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过程中,应注重生态价值,以生态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才能形成全面、长期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蔡艳山 《学理论》2012,(18):102-10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构建人自身、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的理想社会。美育可以培养人们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与社会,促进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能起到重要的精神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促进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在微观层面,心理和谐既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重要务件,同时还是人自身能动性、创造性发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生态伦理问题的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分析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和内容。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构建,涉及面很广,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积极营造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良好社会环境固然重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蓝图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6.
和谐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支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因此,要加强环境治理保护工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就必须高度重视和谐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和谐文化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过程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为搞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所谓和谐文化,是一种以和谐理念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方式的文化。它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于一体,是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整个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也需要站在和谐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7.
张苗 《学理论》2013,(29):45-46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的现实基础,人与自然密不可分,人的生存依赖于自然并通过实践活动与自然相互作用,人能够利用自然发展自身,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着人与人之间能否和谐相处,并最终决定着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直视已经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才能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协调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冯文全 《民主》2007,(3):21-2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和谐社会有六大基本特色:即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分别从社会体制、社会伦理、道德人格、经济发展、安居乐业、人与自然和社会三者和谐等六个方面指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全面理解和谐社会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杰 《理论视野》2005,(5):35-37
我们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三个方面的基本规定:一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二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三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重维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平川 《理论导刊》2006,3(10):48-51
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始终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加快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文明基础;必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即时化解各阶层的利益矛盾,努力推动社会各阶层和谐相处,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构建和谐文化,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