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军车终于开出了城市,虽然送行的人把大家满是冻疮的手握得生疼,但战友们的脸上还是洋溢着凯旋的笑容.看着远处还在不停挥手的群众,列兵照天一脸夸张地说:"排长,今天咱们是不是享受了英雄的待遇啊?"车厢里顿时轰然大笑.  相似文献   

2.
会员朋友们,大家好! 非常高兴认识了这么多朋友。在此,祝大家万事如意、身体健康。 255万元有奖征订活动引起了海内外各阶层朋友的广泛关注。有的来信支持我们;有的打电话鼓励我们;也有的发E-mail帮我们出主意……在这里,真诚的向大家道一声“谢”,谢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 刊物的成长离不开读者的关注,读者参与才会增强刊物的生命力。多年以来《海内与海外》月刊一直致力于与读者朋友的沟通和交流。但是,工作还不够细致。为此,我们决定成立读者俱乐部。在这里,我们可以畅所欲言;可以书写人生的酸甜苦辣;可以颂扬人间…  相似文献   

3.
1978年的高考,我考取县文科状元,一个人离开山寨去大城市。父老乡亲不放心,送了一程又一程,一再叮嘱:城里的人心眼歪,出卖朋友;凡事要多忍让;万一欺侮得紧,这鸟大学不读也没什么,只要人勤劳,山里人饿不死,等等。那时大家都要在生产队出工,非公事外出半天都得请假。没有公社的介绍信,到三四十里内的亲戚家,大家都认识,住一两天还没问题,再远就不行了。县城的旅社、招待所,没有公  相似文献   

4.
"岁寒三友"松、竹、梅,恐怕喜欢的人居多。上小学时,有位男同学特别喜欢用碳素铅笔画竹子。有一次期中测验,他在老师发还的试卷背面画了一幅竹子。可他没想到这试卷还要收回去,于是被老师表扬几句又批评一番,大意是说画得不错,可惜画错了地方云云。老师展示给大家看的那幅画,等于给这位同学做了广告。他被班干部举荐  相似文献   

5.
妈妈爱吃什么菜? 提出这个问题,是在一次朋友的聚会上.那天,大家聊得海阔天空,吃得大汗淋漓,都很尽兴.临近酒席结束,一位朋友忽然叫过服务员,叮嘱说:"再加一个酱烧鸡翅."大家赶紧阻止:"都吃饱了,别浪费."朋友笑笑,继续交待服务员:"鸡翅烧烂些,多放姜,加黄酒,烧好了给我打包."  相似文献   

6.
最近以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一直很不愿意照镜子.倒不是因为家里的镜子突然变成了白雪公主后妈手里的魔镜,照一下就能知道自己的美丑,然后对天下美貌的白雪公主外加白马王子们赶尽杀绝.也不是因为担心脸上的皱纹,越照镜子就越是慨叹一去不复返的青春……仔细回想一下,这一切都起源于雷内·马格里特的一幅画,让我不知道镜子里的形象究竟是不是我自己了.  相似文献   

7.
照相记     
第一次给七奶一家照相的过程是这样的。 五叔从屋子里出来小声对我说:说是给全家照,其实是为你七奶照,预备着,明白了吧?随后就回屋去了。  相似文献   

8.
1986年4月的一天,全国政协大会上,文艺界委员与驻地京丰宾馆工作人员联欢,主持人谢添和张瑞芳向大家宣布一个特别的节目:全国政协委员、老一辈电影艺术家王人美同大家见面并同时播放她三十年代录制的唱片《渔光曲》。张瑞芳激动地告诉大家,1934年摄制的影片《渔光曲》的编剧和导演蔡楚生以及其他演员都已离开人世,只有主演王人美还健在。现在播放的唱片就是这部影片的主题曲,特别值得纪念的是影片中的吉他伴奏是聂耳。  相似文献   

9.
毛毛虫———”,小同学们总是这样唤她。毛毛虫是她的绰号,因为她长得像毛毛虫那样丑陋。毛毛虫的真名叫左莉,但是从小学到初中,大家都唤她毛毛虫。那时候老师在课堂上提问也是这样唤她:毛毛虫,请把课文朗诵一下。孩子们便在台下窃笑。现在,左莉就坐在身边,在省城的大饭店里。已是冬天,桂花厅却像暖春。“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会选择桂花厅吗?”左莉扬着声音问。没有人回答。左莉便俏笑了一下,说:“杭州的市花就是桂花,还有咱们富阳不是有条桂花路嘛!”大家便心领神会。左莉真是好记性,我说到现在为止,还以为杭州的市花是梅花呢。左莉说:“不可…  相似文献   

10.
无言的鸽子无言地飞走了,在每一个欢乐明媚的春秋冬夏。鸽子是朋友送的一份生日礼物。一对美丽的小鸽子,怡然走在阳光下,欢乐漫步和风里,就像朋友的关心和爱围绕在身边。看着它们慢慢长大相依相偎一鸣一和,在庭院里昂着精致的小脑袋、迈着细巧的脚步,清亮的眼神轻轻闪烁,我心中的喜悦像照耀着它们的朝霞夕阳一般流光溢彩。可是——我怎么如此疏忽大意,在夏日暴雨倾盆狂风大作的子夜,忘了大场院里有兽影徘徊。清晨如洗的阳光照在床头的  相似文献   

11.
年少时光,一群坏孩子得到了苏塔塔最真挚的想念。大家好,我是苏塔塔好像全国各地名为"第一中学"的学校都是重点中学,独占鳌头,蟾宫折桂,方可第一。如此一来第三中学很默契的沦为二流中学,远远地立在城郊,不被重视,无人问津,唯有我们毫不委屈地担当了主角,青春年华,闹得纷纷扰扰。历史老师恨不得把我们抓回秦朝,焚书坑儒;地理  相似文献   

