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工会博览》2005,(12):19-19
我国民法规定,得到法律承认,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社会组织就是法人。法人是相对自然人而言的民事权利主体,法人与自然人的区别在于:法人不是以人的生命存在为基础的公民个人,而是依照一定法律程序成立的,具有独立财产和组织机构,能以本组织名义进行独立活动和承担民事责任的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2.
法人作为法律主体存在已经有数百年的时间,但法律界对法人本质的认识却不尽相同,以耶林、萨维尼、祁克为代表的著名学者纷纷创立了自己的学说,主要有法人否认说、法人拟制说和法人实在说。这些学说各有特色,有的时至今日都有很强的生命力。但法人与作为天然法律主体的自然人相比,在本质上究竟有何共性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3.
代表权制度使得公司法人在商业领域像自然人一样活动自如。但是当法人的人格转移到自然人身上,法定代表人的行为性质的认定变得相当复杂。本文试通过对规范下公司与法定代表人行为外延分析,比对成文规定与司法实践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2000,(11)
玩家 要搞清走私的主要玩家,不妨先看看中国海关的资料,数据显示,近几年海关查获的法人走私案值占查私案值的60%以上。过去,在描述走私时,“法人走私愈演愈烈”是一句常用语。现在,“法人走私已大幅下降”是打私成果的最主要的表述。 谁是法人?他们到底有何神通? 法人是相对自然人而言,一个在法律上存在,享受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的人造实体。用最粗略的话说,是“单位”。虽然一个私营企业也是一个“法人”,但用在描述走私时,法人有一段时间就特指“公家”单位。事实上,这种昂  相似文献   

5.
公益法人作为非营利性的社会福利机构被《法律援助条例》排除在援助对象之外,而现实中存在经济困难并需要法律援助的公益法人却又并不少见,且困难程度也并不低于自然人。由于现实需要及立法与司法上均有先例,建议以列举方式将公益法人补充进援助对象的范围。同时在审查时从公共利益、援助可行性和必要性、胜诉的执行等方面考虑予以适当限制,从而更好的实现法律援助之目的及其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6.
《工会博览》2005,(20):8-8
日前,为规范公证活动,保障公证机构和公证员依法履行职责,预防纠纷,保障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公证法》。这部法律将于2006年3月起施行。  相似文献   

7.
政策法规     
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公证法》日前,为规范公证活动,保障公证机构和公证员依法履行职责,预防纠纷,保障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7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公证法》。这部法律将于2006年3月起施行。  相似文献   

8.
秦平 《法制博览》2023,(30):51-53
越来越趋向“类人”的人工智能在带给人类方便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对于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的定位,弱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已经得到明确,而强人工智能是否具备法律主体条件及是否具有可罚性依旧存在分歧。本文在阐述了人工智能可罚性原因的前提下,以人工智能不符合自然人和法人的主体构成要件否定了人工智能的人格性,从其不存在独立意识和不可行的财产罚角度否定人工智能的可罚性。最后得出人工智能的法律行为运用客体有关法律规定即可。  相似文献   

9.
一、集体劳动争议的定义和调节程序 俄罗斯《关于调节集体劳动争议程序法》对集体劳动争议及其调节程序有着明确规定.法律规定,职工和雇主之间对变更劳动条件(包括工资),对签订、修改和履行集体合同及有关社会和劳动关系问题的协议没能调节的分歧即为集体劳动争议.争议的一方是职工集体及其代表.工会是职工的基本代表并依法享有规定的权限.争议的另一方是雇主.雇主是指由其领导人(行政部门)代表的组织(法人),或者职工与其建立了劳动关系的自然人(公民).  相似文献   

