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滚烫的冰     
太阳无情地晒着,我束紧腰带,漠然地站在厂门口。心里烦极了。人们出入时主动掏出工作证,我懒得看,便挥手请便。我一个大小伙子来干保安门卫工作,有啥出息,谁看得起呢? “冰棍,雪糕。”一声吆喝,打断了我的沉思。我一看,又是她。前几天她硬给了我几个雪糕不收钱跑了。结果让同伴说是我的相好。怎么她又来了。稍走近,她说:“喂,你别在这儿喊了,去别处卖吧!”她说:“我在大门外边你也管吗?”我没话说了,瞪了她一眼。她却又笑着说:“宝鸡人真有意思。”“你咋知道我是宝鸡人?”  相似文献   

2.
认识林丽珍是在一次台湾学生的聚会上。那天我到得晚,进屋时,里面已经坐满了人,丽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不仅因为她清秀娴雅的气质,还因为她怀抱着一个活泼而精致的宝宝。当她告诉我她是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研究生,已做了妈妈时,我惊得有点目瞪口呆。“妈妈学生”在大陆高校绝对少见。“她有着怎样的求学故事?”带着这份好奇,我走进了丽珍在北大的宿舍。  相似文献   

3.
认识林丽珍是在一次台湾学生的聚会上。那天我到得晚,进屋时,里面已经坐满了人,丽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不仅因为她清秀娴雅的气质,还因为她怀抱着一个活泼而精致的宝宝。当她告诉我她是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的研究生,已做了妈妈时,我惊得有点目瞪口呆。“妈妈学生”在大陆高校绝对少见。“她有着怎样的求学故事?”带着这份好奇,我走进了丽珍在北大的宿舍。  相似文献   

4.
谁能帮助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为她解决一个她的最大的苦恼?我想试着出出主意。事情是这样的:全国“两会”期间,3月7日,吴仪副总理与江西代表团代表座谈,她透露了自己的一段经历。“去年,我到湖南考察血吸虫病的情况。当我看望一名血吸虫病患者走出时,一群农民围在外面要找我反映情况,被当地的干部拦住,把他们拽开。我当时非常生气,就说‘请干部出去,农民进来’。”吴仪说,“我当了国务院副总理后,最大的苦恼就是听不到一线群众的意见。”当地的干部“拦住”“拽开”农民,仅仅是出于保护副总理的需要吗?显然不是,他们更大的“需要”是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5.
幽默天地     
不诚实 “我妻子对我不诚实。”一个愤怒的丈夫在酒吧里对好朋友说。 “发生了什么事情?” “她昨天一夜未归,当我问她去了哪里时她说是和自己的妹妹在一起。” 那位丈夫喝了一口酒之后继续说“事实上,她妹妹昨天夜里一直和我在一起。”  相似文献   

6.
观点看法     
<正>我很奇怪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愿意将“小资”看成是一个褒义词?“小资”怎么会是一个褒义词呢?——王安亿最近谈到她的小说《长恨歌》里的人物王琦瑶时说出了她的困惑。因为“小资”是一个物质化的形象。私人思想碰撞的港湾。  相似文献   

7.
信任     
这是一件发生在去年夏天的事情,虽不怎么轰轰烈烈,但却让我感到身着警服的自豪与骄傲,感到人民群众对警察的信赖。去年8月26日,我去西安出差,在徐州倒车。当我准备去售票大厅买票时,忽然听见有人叫我。“同志,你是去西安吗?”我回过头来,看见三个人站在我的跟前,从衣着打扮上看,这是一家三口。“是的,我是去西安的,有什么事情吗?”我问道。“总算找到去西安的了。”其中一位父亲模样的人说:“是这样的,同志,这是我女儿,17岁了,今年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可她从小就没有一个人出过远门。我本想送她去的,可我是医生,她妈在…  相似文献   

