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赵光宙 《云南人大》2007,(12):16-17
为解决东川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设立东川再就业特区。自2004年4月13日东川设立再就业特区以来,区人大常委会坚持和依靠党的领导,紧紧围绕再就业特区工作大局,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围绕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法履职,在参与中监督,把支持寓于监督之中,不断强化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有效促进了东川再就业特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波 《创造》2001,(12):32-32,34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川怎么办?东川小江河谷有10万亩可开垦和利用的热区土地,是昆明市郊350亩土地中唯一上规模的热区资源;充分利用小江河谷热区资源,实行产业化经营,发展特色农业,是东川区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决策,是昆明经济圈热区特色农业产品基地,是东川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和新的增长点,是实现富民强区的重要途径。一、小江河谷热区开发的现状小江发源于寻甸县的鱼味后山,自南向北流经寻甸县,东川区和会泽县境内,流入金沙江,全长138.2公里,东川境内小江河谷热区国土资源面积约10.1万亩,宜林荒山6.29万…  相似文献   

3.
东川区位于昆明市北部,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产铜基地,随着铜矿资源的日益枯竭,东川的发展面临许多困难和压力。2004年4月13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建设东川再就业特区工作会议,决定建立东川再就业特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关心支持下,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以只争朝夕和奋发有为的精神,抢抓机遇,二次创业,全力投入再就业特区建设。当前,再就业特区建  相似文献   

4.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世界性的难题,东川等一批老工业基地面临着转型的挑战,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唯一零税区——东川再就业特区”不断撞击着我们的视觉和听觉,东川再就业特区特有的迄今为止全国最优惠的税收、劳动、工商和土地政策,为昔日的天南铜都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东川人独创的“以人品招商为灵魂”的招商文化吸引大批投资商,为东川的二次创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东川率先举起了再就业的大旗,“东川模式”对云南乃至全国面临的就业、再就业问题将起到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郑群 《创造》2005,(11)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世界性的难题,东川等一批老工业基地面临着转型的挑战,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唯一零税区——东川再就业特区”不断撞击着我们的视觉和听觉,东川再就业特区特有的迄今为止全国最优惠的税收、劳动、工商和土地政策,为昔日的天南铜都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东川人独创的“以人品招商为灵魂”的招商文化吸引大批投资商,为东川的二次创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东川率先举起了再就业的大旗,“东川模式”对云南乃至全国面临的就业、再就业问题将起到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黎 《创造》2005,(11)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世界性的难题,东川等一批老工业基地面临着转型的挑战,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唯一零税区——东川再就业特区”不断撞击着我们的视觉和听觉,东川再就业特区特有的迄今为止全国最优惠的税收、劳动、工商和土地政策,为昔日的天南铜都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东川人独创的“以人品招商为灵魂”的招商文化吸引大批投资商,为东川的二次创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东川率先举起了再就业的大旗,“东川模式”对云南乃至全国面临的就业、再就业问题将起到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筇 《创造》2005,(11)
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是世界性的难题,东川等一批老工业基地面临着转型的挑战,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唯一零税区——东川再就业特区”不断撞击着我们的视觉和听觉,东川再就业特区特有的迄今为止全国最优惠的税收、劳动、工商和土地政策,为昔日的天南铜都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东川人独创的“以人品招商为灵魂”的招商文化吸引大批投资商,为东川的二次创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东川率先举起了再就业的大旗,“东川模式”对云南乃至全国面临的就业、再就业问题将起到有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布培德 《创造》2006,(7):20-21
经过两年的工作,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发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下一步加快发展需要重点解决什么问题?2006年7月3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召开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两周年现场调研会,总结两年来再就业特区建设经验,研究进一步落实政策、完善措施,扎实推进特区建设和东川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9.
周国升 《创造》2006,(7):22-23
2006年7月3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恩培出席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两周年现场调研会并作重要讲话。2004年4月,为解决好东川的特殊困难和问题,省委省政府决定设立东川再就业特区。两年来,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东川和东川再  相似文献   

10.
《创造》2000,(9)
1.经济发展滞后 东川从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产业结构不合理,支柱产业铜矿又属老矿山、老企业、资源贫乏等诸多原因导致了东川生产发展滞后,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政不富余,调控能力差。各类型企业不景气,亏损面大,大部分企业困难重重,为生存、为发展都在想方设法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11.
建筑工人     
《创造》2006,(4):24-25
左家银曾经在东川矿务局圭山煤矿工作。最近三年一直在昆明从事架桥修路的工作.现在高海路上修筑公路。由于左家银家住大理。一人在外工作.顾不上家和孩子的成长.他只希望多多工作能够增加些收入.为家人添些生活必须品.  相似文献   

12.
《创造》2006,(7):30-31
事实证明,特区建设两年来,是东川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东川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欧阳林夕 《创造》2006,(7):24-25
2006年7月3日,省委副书记、省长徐荣凯主持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两周年现场调研会并作重要讲话。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东川再就业特区的决策两年多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三次会议,其中有两次是在东川召开  相似文献   

14.
《创造》2006,(12):44-45
事件:2006年7月3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召开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两周年现场调研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20余位省部门和大企业负责人出席会议.专家分析指出,2006年7月3日,应该被记入东川特区的建设历册.如此高规格的现场调研会,在东川的发展史上是第一次,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继续推进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以及对特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重视,并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5.
《创造》2006,(12)
年度变化最大城市:东川事件:2006年7月3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召开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两周年现场调研会。其庞大的出席阵容和规模,在东川历史上尚属首次。两年特区建设的探索和实践充分证明,省委、省政府建设特区的重大决策是科学和正确的,正在使东川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6.
《创造》2006,(12)
NO.1昆明市东川区委书记高德明鞠躬事件:2006年7月3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召开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两周年现场调研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率20余位省部门和大企业负责人出席会议。专家分析指出,2006年7月3日,应该被记入东川特区的建设历册。如此高规格的现场调研会,在东川的发展史上是第一次,体现了省委省政府继续推进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以及对特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重视,并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7.
陈眉江 《创造》2006,(7):35-35
2006年7月3日,在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两周年现场调研会上,作为在东川特区投资的大集团代表,云铜集团董事长、总经理邹韶禄对云铜工业园的建设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8.
数字浙江     
口第一 据杭州海关统计,今年一季度,浙江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527.1亿美元,同比增长41.1%,其中出口359.5亿美元,进口167.6亿美元。以此计算,一季度浙江实现贸易顺差191.9亿美元,同比增长13.3%,顺差额居全国第一。  相似文献   

19.
王爽  张潇月 《创造》2010,(10):92-93
"变通多一点,发展快一些"东川人总是这样激励着自己。"诚信和谐、负重提速、创新图强"这是东川的精神。 它曾是"中国铜都"。两千多年来,这里丰富的铜矿储量以及铜矿开采、冶炼的悠久历史为东川奠定了天南铜都的牢固地位,更为国家的经济、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2006年7月3日,在东川再就业特区建设两周年现场调研会上,作为在东川特区投资的大集团代表,昆钢集团董事长王长勇对近一年来集团公司在特区的建设作了相关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