12.
位同学从深圳打来电话,话还没有说上几句,便急促地告诉我,他的电话卡快没钱了,让我给他打过去。他匆匆地报完一个电话号码,信号就中断了。我想,这人也真是太精了,明明知道卡上快没钱,干嘛不另外买一张。碍于同学的情面,我只好照他说的去做。再次通上电话后,他表示出很大的歉意,并开始向我倾诉遇到的窘境。他说这几年,他一直在西南几个省份打工,结果都混得很不像样,为了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他来到了深圳。谁知刚下火车,钱就被人偷走了,只剩下内衣口袋里的几十元钱幸免于难。他说现在连基本的吃和住都成问题,更不用说随后找工…  相似文献   

13.
孙文华 《新青年》2007,(11):10-11
从未正式的给你写过信吧?思绪回转到20年前——我上小学的第一个年级,有一天我正站在讲台上带着大家朗读生字,你和新转来的几个同学被老师领了进来,由此开始了我们的相识。而今天,20年后的今天,我坐在这里,很正式的、很认真的来书写这封给你的文字,是觉得到了应该记录一下的时候了。因为能有几个人可以在我仅仅26岁的人生旅途中占据这样一大块的时间与情感  相似文献   

14.
正去年12月初,中国作协第九次代表大会暨第十次全国文代会在北京召开。那一日,中央领导同志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两会代表并作重要讲话。中国作协副主席、国家直属机关作家代表团负责人莫言郑重通知大家:"不能迟到和早退"。我和男女老少的作家代表都异常兴奋,天刚亮就起床了,吃过早餐匆匆登上大轿车,车队浩浩浩荡荡直奔人民大会堂。代表团所住宾馆离人民大会堂本来就不远,又一路绿灯,竟提前一个多小时抵达天安门广场。  相似文献   

15.
青春梦一场     
以后春花开了秋月清,冬阳落了夏虫鸣,谁来唱歌谁来听,谁喊了青春谁来应。三上半学期的期末考试。上午考完了最后一科,大家都急急慌慌地收拾书包回家过年。我的凳子被我踢到走道当中,将一个飞奔而过的男生绊了个趔趄。我笑着忙道歉,问他:“李佟,什么时候回家?”他家在下面的矿上,他在这里是借宿在他姨妈家。他被磕了膝盖,疼得龇着一口白牙:“明天。”我心里一喜:“下午去我家玩儿?我爸不在,我们可以翻他的书柜,他收学生的武侠小说都在里面。”他喜滋滋地当时就跟我一块儿回去了。我家就在学校的家属区,离教学楼只隔一个操场。我们自己做了一…  相似文献   

16.
韩萍 《新青年》2006,(9):30-31
"每一样菜都有营养的" 26岁那年,我进了家国际闻名的五星级饭店做会计.我的总监是个成熟俊朗的香港男人,叫施南声.不惑之年了,还是很年轻,很有魅力的样子,也会唱很抒情的流行歌,很受大家的欢迎.  相似文献   

17.
李白有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近读王彬先生的散文集《旧时明月》,仿佛看到了澄澈的明月,淡淡地泊在心湖。一篇篇典雅内敛的文章,不仅描述了作者游历中的自然,更重要的,是展现出一幅幅历史、文化画卷。出去旅游,大家一般都是去看风景,而王彬老师却一边看风景,一边思考文化、反省历史:历史的典故、文人的佳句、古人的命运、甚至朝代的更迭,信手拈来,都伴随着,在这些风景中,展示在读者面前。如果作者没有广博的历史知识,没有深邃的文化思想,没有情景交融的现场情怀,是断断写不出的。  相似文献   

18.
阿瞳 《新青年》2005,(2):50-51
进入信息时代,来自网络的各种各样的信息让我们应接不暇,我们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也在融合着新的思想。前一段时间,我迷恋上一种网络游戏。在与网友的互动交流中,我有幸听到了一个关于圆桌骑士的传奇故事,感触很深。在英国乃至全世界,伟大的亚瑟王早已是妇孺皆知,他所创造的圆桌制度更是流芳百世。当召开圆桌会议时,亚瑟王与30名圆桌骑士一同围着大圆桌坐成一圈儿,此时大家一律平等,没有国王与骑士之分,意味着只有三十一名卡咪罗特守护者。大家可以畅所欲言,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处理国家大事。这种民主制度在黑暗愚昧的中世纪的欧洲,可以说…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出版商们为推销书籍总是绞尽脑汁,频出奇招。一天,一位出版商送给总统一本书,并三番五次地征求意见,忙于公务的总统不愿与他多纠缠,就说:“这书不错!”出版商如获至宝,大作广告——“这是一本总统喜欢的书”,这本书很快被抢购一空。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他照方抓药,又送一本书给总统。上过一次当的总统这回学乖了,他说:“这书糟透了!”不料出版商又有办法———“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让好奇的人们争先抢购。第三次,总统对出版商送来的书干脆紧闭“金口”。但仍被出版商钻了空子,他作的广告是——“这是一本总统难以下…  相似文献   

20.
姜米粒 《新青年》2007,(8):46-47
舅舅的小名叫小礼子,我叫他小礼舅。我刚刚会说话的时候他去考沈阳音乐学院。他考试走的时候,背一个白布袋。我问,舅舅买粮去么?大家笑,白布袋里的胡琴也叽里咕噜地笑。一考就考上了,全省只考上他一个人。当然没有被录取,那个年代,家庭出身很重要。有艺术天分也没有用,没人理会他身上那点独有的、特别的、天赐的东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