8.
2002年12月1日是一个普通的日子,而在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蓝天宾馆院内,却显得不那么平静:一对来自河南省方城县的青年夫妇相拥而泣。“田发,我对不起你,你惩罚我吧。”那漂亮少妇说着,“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别说傻话,人生在世,谁不走弯路?不说了,咱们回家。”叫田发的人搀扶着她,在众人诧异的目光里,一瘸一拐地走出了宾馆大门……村姑委身,不遂人愿的婚姻却很美满1988年秋天,农村姑娘杨丽只身来到方城县裕达食品厂打工。18岁的杨丽有着苗条的身材和出水芙蓉般的俊美脸蛋,很快,她就成了厂里年轻小伙追求的对象。第二年冬天的一个星期天,厂…  相似文献   

9.
<正> 一个小小的不为人知的地方越剧团变得让世人瞩目。这一步一步靠着自己的力量走出来的“经营”古老文化的现代企业,让人不禁纳闷,不禁好奇,是什么,让她如此稳健,如此辉煌地创造了一个让各界都叫好的“杭越现象”呢?  相似文献   

10.
荒唐的交易     
1996年9月16日上午9时许,阿方和几个女伴上街赶集。刚上公路。迎面走来一位男子喊住了她。 “请问,范家坪阿方家怎么走?” 阿方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位人高马大的男人,心想:这个人我认都认不得,找我有啥事? “硬是有心人问到无心人,她就是阿  相似文献   

11.
特别的日子     
女朋友芬终于答应了我,今年夏天请假一起回我家,得到这个承诺可真不容易,因为她不愿意我请假,况且一个月的时间,她说“很长很长”。这个理由使我一度怀疑她是否真爱我,真爱一个人,是巴不得天天与他在一起呢。不过,现在好了,她总算答应,我心头一块巨石落地,心情无比快乐。刚才站在岗亭上还一不留神从嘴里哼了句歌儿,被班长训了一句,但训得我乐呵呵的。“嘟嘟嘟”,手机响了,低头一看,芬发短信过来:“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请你过来陪我吃晚饭。”今天是什么特别的日子呢?她的生日?不会,她是腊月初十生日;我俩认识的纪念日…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云南省原省长李嘉廷受贿案的水落石出,省长情妇究竟是何方风尘女子?魅力何在?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其中的焦点是:省长的情妇涉足黑社会,让人感到实在不可思议!对于李嘉廷为何看中与其极不般配的徐福英?李嘉廷曾交代说,找这样一位情妇的原因是不引人注目。李嘉廷的初衷不无道理。找一个风韵犹存的女老板,吃喝玩乐用不着找人安排,无需为其解决工作调动,职级提拔,待遇落实,也不必为其安排七大姑,八大姨,因而,自然容易掩人耳目,不受公众监督。另外,徐福英天生一双人们通常所说的“勾魂眼”。或许,李嘉廷初次见到她时,就是被她的一双“勾魂眼”“触电”的。在看守所里,当民警把她带到我的面前时,那一双眼睛立刻给人一种善解人意的感觉。她主动而落落大方地招呼我:“您好!”并且在知道我的来意后仍然很坦然地说:“其实,我和李嘉廷之间的事情,许多是人之常情。不过我相信你们检察机关,你我又都是女人,我愿意把我和李嘉廷的一些事情告诉你,相信你会客观、如实地写出我们这一段经历……  相似文献   

13.
蜜月后礼物     
他边走边问:“今天你妈又会给咱们做些什么好吃的?” 她微嗔:“什么?谁的妈妈?光我一个人的吗?那你干嘛跟着我走?” 他便笑:“瞧你!都说‘蜜月一过,老婆吆喝’……果不其然!” 她便伸手打他,他便躲,俩人嘻嘻哈哈地跑动起来。  相似文献   

14.
昨天还在下雨,今天大地却已展现出笑颜,正如昨天的阿敏抑郁无笑,今天的她却微笑如阳光。阿敏本是一个很青春、很有能力的女孩。她是我初中的同学,也是我现在的好朋友。初中时,她是一个人人信服的好班长,老师称赞的好学生。就连班级里最能闹的几个男生在她的一声“别闹了,坐好”之下也乖乖地“缴械投降”。可是,高一上学期时,我怎么也想不到她的变化这么大。阿敏的中考没有发挥好,因此她高一的入学成绩很糟。在这样一个十分陌生的班级里,老师不了解我们以前的情况,全然视成绩而给每个人定位。阿敏一下子变得“默默无闻”了。她不能完全地适应…  相似文献   

