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状况。本文采用关键因素累积法,设定详细的事件赋值标准,从《中国—东盟年鉴》中的数千个事件的数据中筛选出895个典型事件进行赋值,以此对中国和东盟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从2003年第二季度到2005年第四季度,中国—东盟的关系比较密切。自此以后,在2007年中国政府换届前后以及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前后,中国—东盟关系出现了两个小高峰。除此之外,总体而言,2006年以来的中国—东盟关系显得相对平稳,甚至略有下滑的趋势。最后,本文还对中国—东盟的外交关系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邱兆锋 《南风窗》2013,(23):80-81
以往在优先发展经济与增加税收这个权衡取舍中,赤字财政总是最终得以继承。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倍此次下定决心提高税率,可谓打破了消费税率的魔咒。10月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从2014年4月1日起,消费税率将从现行的5%提高至8%——这是日本自1997年桥本龙太郎内阁以来时隔17年  相似文献   

3.
在冷战结束后,中国—东盟从没有正式外交关系迅速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紧密交流与合作,而日本—东盟政治关系则缺乏前进的动力。早在1977年,日本就与东盟建立了对话伙伴关系,并通过工业、科技、文化、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各种合作项目,开始与东盟建构多层次的对话与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高井热电厂是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唐国际)的全资电厂,是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在京的唯一发电企业。电厂始建于1959年,共安装6台100兆瓦机组,曾被李鹏总理誉为中国电力工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5.
1986年.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历史系教授任达(DouglasR.Reynolds)构思了“黄金十年”这一概念,涵义是说在1898—1907年这十年闻.“日本在每一步都作为中国的样本和积极参与者”.“日本在中国现代化中,扮演了持久的、建设性而非侵略的角色。”在教育、军事、法律、警察和监欲等方面,日本都对中国有过“合作”和“帮助”,而且,清束的“新政革命”也确实很有成就。  相似文献   

6.
媒体     
《南风窗》2013,(21):12-12
01小南海大坝争议英《经济学人》9月21日中国政府斥资52亿美元在重庆建造小南海大坝被指欠缺考量,专家称该地坡缓、水流慢,发电量仅达其下游三峡大坝的1/10,但却淹没了中国盛产稻米的富庶地区,并且威胁到长江流域的稀有鱼种,极不环保。但讽刺的是,该大坝建造的最终目的却是环保诉求—2012年国家总发电量为1145千兆,其中758千兆是煤炭发电,计划到2020年来自清洁或再生能源的电能消耗比例从目前的9%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6,(3)
正3年过去了,安倍经济学到底有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日本的经济在安倍的手上是否一改以前的颓势,走出了低谷呢?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在日本政坛创造了许多第一:他不仅是自1948年以来日本历史上第一位在时隔几年之后再度担任日本首相的政治家,而且也是近40年来日本政坛在位时间最长的日本首相。安倍在日本政坛的顺风顺水,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在处理日本经济问题上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也就是所谓的"安倍经济学"。从2012年12月安倍重新登上日本首相宝座时候的"旧三箭",到去年9月安倍再次当选自民党总裁时颁布的"新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先后超越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历史性变化在世界范围和中国国内都引发了一轮热议,伴随一片赞誉之声,外界关于“中国是否仍是发展中国家”的争论也更加激烈. 中国的多重国家属性  相似文献   

9.
田松 《法制博览》2009,(14):31-31
二战之后,日本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外科专家,因为他们有过丰富的活体解剖的经验。所谓活体解剖,就是把活的动物用手术刀进行分解,观察整个过程中动物的反应。而日本专家解剖的对象是人。比如,他们—边剥人的头皮,一边记录脑电波、心电图,看看在整个头皮剥下之后。人是否还有听觉或者视觉,是否还能骂出声来。还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以发展科学的名义批准对人的活体解剖,即使对象是死囚也不可以!  相似文献   

