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克服旧体制的弊端,探索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奠定长远的制度保障。■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和重点,是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制。通过改革,培育市场主体,发展文化产业,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艺术的繁荣。同时进一步深化文化企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围绕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中心,坚持“两手抓、两加强”,一手抓文化公益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手抓文化产业,发挥市场机制对文化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十多年的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巨大成绩,也积累了一些深层次问题,一些困境和矛盾使改革举步维艰,亟需理论突破和思想观念认知的深化。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仍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要以解放和保护文化生产力为诉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文化产业为轴心重构文化体制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3.
于浩 《中国人大》2012,(22):15-16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工作情况的报告。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同时也要看到,  相似文献   

4.
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的公布及中央"文资办"的设立,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领域体制改革进入"改革攻坚突破期"。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指导思想、政治保证和战略路径的创新,标志着文化产业改革发展时代的到来。为适应我国文化繁荣发展的战略性进程,中央及地方在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加快推进文化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的建立。但如何把握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确立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有效模式,业已成为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上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研究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若干问题。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区分了“公益型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6.
《时事报告》2010,(9):88-91
国内 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集体学习 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研究问题进行第22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部署,认真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研究部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长白学刊》2011,(6):1+16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几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手抓,政府扶持和体制改革"两加强",把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及全省重点工作加以部署。相继出台了《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吉林省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和人才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产业投资引导资金,  相似文献   

9.
传统体制给黄石文化资源配置带来“三化”特征———单位化、部门化、集中化。笼罩在此背景下的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供给现状,已与社会迅速变化和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产生巨大矛盾,文化产业发展不足已严重制约了黄石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必须一手抓繁荣,一手抓改革,促进黄石的文化事业再上台阶。  相似文献   

10.
近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文化产业的兼并、重组、整合速度将进一步加快,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新技术和资本市场对文化产业的提升作用将进一步加强。在刚刚闭幕的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强调指出:文化体制改革要两手抓、两加强,繁荣文化事业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积极参与,发展文化产业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借用经济领域的成功经验大胆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文化管理体制,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文化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1.
《今日海南》2012,(6):28-29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被誉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和“黄金产业”。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战略的高度对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作了部署。“十二五”规划将包括文化创意在内的文化产业列为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我国文化产业正迎来一个难得的黄金发展期。  相似文献   

12.
齐峰 《前进》2014,(1):20-2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全省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转型跨越,文化先行,就是要让文化软实力成为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以来,根据中央统一部署、顺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在思想认识和改革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十六大一方面明确区分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强调“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并就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分别作了阐述;另一方面,强调要“抓紧制定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并就文化的管理体制、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文化法制建设、文化市场培育等问题作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14.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繁荣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经之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决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积极促进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历史赋予我国理论工作者尤其是文化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15.
周湘智 《党建研究》2011,(12):39-40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根本途径。2003年以来,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我们的文化认知日益深刻,文化阵地大力巩固,文化队伍持续壮大,文化环境明显改善,文化产品极大丰富,文化市场空前繁荣,文化机构活力迸发,文化对外影响力与时俱增。改革已成为我国文化发展繁荣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6.
发展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鲜明主题,改革创新是加快文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建议》强调指出,必须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太原市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坚持统筹改革与发展,不断繁荣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建设呈现大繁荣大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实现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建设一流省会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今年2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太原举行,太原市继去年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之后,再次获得"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荣誉称号,正在实现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  相似文献   

18.
郑焱  沈和  徐行 《群众》2012,(9):39-41
当前,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如何更加有效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步科学发展,真正做到既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又加快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核心内容和文化企事业单位必须认真担当的重要使命。江苏广电总台(集团)的积极探索与创新实践,为此提供了生动示范。  相似文献   

19.
《松州》2010,(4)
<正>推进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途径。我市正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双轮驱动、双翼齐飞的思路,绘就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崭新画面。如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对于赤峰来说,不再只是一张张精美的名片,还是一个个蕴藏无限商机、  相似文献   

20.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体制改革需要健全文化管理架构,促进文化单位改革,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将文化体制改革引向深入,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