15.
案例分析 2016年3月的一天,我迎来了一个曾经在温馨家园进行康复训练的女孩莎莎.一头短发干净利索,眼睛明亮而有神,笑起来让人如沐春风. “莎莎,最近怎么样?有一年没见了吧,你妈妈身体还好吗?” “妈妈精神好多了,我工作以后她也轻松了.” “她天天就为你操心,你这边好了,她心里的石头也就落地了.你现在还吃药吗?”  相似文献   

16.
王玺 《中国保安》2005,(10):52-54
前段时间,我们家搬到一个新的住宅小区,收拾废旧书报的时候,我到楼下找来了一个等着收废品的人,当她动作麻利地拆装捆绑称好我堆放在楼道里的东西,抬起头来跟我谈价钱的时候,我才惊讶地发现,在那顶破旧的帆布帽子下面,竟隐藏着一张年轻的、非常俊秀灵气的脸庞,和我平时见的收废品的人形象太不一样了。好奇心大增的我禁不住问她:“你是哪里人,你一个女孩子为什么要干这个呢?”话一出口,我就意识到这话问得挺让人尴尬的,“湖北黄石。”她淡淡一笑。我和翠菊就这样认识了,交往几次后,她断断续续地告诉了我她的故事:我今年20岁,老家在湖北黄石农…  相似文献   

17.
罗影 《台声》2004,(3):74-76
真 相电视台是台湾第一家有线电视台,是全 球华人社区第一家有线电视新闻网;还是 惟一拥有每月一次国台办记者会转播权的 台湾媒体……如此多的“惟一”、“第一”,不禁让人 感到好奇:只有区区十年历史的真相电视台和它的创 办人周荃女士,是如何做到的呢? 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在工体边一个安静的咖啡 厅约见了周荃女士。下午的阳光透过咖啡厅的玻璃墙 静静地洒在我们的桌上,听着周荃女士娓娓道来,她 的优雅、她的敏锐、她的率直,以及她在谈到梦想时 的热情,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还“真相”于民 Q:为什么会想到“真相”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18.
矜持的悲剧     
安洁的母亲找到我,要我尽早找她好好谈谈。 “发生什么事情了?”我感到非常惊讶,我和安洁是初中时的同学,将近二十年的交往,她有什么事情都会直接找我,为什么这一次她的母亲跑来找我呢? 她的母亲神色凄然,叹了口气说:”夫妻不和,刘毅要和安洁离婚?”听她一说。我的嘴张得大大的,半天没合上。  相似文献   

19.
吸毒女借钱不成打死七旬老太2001年3月12日10时许,一座住宅楼里。70多岁的王老太一个人在家里休息,忽然听到叫门声,开门一看,原来是熟人小白。小白是女儿的同事,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来了。“奶奶,我没钱了,您老借我200块行吗?”“我女儿中午就回来,借钱你找她。”想起女儿曾经说过小白现在吸毒,老太太语气中就带出些斥责,“你甭找我借,我也没钱,你赶紧走吧。”“200块钱都不借,一点面儿都不给。”被老太太拒绝了的小白觉得很没有面子。正在恼羞成怒的时候,毒瘾也上来了。她看到屋里没有人,便起了抢劫念头。她先是将老太太摔倒在地,但没想到老…  相似文献   

20.
神秘的明信片 从1998年5月以来,凯特琳一家一直为一件事情所困扰。他们连续收到一个名叫桑迪的人邮来的明信片。明信片中多次询问凯特琳家近况如何。当凯特琳第一次收到盖有智利瓦尔帕莱索市邮戳的明信片时,大为惊奇,她问自己的丈夫:“这个桑迪是谁,我不记得你在智利还有亲戚或者朋友啊?他为什么对我们的家庭这么了解?”她的丈夫凯特无所适从地耸耸肩说:“所有熟人都回忆过一遍了,没有这样一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