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散木 《学习导报》2011,(2):57-58
新中国两代科学家的典型代表 毛泽东对李四光、钱学森、竺可桢这三位科学家十分关切。尤其是李四光,他所从事的工作是石油勘探、制造原子弹的铀矿石的勘探、地震预报等,毛泽东称他为"李四老",还曾邀请他到中南海怀仁堂一起观看豫剧《朝阳沟》。  相似文献   

2.
正1949年9月27日,中国科学院成立。同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郭沫若为第一任中科院院长,李四光、陶孟和、竺可桢为副院长。1950年12月,增补吴有训为副院长。这4位副院长在旧中国都是国民党中央研究院的院士。1958年3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李四光、竺可桢、陶孟和、吴有训《科学院四位副院长向党表决心》的联名公开信。信中写道:  相似文献   

3.
我读了《中共党史人物传》①中的李四光传、侯德榜传、梁思成传、华罗庚传和钱学森传。5位前辈都是世界闻名的科学家,都在不同科学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而他们又都是共产党员,而且把参加共产党视为自己多年追求的夙愿。我于是想到一个问题:自然科学家和共产党员为什么能够兼容于一身?科学和政治两者有什么相通之处?我试图从他们的传记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4.
孟红 《党史纵横》2010,(1):14-17
钱学森、钱三强和钱伟长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科学家,他们个个学贯中西,名震中外。20世纪60年代。他们被周恩来总理称为科学家中卓有成就的“三钱”。“三钱”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大都在留学海外如饥似渴的求学与科研中度过,他们虽然身在海外,心中却一刻未忘记祖国。学成以后义无反顾回归祖国是他们共同的选择。然而,当时环境极为复杂,三位科学家的回国之路可谓一波三折,甚至是斗智斗勇、险象环生。  相似文献   

5.
<正>聂荣臻和钱学森,一位是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帅,一位是著名的科学家。素昧平生的两人,在我国波澜壮阔的“两弹一星”伟业中相识相知。聂荣臻为人谦和,对科学家格外尊重;钱学森更是非常敬重聂荣臻,视他为良师益友。在为国铸剑的漫长岁月里中,彼此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相似文献   

6.
面孔     
《廉政瞭望》2012,(4):8-8
蒋英:钱学森夫人辞世 2月5日上午,著名声乐教育家、钱学森夫人蒋英因呼吸系统、心脏衰竭去世,享年93岁。蒋英生于1919年12月,浙江海宁人,中国杰出的女声乐教育家和享誉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生前为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作为一位科学家的妻子,蒋英60多年来一直默默站在钱学森背后,支持钱学森的科研工作,是我国航天科学事业发展的“幕后功臣”。  相似文献   

7.
付闪 《湘潮》2013,(7):4-7
1955年1月15日,一块铀矿石摆在了中南海丰泽园召开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的桌子上。这块石头引起了参加这次会议的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极大兴趣,他们不断地询问参会的两位科学家钱三强和李四光,仔细听取了两位科学家对铀矿石和原子能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钱老的错话     
巴依 《前线》2013,(9):86-86
钱老是谁?享誉世界的科学家钱学森也。在世人心中,他是一个神话,可他善说“错话”,更令人敬佩,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9.
王建柱 《党史纵览》2009,(10):19-25
如果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人造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我们要感谢我们的科技工作者为国家做出的贡献和赢得的荣誉。大家要记住那个年代。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那一批老科学家,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把‘两弹一星’和好多高科技搞起来……邓小平  相似文献   

10.
正"三钱"这一称谓是周恩来总理最早提出来的。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制订《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时,周恩来把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与钱伟长、钱三强并称为"三钱"。对于科技界"三钱",周恩来始终给予极大的关心。同样,"三钱"对周恩来也一直抱有浓浓的情意。"科学家是我们国家的精华,钱学森是科学家的一个代表"  相似文献   

11.
年逾九旬的钱伟长,是一个传奇式的老人.早在20世纪60年代,他就与钱学森、钱三强被周恩来总理称为我国科学家中成就卓越的"三钱".他也是我国目前在位的最年长的大学校长.  相似文献   

12.
竺可桢(1890-1974).中国现代科学史上一位很有影响的科学家。他不仅是中国地理学、气象学的一代宗师.中国科技界、教育界的一面旗帜.而且也是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先锋战士。  相似文献   

13.
正在旧中国的大学校长中,有两位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位是担任过将近三年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另一位是担任过十三年浙江大学校长的竺可桢。由于竺可桢担任校长期间正处于战乱时期,其办校困难程度更大一些。但他却把学校办得风生水起。后来以《中国科学技术史》著称于世的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曾于1944年两次到贵州遵义,访问了迫于战乱迁移到此处的浙江大学。他褒誉浙大为"东方剑桥"。竺可桢、苏步青和谈家桢是浙江大学的三位名人。竺可桢于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国,从1936年到1949年担任浙江大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钱学森同志是为新中国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团体之中功勋卓著、影响深远的杰出代表,是享誉海内外的科学巨匠、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同志  相似文献   

15.
正"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4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一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中国科学家们为之欢欣鼓舞。竺可桢、赵九章、钱学森等著名科学家纷纷发表讲话、写文章,阐述发射卫星的重要意义。科学家们认为,卫星可以民用,亦可以军用,综合性很强。中国也应有研制卫星的规划设想,并及早着手准备。建议中国科学院应把研制人造地球卫  相似文献   

16.
舒云 《党史博览》2005,(4):4-11
1992年春,邓小平在深圳视察时说:大家要记住那个年代,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那一批老科学家,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把两弹一星和好多高科技项目搞起来。这之前,他曾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李四光是我国卓越的科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教育家,更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的一生不仅以显赫的科学成就著称于国际学术界,而且走过了一条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坚持奋斗的道路,由一个爱国主义者、民主主义者成长为一个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李四光于1889年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少年时代,正是帝国主义列强不断侵略、欺侮中国的时代,人民受难,祖国受辱,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创痛,激起了强烈的爱国热情。15岁时,李四光以优异的成绩被派赴日本官费留学,不久,加入了中国同盟会,献身于推翻清王朝的民主革…  相似文献   

18.
马德秀 《学习导报》2012,(10):12-13
钱学森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辉典范、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人民科学家。1929年,钱学森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于1934年毕业,这几年是其人生中一段极为重要的经历。求学时期的钱学森,  相似文献   

19.
唐宋 《学习导报》2009,(12):52-52
钱学森不仅是一名科学家,更是一颗明亮的星,闪耀在苍穹。8年前,国际编号为3763的小行星被命名为“钱学森星”。  相似文献   

20.
钱学森是享誉全球的中国科学家。他对新中国的高科技,特别是对“两弹一星”和航天事业的开拓创建与飞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991年,钱学森80大寿,为了表彰他对我国高科技的杰出贡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特授予他“国家杰出科学家”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