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无论任何国家,都不可避免地卷入全球化的浪潮之中.全球化为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机遇,但同时更带来了挑战.全球化不仅经济造成了影响,也对文化、政治等多方面有影响.社会主义国家对全球化应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跟,获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沈建钢 《唯实》2000,(3):24-27
当前,全球化已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从经济全球化到科技全球化,乃至信息全球化,使人们真正感到“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全球化对各国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样,社会主义也面临着如何适应全球化、如何发展的问题。传统的社会主义必然面临全球化的冲击,只有改革,只有应变,社会主义才有出路,才能展现生机,才能获得新生。本文就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谈一点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挑战 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都产生巨大影响,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既带来一些机遇,更带来严峻的挑战。 1.全球化对…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具有两重性 ,既给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带来机遇 ,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 ,应对全球化 ,我们要在实践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要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产生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全球化趋势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联系,阐明了全球化趋势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关系。当代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全球化发展的崭新阶段,它不仅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世界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最显著的时代特征之一。很明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在一个封闭的体系中形成和发展的,恰恰相反,它是在当代全球化的世界图景中不断生成和拓展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全球化进行主动回应的产物。在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要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积极利用全球化带来的发展机遇,正确回应全球化带来的风险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新的实践,直面新的现实,把思考问题的视野放在当今全球化时代所提出的最迫切的问题上,把握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注重对全球化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及时、有效的回应。可以说,"挑战—回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的发展方式,回应挑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6.
当前,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它把世界经济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中国的进步发展带来了严竣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面对挑战我们必须坚定信念、不畏艰难,趋利除害,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成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求是》2001,(1)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剥削的全球化。这一历史进程 ,既给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带来新的机遇 ,也带来新的挑战。我们应当审时度势、从容应对 ,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在冲波激浪中把社会主义的航船驶向胜利的彼岸 ,让事实向人类表明 :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8.
陈夷茁 《探索》2001,(3):93-96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为此,我们必须对社会主义国家能不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成功地解决社会主义的生存和发展做出正确判断,面对“一球两制,长期共存”的现实,贯彻实施“在总体上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大战略、大思路,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杜会主义。  相似文献   

9.
史晴 《求实》2004,(3):83-85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代表着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趋势。全球化既构成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又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一步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因此 ,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要善于趋利避害 ,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创新。  相似文献   

10.
罗尚义 《探索》2000,(4):55-56
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已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我们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拥有良好的发展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那样: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机遇和提供新的条件,也不同程度地带来了风险,对一些国家甚至会带来灾难。然而,全球化毕竟是大势所趋,对中国来说,实现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必须在全球化的条件下进行。因此,研究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试论邓小平对党的执政规律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对我党执政规律的探索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的探索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住与作用,它既源于毛泽东对我党执政规律的探索,又根据新时期的执政实践有重大突破与发展,更为江泽民对我党执政规律的探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践无止境,党的理论创新亦无止境.  相似文献   

12.
对检察机关宪法地位合理性的探讨是近期法学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关系到检察机关的长远发展.通过研究我国检察制度的沿革和现代检察制度的起源,并对当前一些主要观点进行分析,认为当代中国检察机关的宪法地位是有着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的,唯有在坚持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完善,才能真正实现司法公正之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总结了近3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又快又好发展的哲学。它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回答了当代中国“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什么”、“怎么发展”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清末新政旨在革弊振衰,实现王朝的自我挽救。然而,给腐败的旧制度注入改革的新鲜血液,并不能化腐朽为神奇,使腐败的制度新生,反而是积重难返的腐败更加愈演愈烈,最后导致旧制度死亡。  相似文献   

15.
孤独个体是克尔凯郭尔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既指对人自身的限制性和扩展性因素进行综合的关系,也指单独存在的个人。前者强调孤独个体的生存不是一个有本质的存在实体,而是一个生成着的建构过程;后者强调孤独个体并不存在于理性的普遍性中,而是闭锁在个人的主观性和内向性中,即生存在极端情绪化体验的个性中。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对农村反贫困问题极为重视,并着重对农村反贫困的战略地位和基本路径进行了科学阐释。他认为农村反贫困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关键,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保证。消除农村贫困,大力发展农业是基本依托,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必由之路,强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治本之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凝聚了当代中国人的共识,是各阶层人们共同拥有的理想。中国梦具有丰富的内涵,从国家层面看,中国梦可以表达为追求国家强盛的强国梦;从社会层面看,中国梦可以表达为追求社会祥和的祥和梦;从个人层面看,中国梦可以表达为追求个人幸福的幸福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想意识,是当前我国社会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们普遍能够接受的价值规则和价值底线,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18.
创造客体是创造认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关键部分,有必要深入研究。认识内容的创新性和独创性,认识方法的新颖性,以及提供新颖的认识材料和指出已有认识成果的错误所在是创造客体的三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在创造客体的产生中,无意识、直觉、情感体验等非理性因素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根据不同的标准,创造客体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从功能上.可以分为审美客体和实用客体;从时间上,可以分为过去客体、现实客体和未来客体;从性质上,则可分为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创新的基本经验和未来启示在于:政府改革创新必须依据本国国情,国家利益为重;必须遵循渐进原则,综合利益平衡;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倡导公利压倒私利;必须高度关注民生,人民利益至上。  相似文献   

20.
西方社会结构理论无法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及社会演替进程,因而对社会结构的认识和把握缺乏科学性。马克思对其超越体现在具有科学性上:实现了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既阐明了社会结构的客观性,也强调了社会结构的主观因素;强调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它推动着社会结构依次演替,使其呈现出客观规律性。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及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思想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