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语境之下,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实现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前提和基础就是正确认识并厘清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的关系问题,可以主要概括为以下五个命题,即:党内法规异于国家法律,党内法规融通国家法律,党内法规严于国家法律,国家法律高于党内法规,党内法规先于国家法律。新时代新征程上,应当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充分释放党内法规在治国理政中的强大治理效能,切实发挥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各自的功能优势,协同保障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一体建设、统筹推进,以利于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2.
执政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法治生成机理是融合内生型和外生型法治的优点,实现自然演化与理性建构相结合的共生;其发展逻辑是健全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制度,实现由浅层法治向深层法治的转变。构建执政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法治生成机制,需要树立依法治国和依法治党的法治理念,实现国家法治文明与政党法治文明的共生共长;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和国家法律制度的创新,使党内法规制度与国家法律制度相协调;推进党的领导行为和政党权力运行的法治化,实现国家权力与政党权力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3.
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进入新时代之后,党内法规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法规体系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因此,界定党内法规的含义、特征,明确党内法规建设的意义,梳理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党内法规建设的制度进展,把握新时代党内法规建设的实践主题与体系逻辑,有利于从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政治高度来看待当前的党内法规建设,统筹推进、整体谋划新时代的党内法规建设。  相似文献   

4.
随着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不断推进,党规与国法在实践中的不衔接不协调的问题逐渐显现。要实现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衔接协调,必须遵循国家法律高于党内法规和党内法规严于国家法律这两个基本原则。然而,当前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在立法规划、审批发布、内容及实施方式上存在不衔接不协调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此,需要科学地编制党内法规的立法规划,做好立法的统筹工作,逐步完善党内法规的制定程序,并完善党内法规的清理和解释机制,以在制度的框架内实现两者有机的衔接协调。  相似文献   

5.
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是法治发展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党的依法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当前,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特别是要进一步坚持依法执政、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  相似文献   

6.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在中国共产党总结多年来依法治国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特点、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既要坚持党的领导,确保依法治国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向前迈进,又要求党要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尤其要求党要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确保党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法治文明程度,以此积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以政策方式创建并发展统一战线,但现有统一战线法规体系存在诸多缺憾:宪法规定过于原则抽象,党内法规单腿走路,国家法律基本缺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迫切要求法治化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主动制定国家层面的统一战线法律,初步形成符合法治技术标准的统一战线法律体系.创新构建统一战线法律体系主要涉及宏观架构设置、微观规则设计、法治性衡量标准三大方面.在创新构建统一战线法律体系之后,应当及时创建国家行政机构来执行统一战线法律,真正实现"大统战"的最高层级目标.  相似文献   

8.
法治体系内的党内法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在制度建设层面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和关键依据。因此,有必要把党内法规置于法理学的研究视野中,明晰其制度逻辑,厘清其话语源流、制度定位和体系架构。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之间主要呈现五种关系,即价值取向的一致性、规范对象的相融性、功能发挥的互补性、文化倡导的层级性、制度建设的衔接性。在法治体系的视野里探析党内法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比喻成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鸟之两翼"和"车之双轮",要求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全面依法治国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是一项长期工作,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将全面依法治国置于"四个全面"之中,来全面协同推进,特别要注重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法治与改革、法治与效率、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的职能,为推进法治中国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宝贵经验。参政党参与依法治国要以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为政治保障,立法协商是参政党参与依法治国的主要形式,参政党民主监督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新时代进一步发挥参政党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作用,应着力发挥参政党在立法中的民主功能,推动形成科学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着力发挥参政党维护法律秩序的作用,健全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着力提高参政党民主监督效能,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着力发挥参政党法治人才智力优势,为依法治国提供人才保障;着力发挥参政党协商民主作用,构建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1.
政党协商法治化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政党协商法治化可以理解为运用相关法律、党内法规、规范性文件等对政党协商的基本要素进行明确的基础上,对政党协商的运行程序以及实施机制进行规范。当前,推进政党协商法治化应从四方面着力。一是健全法律规范制度体系,夯实政党协商法治化的法制基础;二是进一步完善实施机制,提供政党协商法治化的机制保障;三是完善政党协商主体能力建设机制,实现能力挖潜和提升,为政党协商法治化提供主体保障;四是培育法治文化,夯实政党协商法治化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和推进依法治国,在新的起点和高度进一步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向深层次发展:提出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确定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制定和修改在我国法律体系中起支柱性作用的法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推进依法行政,明确了用10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保障司法公正,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建设法治社会,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位一体发展。5年来依法治国的重大成就表明,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道路正在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法治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加强社会主又民主法制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民主与法制紧密结合、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立法工作;加强经济法治;严格执行宪法和法律,维护法制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加强法制教育;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全面建设政法队伍;认真学习法律和法学知识,加强法学研究和建设;强化法律监督;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等十三个方面对江泽民法治思想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法治建设经历了法制恢复重建、依法治国方略确立、发展和全面推进四个历史时期,初步实现了从人治到法治、从依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转变。历史经验启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构建完善的权力运行监督体系和强化社会法治建设。我国法治模式应立足于中国国情,分三个阶段性的目标,分层次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5.
法治是目前公认的现代国家治理的最佳方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依法治国的目标和方向,阐述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指出了它们的一致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但要坚持党的领导,而且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具体而言:一是以法治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打造法治政党,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二是加强和改善党对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工作的领导,确保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真正落到实处;三是加强和改善党对公民社会建设的领导,不断改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社会环境;四是加强和改善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的领导,不断为中国的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重大任务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结合前期调查研究,学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笔者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理解开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征程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就法治建设发表重要论述,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和路径,指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强调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建设法治中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必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习近平同志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指明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方向和道路,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对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将其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不同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分类标准,可以构建不同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新时代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要适应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各项建设的需要,形成以宪法为统率、以党章为根本、以准则条例为主干,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9.
法治实施体系的提出说明当前我国法治建设重心已从立法主导的法律制度建设向发挥现有法律实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建设战略转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研究法治实施体系,应侧重于讨论法律实施的具体构成,包括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四个部分;建设法治实施体系要坚持效率标准,包括法律实现程度、法律实施的社会效果、法律实施中的资源配置效率三个方面;还应当加强党史视角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领导干部树立坚定的法治信仰。现阶段,由于一些制约因素的存在,领导干部自身的法治信仰水平无法满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践的需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应着力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信仰水平,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加强法治教育,丰富领导干部的法律知识储备,夯实法治信仰的基础;根治人治思维,树立法治思维,为法治信仰奠定观念基础;将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为培育法治信仰构建制度保障;发挥法治仪式作用,树立宪法权威;灵活运用大数据技术,为培育领导干部法治信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