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民事诉讼标的是指法院予以审理和裁判的对象。我国的民事诉讼标的理论吸收大陆法系诉讼标的理论基础,形成民事纠纷说、新二分支说、分别识别说与为实践部门普遍接纳的旧实体法说等诸学说。其争议焦点主要围绕给付之诉的诉讼标的识别标准进行。从利于诉讼实践的角度出发,仍应坚持实体法学说,但诉讼标的的识别要以原告向法院提出的实体法律关系或请求权为准,未向或未能向法院提出的实体法律关系或请求权不能作为识别依据。  相似文献   

2.
诉讼标的理论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法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实践证明,我国在诉讼标的理论方面的长期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民事诉讼法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相反,德国的诉讼标的理论,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从旧实体法说到诉讼法说,再到新实体法说,已形成了相当完备的、系统的体系。本文主要对德国有关诉讼标的的学说及其产生的背景作一简要阐述和评价,以期对我国诉讼标的理论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第一章 民事诉讼法概述 一、目的要求。理解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民诉法的产生、发展及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理解民诉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 二、主要内容。本章主要讲述了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关系以及民事诉讼法与相关实体法的区别与联系、与人民法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区别与联系。 三、基本概念。1.民事诉讼(1页) 2.民事诉讼法(3页) 四、重点问题。1.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关系。前者是审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的活动,后者是从事这件活动必须遵守的操作规程。即后者是规范民事诉讼行为,调整民事诉讼活动的规范体系。 2.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民诉法是程序法。 五、思考题。1.什么是民事诉讼?其特点如何?2.什么是  相似文献   

4.
传统诉讼标的的理论也称旧实体法说,认为诉讼标的是原告在诉讼中所提出的具体实体法上的权利主张或法律关系;判断诉讼标的标准是原告在实体法上享有的请求权数.一个法律要件产生一个请求权,如果同一民事法律事实符合多个法律构成要件则形成多个请求权.诉讼标的作为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支柱,决定了民事诉讼中的一系列具体问题的设置.民事公...  相似文献   

5.
《民事诉讼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第一章 民事诉讼法概述 一、目的要求。理解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民诉法的产生、发展及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理解民诉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 二、主要内容。本章主要讲述了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关系以及民事诉讼法与相关实体法的区别与联系、与人民法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  相似文献   

6.
第一章 民事诉讼法概述 一、目的要求。理解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民诉法的产生、发展及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理解民诉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 二、主要内容。本章主要讲述了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关系以及民事诉讼法与相关实体法的区别与联系、与人民法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  相似文献   

7.
《民事诉讼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目的要求。理解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民诉法的产生、发展及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理解民诉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二、主要内容。本章主要讲述了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关系以及民事诉讼法与相关实体法的区别与联系、与人民法院组织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  相似文献   

8.
传统旧实体法学说在给付之诉诉讼标的的识别问题上存在理论缺陷,之后出现的各种识别学说也无法自圆其说。因此,有必要对各种流派学说进行述评与反思,找到较佳的解决路径。决不能因为旧实体法学说存在一点理论缺陷就抛弃其整个理论,而应通过修正民事实体法来解决来源于民事实体法上的请求权竞合而导致的旧实体法学说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民事诉讼是实体法和诉讼法共同作用的"场"。民事诉讼法不仅具有保障民事实体法实现之功能,而且具有内在独立之价值。两者在举证责任、当事人等制度上存在着相互交融,民事实体法在法律拟制、诉前禁令上填补诉讼法的真空。对两者在合同案件管辖、个人合伙的诉讼地位等方面存在的冲突,应当根据法的效力等级以及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来处理。  相似文献   

10.
既判力是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民事诉讼立法和理论的基本概念。现代社会经济关系的日益复杂对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提出了要求,对此,我国立法及理论却鲜有涉及。立法的空白、与诉讼法内部理论体系的不契合以及与实体法理论体系的衔接不当,导致了其在实际适用中的混乱。德、日、我国台湾地区均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了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学说对其类型化的分析也相当成熟。我们应当以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的域外样本为参照,构建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的中国图景。  相似文献   

11.
诉讼标的作为民事诉讼的对象或客体 ,在民事诉讼制度中处于核心地位。但同时 ,诉讼标的又是一项具有着极其深奥的法律底蕴的理论 ,许多学者难以真正认清它的内涵。更何况 ,中国大陆民事诉讼法学界目前对诉讼标的理论的研究和讨论还远远没有展开 ,远远没有深入。这一切不仅使得诉讼标的在司法实践中遭到忽视 ,而且在学理上也产生了一系列理论误区。这些误区涉及诉讼标的理论之根本 ,如不尽快纠正将会导致诉讼标的理论进入“死胡同”。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及其分配是民事诉讼中的重要理论,它不但关系到民事诉讼程序的有序进行,更关系到有关实体法立法宗旨的实现,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由于对证明责任的概念及其分配规则的理解有失偏颇,立法及司法实践中更缺乏细致且严谨的规定,因此,认真研究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及其分配理论对于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民事审判制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协同主义诉讼模式: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新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协同主义诉讼模式中,充分发挥法官与当事人的积极作用,使法官与当事人之间以及当事人相互之间协同推进诉讼。我国应当选择一种新的诉讼模式以平衡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价值追求。协同主义诉讼模式符合这一要求,是各国民事诉讼的共同发展趋势并且与我国国情相适应而应当成为我国的新选择。协同主义诉讼模式在我国民事诉讼有一定程度的体现,但仍需对当事人与法院的角色分配作出调整以构建该诉讼模式。  相似文献   

14.
民事证明责任分配的价值,既要考虑民事实体法的价值准则和立法目的,又必须围绕民事诉讼制度的自身规律与内在要求,在价值取向上应当遵循程序公正优先原则、最大限度地保障实体公正原则和符合诉讼经济原则。  相似文献   

15.
“转型论”界定当事人主义的标准与其将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也归为当事人主义的观点相冲突。其主张实际是准极端当事人主义。它不当援用了“法治三阶段说”,忽略了普通法系民事诉讼中的强职权主义成分,将法官职权介入大致对应于法官不中立。当事人主义不能“独占”其接受的结论,对其他重大问题的处理也不能提供帮助,家事案件的审理应采职权主义,这些都表明当事人主义不具有“顶层”地位。转型论要求对当事人主义的“绝对”服从近似于演绎论,排斥多角度的理性考量和论证。它对于当事人意志的尊重可能会流于形式,且已严重削弱释明制度,并可能对法官的事实认定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