地平衡起来。  相似文献   

7.
张艳娥  闫团结 《求实》2008,(4):72-75
政治现代性是政治现代化的目标和结果,它有三个基本构成向度:以理性和主体性为内容的价值向度,以现代民主政治为载体的制度向度和以构建合法性意识体系为表现的观念向度.协商民主理论的复兴是对现代性政治片面强调政治主体性和个体理性缺陷的超越,是对现代民主政治在民主内涵、形式、程序、质量上的进一步深思,也是对构建现代性政治合法性意识体系相关规范在反思基础上的重构,是有效化解现代性政治困境的最佳理路.协商民主理论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关系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熊茜 《理论研究》2019,(6):33-39
依法治国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新时代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法治化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前,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实践发展中面临诸多困境,亟待法治的介入。探究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法治化必须根据理论和现实情况,在共有的平等、公正、理性的价值原则指导下,通过把协商主体身份转化为法律身份;以法定程序方法构建协商程序;用法律理性规范协商程序和解决协商活动中出现的矛盾,将协商这一政治行为转化到由宪法及法律建立的理性的、制度化的、解决冲突的框架中来,使其转变为真正的法律行为,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协商民主的权利,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哈贝马斯的视野中,协商民主是一个政治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由平等的公民共同参与的协商程序对于政治合法性非常重要;正义是政治生活追求的目标,交往权利是正义实现的基石;协商民主过程是实现正义的理想形式.哈贝马斯的民主观和正义观拥有共同的理论来源--交往行为理论,共同的实现方式--理性商谈,以及共同的政治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10.
社会资本:化解协商民主理论困境的社会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商民主理论面临巨大的践行困境,主要表现为主体理性不足、价值共同体缺位、各协商主体不平等和协商场域的缺失。走出协商民主的理论困境应从制度建构和非制度培育以及二者的互动做起,培育现代公民社会型社会资本是化解协商民主困境的有效社会机制。中国现代社会资本的培育应从发展和创建公民社团、扬弃血缘型社会资本、构建协商公共领域和培育塑造参与型政治文化作起。  相似文献   

11.
晚近西方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通常被看作是一种阐释公共决策合法性的理论,其目的是解决传统公共决策过程中缺乏公民参与和社会公正的弊端。通过对协商民主视角下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正当性、方式和困境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种民主形式,是对代议制民主精英化现实的反思与重构,强调各主体在理性基础上的对话、讨论和协商,是一种程序民主。在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村民自治、民主恳谈等民主制度与政治实践中存在着丰富的、多层次的协商民主内容。因此,将协商民主融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历程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余敏江 《求实》2008,(4):76-79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运用相关理论加以多维度考量.协商民主作为晚近兴起的理论,为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和分析进路.从协商民主的视角分析有助于理解公民社会的思想意识、精神状态以及公共利益、美德等价值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引入协商民主理论,倡导公共治理中的对话与协商,倡导积极的公民参与意识与公共精神,可以促进政府与公民、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在公共治理中的良性互动,由此也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与善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政治协商作为我国政治民主的主要形式之一,内生于我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有效范式。晚近西方新兴的“协商民主”方式与我国的政协民主有着极其相近的趣旨,发展协商民主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协商民主实践可以借鉴民主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从发展党内协商民主、推进人大与政协协商、构建行政协商制度、践行基础协商民主等路径入手,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寅平 《求实》2013,(5):58-62
协商民主作为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补充和延伸,为解决现实的竞争性民主问题提供了多样性的实践。在竞争性民主现实中,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基本原则在政治实践中的相互矛盾及在社会治理方面刚性、机械以及难以建立公共意识与理性等缺陷是协商民主研究的主要问题。与之相应,非竞争性民主具有国家体制主导政治体制、政治稳定原则优先及政治体制在社会治理中的权威性等特点,使得相对独立于社会影响的政治体制的自我完善和与政治体制权威相适应的社会自我治理是协商民主的最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党内协商民主是将协商民主的理论、原则和原理运用到党内民主运作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概念。建党九十周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内民主建设模式。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党政治的总体特征以及对程序和参与的价值追求,都为党内协商民主提供了现实基础。在民主实践中,党内协商民主能够通过党员传递和反馈公众诉求、通过执政党引导和平衡多种偏好、通过扩大理性范围增强决策合法性。发展与完善党内协商民主需要以基层党组织为突破口和着力点,进一步加强探索和创新。  相似文献   

17.
基层协商民主在我国的发展,既是协商民主嵌入基层治理的过程,也是公共理性在基层社会孕育与成长的过程。公共理性既是协商民主的价值追求,也是协商民主实践有效运行的内驱动力。公共理性与协商民主有着天然的耦合性,两者互生互容、相互促进,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产生的政治心理基础,公共理性为协商活动提供了价值共识,重塑了协商者平等互信的社会关系,培育了协商者宽容理性的精神。基层协商民主中培育公共理性,应转变工具理性认识,推进政府理性公共化;应厚植理性协商文化,优化协商环境;应强化制度理性,提升制度认同。  相似文献   

18.
政治协商制度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上的一大创造,是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发展协商民主,既满足了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情况下,公民日益增强的政治参与的需要,又能有效地实现社会整合;既扩大了公民直接有序的政治参与,更好地保证了人民的民主权利,又有利于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源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连胜  李建 《理论学刊》2013,(3):4-8,12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着自己的理论源头,与西方国家的协商民主存在本质区别。研究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论源头,有利于彰显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中国特色,驳斥贬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各种言论,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道路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利益分化时代.多元、分化的社会结构产生社会认同困难、有序政治参与困难和合法性危机,容易产生社会矛盾冲突.化解社会矛盾冲突,协商民主大有可为:协商民主能够有效地整合民意,协调利益关系;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公民的利益诉求;有利于促进公共决策的合法化,化解合法性危机;有利于培养公民精神,促进公民文化的发展.在我国,政治协商、听证会、民主恳谈会、互联网上官民对话等协商民主形式,都起着化解矛盾、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