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老龄化的加速,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也日益增多,但有关老年心理健康的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有研究指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但也有研究认为,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这种不一致的结果可能源于不同研究中老年人所处的情境不一样。当前,居家养老依然是我国老年人选择的主要养老形式之一,因此本文以隔代抚养、失独和啃老为例,探讨新兴的家庭情境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和实践提出展望。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自助、互助、专业帮助"三助"结合的老年心理援助体系,以期为关爱老年心理的实践提出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已随着文明进程进入我们的生活,成为各个行业、各个阶层追求的共同目标。和谐社会,不仅指外在的、宏观协调状态,同时也包括全体社会成员内在的心灵和谐。心灵的和谐状态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不断调整、适应的结果。结合具体职业特点,探讨如何促进个体心理健康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作为法治社会重要支撑力量的律师,其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制约着情感、意志和态度,制约着其人格发展,而且对律师事业乃至社会的法制建设产生重要影响。然而现实是我国律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以帮助别人为使命的律师其实更需要引导与帮助。  相似文献   

3.
本文调查分析了公众对意外死亡是否同意进行尸检态度的影响因素。利用设计的“公众对意外死亡进行尸检认知情况调查问卷”对386名社会随机个体进行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最优尺度回归分析的统计学方法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公众对尸检相关知识了解程度的因素、对尸检结果的认可程度因素、文化程度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因素,影响着公众对意外死亡后尸体解剖检验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老年化是任何个体都会经历的发展过程和发展任务,但人们普遍存在着对老年人和老年化过程的偏见。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考察,这种老年化偏见是由一种不公正、具有否定性和排斥性倾向的社会态度所致。要减少或消除这种社会歧视,必须从改变社会态度入手。终身化老年教育就是融入家庭、学校和社区的、贯穿人一生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人们尤其是儿童青少年了解和认识老龄化问题、消除老龄化偏见和老年歧视态度,为成功的老年化做准备。实施终身化老年教育,必须了解人们已有的对老年化过程的态度,无偏见地看待老年化过程,关注老年人的积极心理品质,建立高质量的代际沟通。开展终身化老年教育对生态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公务员和公民的接触(政民接触)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公务员的合作生产态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议题。论文基于接触假说和政治信任理论,构建了政民接触与公务员合作生产态度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406名市直机关公务员的调研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政民接触正向影响公务员合作生产态度,而公务员对公民的信任在两者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同时,研究认为,公务员和公民之间的接触越频繁,越有助于增进公务员对公民的信任,这一研究结果有别于“接触性不信任”假设。聚焦公务员群体的研究既丰富了公共服务合作生产的研究视角,也拓展了接触理论的应用领域,为未来培育积极的合作生产态度、促进政民互动、深化政民合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6.
态度问题曾数次成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中心课题。在 80年代末、 90年代初 ,随着系统论思想被引入态度研究之中 ,人们开始以一种新的方法论思想来看待态度问题 ,对态度的研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进展 ,产生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理论 ,这些观点和理论又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积极老龄观为理论框架研究了影响城市空巢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通过数据比较发现,城市老年女性生存质量的下降并不必然是空巢的居住安排,其影响因素反而更多的是:女性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而带来的健康风险的增大;老年女性间接参与社会生产(照看第三代和照料高龄患病老人)并未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职业生涯的不连贯使得老年妇女的保障能力处于弱势地位。因此,要提升城市空巢老年女性的生存质量,理应从理念、政策、增权三个方面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8.
态度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态度研究作为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发展至八十年代,人们开始以新的视角来看待态度问题,对态度的研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进展,产生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理论,并且这种发展变化将不断持续下去。在态度研究的各方面已经非常丰富的今天,本文旨在对态度研究的过去,将现在和未来进行一次较为清晰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制问卷.对某少管所某一少教中队150名服刑少年犯进行调查、主要了解少年犯心理健康水平、思维及自我意识特征、个人兴趣爱好以及对狱中的生活、学习的态度等.目的是为寻找更有效合理的改造对策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论自我观念及其教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观念对其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尚未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应有重视,以致于许多教师把贬低学生的自我观念视为一种教育学生、让其头脑清醒的有效方式,经常用损伤学生自尊心的态度和口吻对待学生。为此,本文从自我观念的心理涵义和发展特点入手,依据心理学的新近研究成果,论述了教育理论和实践上应予以重视并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