10.
孙杰 《当代世界》2012,(4):9-14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从1980年到2011年,中国名义GDP的全球占比从1.89%上升到9.98%,与此同时,美国从26.03%下降到21.52%,德国从7.71%下降到5.18%,日本从10%下降到8.36%.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同期中国占比的变化更加显著,从2.19%上升到14.35%,美国从24.64%下降到19.1%,德国从6.74%下降到3.92%,日本从8.65%下降到5.57%.如果从横向比较来看,从1980年到2011年,美国的实际GDP增长了2.28倍,德国增长了4.39倍,日本增长了5.47倍,而中国则增长了34.52倍!中国经济的增长在全球范围内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致力于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国不仅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而且在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在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其中最根本的是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2.
美国遵守MTCR规定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弹道导弹及其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开始引起美国的严重不安。为避免由自己单枪匹马出面应对的困境,美国积极谋求建立一个多国机制,防止导弹及其技术的扩散。从1983年到1987年,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和日本就此问题进行了连续会谈。1987年4月16日,上述西方七国公布了《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MTCR),首次就控制导弹及其技术的扩散达成了国际协议。MTCR的核心是限制大推力弹道导弹及其技术的扩散,其核心标准可简称为“500千克/300千米”标准,即严格限制能够将500千克载荷投送到300千米之外的导弹的出…  相似文献   

13.
田磊 《南风窗》2012,(1):90-92
这个还不到30岁的日本青年,对中国进行着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思考,为了谋生,更为了服务日本。他一直都梦想着有朝一日回到日本从政,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中国是否为未来储备了足够多这样的青年?  相似文献   

14.
辜鸿铭 《法制博览》2008,(22):30-31
我曾听一位外国友人这样说过: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相反,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这位外国友人曾久居日本和中国。我不知道这样评价日本人是否合适,但我相信在中国生活过的诸位都会同意上述对中国人的判断。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久,就越喜欢中国人,  相似文献   

15.
叶檀 《南风窗》2007,(11):64-65
李扬直言,“中国公司债市场的问题,主要是体制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股市的红火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和钱包,所有人的关注点都集中于资产价格是否过热,中国经济是否会重蹈日本与泰国等国资产泡沫崩溃覆辙。在这样的追问中,  相似文献   

16.
1945年注定要在台湾历史上留下深深的烙印,中国抗战胜利、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台湾的日历从昭和20年翻到了民国34年。盘据台湾50年的日本人无奈地撤走了,中华民国政府的接收大员来了,台湾人从“日本国民”回归到“中华民国国民”……。但是,当这一天真的到来的时候,日本人愿意拱手交出富饶的台湾岛吗?台湾人民有什么反应?代表中国前来接收的国民政府准备好了吗?结局如何?这些都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2010年撞船事件和2012年日本"购岛议题"使得中日关系紧张气氛持续升级。不同于2005年前后的"政冷经热",现阶段中日关系已对贸易关系产生了显著冲击。对此,我们基于内生结构断点的方法,以2008年第二季度、2010年第三季度为分界点,将2002—2012年中日政治关系划分为三个阶段。在此期间,政治关系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经历了三种状态:较弱、无影响、显著影响。第一阶段,由于政治关系的影响较弱,经济上的有利因素容易抵消政治的负面影响,因此表现出了"政冷经热"。在第三阶段,政治关系恶化对贸易的影响显著强化,同时经济指标走弱,由此出现了"政冷经冷"。结果还显示:由于双边关系紧张,2012年中国对日本出口潜在损失313亿—318亿美元,日本损失为368亿—379亿美元,高出中国近20%。  相似文献   

18.
姚洋 《南风窗》2010,(15):68-71
泡沫破裂是否就是日本经济陷入停滞的真正原因呢?答案可能是否定的。泡沫的形成和破裂都属于短期宏观波动范畴,很难想象它们可以解释日本自1990年代初期以来20年的停滞。我们必须从长期因素中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9.
3月11日,日本福岛核电站在9级特大地震中遭受重创并发生核泄露,此次福岛核泄漏事故会不会继续升级?对中国公众健康和环境是否有影响?中国核工业设施安全性能如何?日本核泄漏给核能开发带来哪些警示?这都是需要我们在重灾过后需要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杨宝荣 《当代世界》2016,(11):58-61
正肯尼亚日非峰会是近年来日本调整对非关系的集中体现。日本对非关系调整的核心是赶超近年来同中非关系竞争的落后局面,并最终赢得非洲国家在国际上对日本利益的支持。然而,由于日本队非政策调整存在被动性、功利性和局限性等特点,从而制约了日非关系深化。2016年8月27—28日在肯尼亚召开的第六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TICAD-VI,简称肯尼亚峰会)是日本继中国与非洲的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后日本对非关系调整的重要举措。日本对非合作的赶超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