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中世纪神学一统天下挣脱出来的现代性,本质上就是消解"神圣形象"的"上帝的世俗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近代哲学通过消解人在"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使现代性之"主体性的自由"在观念上得以确立。但现代性在消解"神圣形象"的同时,又确立了"非神圣形象",人刚摆脱"神圣形象"的统治,又陷入了"非神圣形象"的统治,现代性还只是"半截子"的现代性,它仍未完成。而真正使人摆脱"神圣形象"和"非神圣形象"的双重异化和统治,最终获得自由个性彻底解放,正是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实现的扬弃和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2.
《民主》2020,(1)
正动漫是一种通过构建世界观和故事,推出想象的形象符号体系,再通过符号的反复呈现和不断传播,使其形成价值和品牌,最后通过营销体系使其价值不断变现和放大的文化产品。动漫产业包含动画产业和漫画产业两个部分。两者既相关联,又有区分。两者都可以承载世界观和故事,都可以培育和传播形象符号,但漫画的投资额较小,制作相对容易,观看更方便,动画的投资额较大,制作更复杂,对观众影响更深。  相似文献   

3.
杨芍 《学理论》2010,(25):181-182
杜丽娘虽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笔下的女性形象,距今已有几百年的时间,但杜丽娘形象具有可深入挖掘的现代性,这种现代性来源于作者超前的意识、深刻的思想和对生命独立的、超越当时社会的思考,这种思考给作者笔下的人物注入了个性,使其血肉丰满,具有独特的情韵内涵,从而使杜丽娘形象长存不衰,还直接影响了红楼梦的创作。  相似文献   

4.
杜十娘和金钟儿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两个有血有肉的妓女形象,其闪光点源于她们对真爱的追求,然而她们最终都没能实现幸福新生活的梦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绝望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演绎了一曲从良路上的悲歌。杜十娘的形象历来为人们所熟知和重视,但金钟儿却通常不为人所知,这确实值得可惜之事。通过杜十娘和金钟儿形象的对比将金钟儿形象塑造的成功之处发掘出来,显示出这一形象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形象三维论     
思想政治工作者形象,应该是三维的:职业形象、工作形象和政工人员自身的人格形象,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意义上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形象。探讨塑造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形象,不能仅仅局限于人格形象,而应该着眼整体,从三个方面去探讨。职业形象,是指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在社会上所占据的地位和取得的社会总体评价,它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形象”的第一层面。没有一种社会职业比思想政治工作这种职业对其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6.
形象代言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形象代言(又称明星广告)的性质与特征、风险与责任等问题作了全面的分析后指出,形象代言是一把双刃剑,可以产生轰动的广告效应,但也时常会给企业带来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在使用这一宣传形式时一定要慎之再慎。立足现实实践,当务之急一是要加强立法,使形象代言在“规范中发展”;二是要端正认识,使形象代言在“发展中完善”。  相似文献   

7.
七个半世纪以来,欧洲人根据自己的需求、理解和认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塑造着不同的中国法律形象.对它的研究不仅仅要关注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种种不同的形象,还要关注隐藏在这些不断变化的形象背后的欧洲社会文化本身.前人对它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存在着很多角度和范围上的局限.  相似文献   

8.
钱珺 《学理论》2014,(7):173-174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群体的真实形象被媒体营造的拟态形象所扭曲并取代,这对大学生群体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使社会对大学生群体产生误解,也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当下大学生媒介形象的三个构成,并分析了在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媒介形象呈现的新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客观形象的塑造、拟态形象的塑造、认知形象的塑造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媒介形象的塑造途径。  相似文献   

9.
公鸡们都洋洋自得,喜欢大惊小怪,行为姿态夸张。 二鸡相斗,先是两个脑袋紧紧相对,齐上齐下,并不开啄,好象演习,近乎舞蹈,后来真正动了嘴和爪子,双方明明头破血流,筋疲力竭,却都不甘示弱,装得若无其事;及至一个得胜,一个败北,胜者在追逐一阵之后,败者在逃出一段距离之后,各自拍  相似文献   

