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虽然党中央提出国有企业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要求已经多年了,但时至今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得并不是很顺畅,原因在于对于国有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改革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进行改革等问题没有达成共识。厘清这些问题,有助于达成改革共识、明确改革目的、汇聚改革力量。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经济原因、法制原因和政治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要达到的目的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国资民资互补共进、共同发展,提高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混合所有制企业在遵循公司治理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建设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有助于实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地制度的典型特征是集体土地所有制。回顾历史和面对现实存在的农业现代化问题,集体土地所有制为农地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框架和原则遵循。从实践出发,可梳理出四类农地制度创新路径,分别是按户连片耕种、联耕联种、土地委托流转和新两田制,前两者适应欠发达地区,后两者则适应发达地区。结合经验研究,现行导向单向度扩大农户土地权利的农地制度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产权经济学”,其所立论的几个假设都缺乏适用性。新时期深化农村改革要注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这个大前提,充分鼓励地方农地制度创新,并从法律和政策上充分汲取这些创新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30年改革开放,改革理论探索中争议和分歧最大的是所有制,在改革实践中取得成就最大的也是所有制。回顾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历程,总结所有制改革的基本经验,明确深化所有制改革的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曹凯 《北京党史》2014,(6):11-14
正所有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模式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我国积极探索公有制新的实现形式,不断推进混合化方向的改革,产生了混合所有制这一新的所有制形式,促进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所有制结构与所有制形态也因此发生了巨大变化,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本文以北京为例,对新时期公有制经济混合化改革的几个阶段进行分析,把握主要内涵和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的所有制变迁思想渊源于改革实践,它的提出具有不一般意义.对中国而言所有制结构理论本身必须首先解决社会主义国家必然实行公有制这一命题面临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邓小平所有制结构变迁理论的贡献在于它原创性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奠定了产权基础.邓小平有关所有制变革的观点完整地再现了中国多元所有制(也有人称之为混合所有制)界定的演进过程.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开辟了一个广阔的领域和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前景.本文力图将我国所有制结构变迁的过程和绩效与邓小平的理论体系结合起来作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刘庸 《理论研究》2001,(3):30-31
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要求进一步深化水资源管理和土地所有制的改革。土地所有制的改革 ,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巨大影响 :增加水资源需求量 ,加剧了用水矛盾 ;带动农业生产发展 ,要求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农村要在土地所有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发展节水农业 :灌溉管理制度要与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相适应 ;社会办水利的核心形式是股份制。  相似文献   

7.
根据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普及度和混合度把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划分为七个阶段,数据显示2003-2014年东北三省上市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始终在混改第四、第五阶段徘徊,上市公司尚且如此,折射出东北振兴十二年间国有企业改革进程较为缓慢。当前,推进东北三省上市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在于提高混合度,有效的方式主要包括增资扩股、国有股转让、国有股转换成优先股以及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等;推进东北三省非上市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在于提高普及度,对于独立国有企业或集团子公司可以引入非国有资本,对于集团母公司重点通过整体上市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问题进行了不断的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创立、丰富和发展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理论,这是我们党在所有制问题上的重大突破,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民营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虽然具有坚实的理论支撑、有力的制度保障和坚强的法律后盾等基础条件,但仍面临着诸如"原罪论"和"国民进退"之争、缺乏清晰和可操作的政策指导、民营资本自身发展的短板因素、话语权和控制权诉求被忽略等一系列制约因素。因此,推进民营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寻找突破口:一是转换传统观念,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二是政产学研紧密合作,制定科学指导方案;三是把握政策红利,突破自身短板束缚;四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民营资本权益。  相似文献   

10.
安顺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改革试验区是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建立的,是胡锦涛同志在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进行的大胆实践、有益探索和早期治国理政思想的生动实践。20年来,安顺市以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合资经济、外资经济为核心的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  相似文献   

11.
由于受到初始条件、尤其是转轨中经济和政治状况的制约,转轨中的路径选择在各国间具有很大的差异.各国不同产权改革方式对转轨时期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不同所有制转变策略导致不同的产权改革方式.  相似文献   

12.
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兼论"谁投资,谁所有"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合所有制是由基本所有制的联合或由不同的投资主体投资出现的一种所有制类型,股份制是混合所有制的一种典型形态,混合所有制的优越性很多,混合所有制与混合经济是两个概念,不应混淆,今后在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中,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持续推进,然而对于微观层面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国有企业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学术界一直存在着较大争议。通过对2016之前所有A股上市国有企业内部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国家控股实际比例和企业绩效之间并没有直接的相关关系,因而单纯引入民营资本的产权改革并没有起到提升企业绩效的实质性作用。未来应该谨慎推进微观层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着力推进宏观层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市场竞争机制与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4.
董磊 《世纪桥》2010,(19):63-64
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问题。本文从如何进一步深化所有制改革入手,从全新的视角阐释了所有制优劣的判断标准。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的制度安排,指出应继续完善所有制探索,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15.
经济改革与所有制及产权问题息息相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制度更新一方面归功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的社会实践,另一方面离不开理论创新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近几年所有制、产权理论探索的回顾,综合各种观点,作简要述评,以期读者对此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邱海平 《前线》2014,(4):12-15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新思路。那么,什么是混合所有制?《决定》中提出的混合所有制具有什么新的涵义?中央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义是什么?在此过程中需要坚持什么原则,从而使这一改革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在经济改革中提出的命题。11年前,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制定前夕,笔者曾发表过一篇题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新课题》的论文,旨在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中国经济的“深度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遇到的挑战,从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对经济建设的要求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必须要有新突破。根据目前改革的进程和十六大对改革的要求,我们必须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所有制结构改革、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市场体系改革、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实现新突破。鉴于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改革的任务艰巨又复杂,因此,必须全面地、辩证地处理好改革过程中的若干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有效的所有制结构和所有制实现形式,是实现经济体制顺利转轨的关键,而所有制结构和所有制实现形式的调整是否有效又取决于其调整的依据和方向的正确与否。依据产业特点进行所有制结构和所有制实现形式的调整是理想的选择。具体来说,公共物品行业的企业宜采取国有国营的模式;自然垄断行业的企业宜采取国有控股的模式;竞争性行业的企业宜采取私人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20.
艾世伦 《探索》2001,3(3):13-15
邓小平所有制理论主要包括所有制方法论、运动论和结构论。在邓小平所有制理论指导下,把我国改革前单一、畸型的公有制结构调整为“国有制为主导、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社会结构,作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