10.
刘佳 《法制博览》2014,(2):96-97,77
国籍冲突是国际私法冲突理论中重要的内容,是解决自然人涉外民商事法律关系必须面对的问题。由于自然人的国籍归属问题通常由其国内立法所决定,各国立法又不一而足,由此导致自然人国籍冲突有多种表现形式。因此,解决国籍的方法应根据国籍冲突的不同表现形式而有所不同,不能一概而论。随着涉外民商事关系的发展,传统的国际私法理论对国籍冲突的解决方法显示出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在论述传统国际私法解决自然人的国籍冲突时,对解决国籍冲突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主张,希望引起读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公司法人是市场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法人人格是法人能够进行经济活动所必须的,在当今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越来越多的发生股东滥用法人人格为自己谋私益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仅仅依靠原先的法人制度是不够的,因此我国立法者引进了西方的法人人格否认理论作为传统法人制度的补充和完善,本文主要通过对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概念进行界定与研究,明确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中国的适用具有重大意义,并且针对适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采取立法上制定、公司设立严格审查制度以及明确举证责任等方式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陈茜  曾可人 《法制博览》2023,(36):103-105
民事责任是保障法律主体权利的重要手段,而法人作为一种法律主体,其人格权也是需要被保障的重要权利。本文将就侵害法人人格权情形下的民事责任进行阐述,分别就侵害法人人格权的具体情形,民事责任的客体、主体以及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通过分析相关法律法规,旨在对侵害法人人格权的民事责任问题进行全面探究,为保障法人人格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经济的高速发展,促使大量自然人持有股份或者设立公司的现象逐渐攀升;同时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股权的继承公证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紧紧围绕股东资格与股权的关系、股东继承资格的限制性审查、股权合法性确定、股东与股权资格继承的相关告知程序展开对自然人股东股权继承公证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分析我国公立高等学校的法人地位,首先简要介绍了公立高等学校成为法人的条件,并且简述了我国的法人分类。从设立依据上看,由于公立高等学校是依据公法设立,并且享有一定的公权力,本文将其定位为公法人;进一步研究发现,公立高等学校具有公益性且非盈利性,属于事业单位法人。本文着重分析了公立高等学校的权利能力和责任能力。  相似文献   

15.
张琳 《法制博览》2022,(2):57-59
个人信息权益的性质一直存在比较明显的争议,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当中并没有使用"个人信息权"的表述.依据《民法典》中的相关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可以明确自然人对其个人信息享有的是作为民事权益的人格权益,其并不属于公法的权利.自然人个人的信息权益可以涵盖以及保护其所享有的人格利益以及经济利益,对于作...  相似文献   

16.
刘晶玲 《法制博览》2023,(18):148-150
合同是为了维护法人、自然人、经济组织等主体的合法权益,拟定的一种规范民事行为的协议,其本身具有严谨性、法律性特征,当前已经成为各行业、各领域业务往来、生产经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中也包括彩票业,一旦企业在业务活动中与另一方产生矛盾或纠纷,可以充分利用合同的法律效力维护自身权益。彩票业在合同签订、合同履行以及合同管理等方面,由于流程不规范、操作不合理,导致法律风险层出不穷,需要彩票企业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解决纠纷,不仅会为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还会损害企业形象。所以,探索合同视角下彩票业运营的法律风险迫在眉睫。本文将对合同、彩票以及彩票企业经济合同法律风险进行概述,探索合同视角下彩票业运营常见的法律风险,并提出有效规避风险的对策,希望能够为彩票业健康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吴双 《法制博览》2015,(5):59-60
人权是人作为人应当享有的权利,每一个自然人的人权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尊重和保障。恐怖分子是人类和平的敌人,他们与政府和人民相对立,严重危害人类和平与安全。然而打击恐怖主义不能成为施行酷刑的借口。作为自然人的恐怖分子,也应当享有正当的人权待遇。本文从影片《战略特勤组》切入,结合电影情节,以美国为例,分析国际恐怖分子的人权现状,探讨针对恐怖分子的酷刑政策和人权问题。  相似文献   

18.
翻阅近日热点新闻,心中有个声音越来越响亮,那就是作为一个自然人,中国人,需要多少本领才能独善自身。  相似文献   

19.
马晨清 《法制博览》2023,(36):118-120
担保制度是债务人或第三人以其信用或特定财产来保障债权人实现债权的制度。自然人担保中,债权人涉及经营,担保人涉及生活,担保人的利益更应该得到保护。自然人担保,其权利与义务不对等,对于担保人不公平。配偶一方擅自将夫妻共同财产用于抵押的行为应该被认为无效。一般保证中,债务人用自己财产先清偿债务,剩余部分再由一般保证人清偿。有多个保证人时,要注意保证人之间的利益平衡。本文也针对抵押物的转让、重复抵押、浮动抵押提出了有关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天 《法制博览》2015,(4):102+101
本文从国务院法制办于2014年2月21日公布并征求意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修订草案)》出发,探究自然人广告荐证者在特定情况下对消费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适当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