10.
目前国内有关国家形象的研究多局限于传播学领域,以对策性研究为主,少数政治学领域的研究,只是关注到该理论的某一方面,因此,需要对国家形象理论进行全面梳理,分析其优势和不足。国家形象理论主要探讨一个国家的政治精英和公众对他国的印象。国家形象的形成既受宏观因素如国家实力、文化等的影响,也受微观因素如个人接触的环境、个人特质的影响。国家形象理论认为,国家领导人对目标国的印象在外交决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关于目标国印象的公众舆论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国家形象理论在传统国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了政治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但国际关系理论与政治心理学理论之间以及各自理论的内部所存在的矛盾,影响着国家形象理论的实践效果。国家形象理论提醒中国的研究者,应该关注传播学以外学科尤其是政治学对于国家形象研究的贡献,使对国家形象的研究更加全面,更具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0,(12)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妇女工作主题经历了从"妇女解放""男女平等"到"全面发展"这一具体化演变,这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贵在落实,崇尚实干"的执政理念高度吻合。新中国成立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妇女运动与妇女解放"仍然是党的妇女工作主题;改革开放初,强调妇女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而对妇女自身的发展较为忽视,1995年北京世妇会的召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确立,标志主题的第一次变化;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主题讲话标志着主题的第二次变化。  相似文献   

12.
社区结构是行为主体为满足居民需求而选择的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方式及由此形成的相互关系。物质资源对行为主体的相互关系的决定性影响以及主体观念对相互关系的能动作用共同改变着社区的结构,透过物、关系和观念审视社区结构生成和演变所揭示出的内在的规律和发展的逻辑,为解释当前社区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的实质是“党纪”严于国法,即“纪严于法”。党纪的严格性应有一定边界。其本质上是党员特殊身份与公民普遍身份何者为先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念与执政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如何协调的问题,是党内法规“姓党”与“属法”如何同时体现的问题。依此,党纪之严,涉及党员基本权利时应与宪法法律相协调,对党员设置更高标准时应根据不同主体分别设计,约束党员内心活动时应配套执纪细则。同时,党纪应限缩绝对服从事项,保障党员权利,并根据党纪的不同类别具体决定党纪“行为模式”的抽象程度,确保其一定程度的明确性和可预期性。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20,(11)
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指出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原则,这对新时代基层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基层领导干部存在着责任感(是否愿意干实事)和领导力(是否有能力干实事)两大方面的短板,解决这些短板刻不容缓。为此,在完善基层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方面,要选拔高素质人才,引进高水平人才。在健全基层领导干部管理方面,要加强学习培训,提升领导干部素养;完善激励机制,形成物质精神双重关怀机制;加强监督管理,形成全方位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东方大国从根本上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并且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第二代领导集体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教训,把改革引向政治领域,开辟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新时代;第三代领导集体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谭仕荣 《学理论》2011,(7):38-39
领导干部只有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提高学习能力、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依法执政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才能培育其综合能力,才能肩负起领导责任,才能当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7,(6)
作为执政党,必然有力量。究其实质,执政党的力量之源来自于自身力量,来自于人民力量,来自于国际力量。深入探讨执政党的力量之源对于进一步增强执政党的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英文 《学理论》2013,(13):10-11
当今国际局势错综复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四处兜售其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念,给世界带来的不是和平与稳定,而是动荡与不安。从当今世界发展现状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出发,阐述了中国发展模式的正确性以及对世界的深远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江泽民同志从实践“三个代表”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时代要求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深刻阐述了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辩证统一性,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基本立场和观点,又鲜明地反映了时代进步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要求,为推进新世纪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0.
污染环境罪主观方面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修正案(八)》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进行了重大修改,罪名也变为污染环境罪.一般认为,修改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是过失犯罪,但对于修改后的污染环境罪是故意还是过失犯罪,理论上颇有争议,存有过失说、双重罪过形式说及故意说等观点.但过失说及双重罪过形式说均不能正确反映本罪修改的实质意义,不利于正确认定污染环境罪,不利于有效打击污染环境的行为,因而不足取.无论从文理的角度,还是从论理的角度,污染环境罪都应当是故意犯罪.将污染环境罪解释为故意犯罪,有利于惩治污染环境的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