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当前,各国的反恐战略、策略和具体手段主要是针对有组织的恐怖袭击活动,其所采取的传统手段很难有效应对"独狼"威胁。而我国在境外东突恐怖主义敌对势力和国际恐怖主义的双重影响下,"独狼"式恐怖袭击日益猖獗,并在国内敏感地区多次施暴,严重影响社会安全。因此,有效防范和打击"独狼"恐怖主义,必须认真研究"独狼"恐怖案例,发现"独狼"袭击的特点和漏洞,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策略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2.
为对"独狼"恐怖分子画像,可将"独狼"恐怖主义原则上定义为一人独立实施的暴力犯罪。从其激进化过程看,"独狼"恐怖主义可分为基于"自我封闭"和基于"个人怨恨"两种不同的形态及其理论。这两种激进化过程理论具有明显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后者提出的"个人怨恨和政治怨恨产生—同情极端组织或支持者—获得他人帮助或被煽动者激励—表明恐袭意图—激发事件—实施恐怖袭击"的个人激进理论更能指导我国的反恐实践。针对"独狼"恐怖主义激进化的特点和行为特征,我国应重点做好网络监控和大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社区警务的线索排查、重点人员服务管理、危险物品管理和重点目标防范四个方面的工作,全面预防"独狼"恐怖主义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独狼"恐怖主义是非组织的个体实施的恐怖行为,具有无隶属组织、恐怖袭击时机和目标随机、方式灵活、隐蔽性强等特点。我国"独狼"恐怖主义的产生发展有国内宗教极端思想蔓延、高压反恐态势下恐怖组织碎片化的反映、互联网作为犯罪手段媒介的反作用和国外境外恐怖势力的渗透、国外反华势力的插手和境外培训恐怖分子的回流两个层面的原因。"独狼"恐怖主义的治理要从思想基础上遏制宗教极端主义思想的蔓延,防控方面要实行数据分析应用、危险物品工具的管控和社区反恐机制的落实,打击方面要尽快控制现场,多种措施综合运用,甄别、抓捕恐怖分子,重视自媒体在提供线索证据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特朗普政府延续奥巴马政府后期的反恐战略,采取国际"收缩"战略,把反恐重点转移到国内,但美国国内恐怖袭击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急遽增加.依据全球恐怖主义数据库(GTD)关于美国国内恐怖袭击的数据分析,当前美国国内恐怖袭击呈现出"独狼式""无领袖"和"分散化"的特点,总体上恐袭频率加快、烈度增强.具体表现在:种族极端主义恐袭日益...  相似文献   

5.
个体化,随意化是"独狼"恐怖主义的典型特征,"边缘人群"的价值迷失是"独狼"恐怖主义滋生土壤,基于工具理性的美式反恐战略失去了道德的正当性,平等、包容、宽容、共生是恐怖主义的解毒剂。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反恐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独狼式"恐怖袭击的日益增多,给公安工作带来了新的严峻考验。因此,通过对国内外近期发生的"独狼式"恐怖袭击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其特点,并研究制定相关的反恐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的国际智库经济与和平研究所连续发布的《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报告,既体现了其主要目标——研判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又提供了可以引发思辨的平台。《全球恐怖主义指数2017》报告,继续以全球视角阐述恐怖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趋势,包括恐怖袭击受害国家和人数,恐怖袭击与国家政治形势的关系,恐怖袭击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信息化和新技术应用等因素对恐怖组织经济实力的影响,以及恐怖主义的网络传播特征等内容。虽然该报告是对全球恐怖主义发展状况的描述,但是,其对恐怖组织的网络力量描述不足,对信息化、网络化背景下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研判有限。  相似文献   

8.
"9·11事件"后,"独狼"恐怖主义逐渐成为当今恐怖主义的新趋势,它所造成的危害不亚于组织型恐怖主义。该类型恐怖主义下的恐怖分子呈现出个体独立、作案随机、易于复制、隐蔽性强等特征,且可划分为世俗型、宗教型、单一议题型、犯罪型和古怪型等5种基本类型。目前我国面临的"独狼"恐怖主义威胁主要来源于分裂主义势力与社会矛盾两方面。对此,有必要从遏制宗教极端主义、完善反恐法律条款、构建全民反恐体系、监控互联网活动踪迹、强化危险品的管控和化解社会矛盾冲突等方面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9.
立足于犯罪学立场,通过澄清对象、手段、主体与主观等要素内涵,进而将恐怖主义犯罪定义为:个人或组织运用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以非战斗性目标为直接攻击对象,旨在营造社会恐怖,最终实现民族、宗教、社会等政治目标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传统观点将恐怖主义犯罪局限为一种有组织的犯罪形态,但这一观点正在为日趋严重的"独狼"恐怖主义现象所打破。暴力是恐怖主义犯罪的主要实现方式,但是非暴力手段同样能为恐怖分子所运用。政治目的性是恐怖主义犯罪的本质特征,具体表现为追逐、获取或者影响国家权力的主观意图。依据主体与主观的分类标准,恐怖主义犯罪的外延可划分为多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国际恐怖主义经过不同时期的发展演进,成为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威胁。恐怖组织的层出不穷、"独狼"式恐怖主义的威胁等挑战以及民族分裂型与宗教极端型恐怖主义的发展蔓延,使得反恐层面上国际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势在必行。而建立健全国际安全合作机制首先要制定统一的反恐概念标准,还要进一步打牢国际反恐合作的法律基础,并且要以国际反恐联合侦查为切入,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最后要倡导联合国主导下的军事合作反恐。通过国际安全合作机制的构建,起到遏制全球恐怖主义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代恐怖主义活动中,女性早期主要作为辅助参与者,承担后勤保障、情报工作、成员招募等任务。但随着恐怖主义的发展,女性突破了“温柔非暴力”的性别印象,作为“独狼式”袭击的执行者和“家庭式”袭击的组织者直接参与恐怖主义活动。女性在当代恐怖主义活动中的角色转换,会带来恐怖袭击威胁加剧、恐怖组织宣传号召力增强、恐怖活动政治煽动效应放大等影响与挑战,国际社会可通过开展“反叙事”宣传、加强针对女性涉恐人员的情报工作、深化女性的反恐参与等措施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12.
以隐蔽、分散、独立为特点的“独狼式”恐怖袭击成为恐怖活动的主要方式,并呈现专业化、低龄化、女性化的发展趋势,给社会安全治理和国际反恐合作带来严峻挑战。我国反恐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密切关注“独狼式”恐怖活动新特点和新动向,强化专业力量建设、加强社会力量动员、促进国际反恐力量联合,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独狼式”恐怖袭击防控治理体系,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国际和平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11·13"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凸显出欧洲未来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也表明"伊斯兰国"恐怖活动的策略和方式正逐步发生改变。地理上恐怖活动的外延、"独狼式"的行为方式、暴力手段的多样及权力争夺的白热化等使得全球反恐形势更加严峻。"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的海外利益因"伊斯兰国"的肆虐导致受袭的风险增加,边境地区也面临着恐怖主义势力和极端思想的渗透,我国应采取策略加以防范应对。  相似文献   

14.
波士顿爆炸案与"独狼"式恐怖袭击极为相似,美国政府在案件侦办过程中表现出了强大的行动力,但也存在着情报分析研判不足、现场安保体系不健全、对新闻媒体等资源管理不严等问题。我国同样面临恐怖活动的现实威胁。以此为鉴,我国政府必须加强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反恐工作效能:一是要加强反恐教育,增强人民群众居安思危的意识;二是要构建严密的情报获取研判机制;三是要构筑"软"、"硬"目标周围严密的防恐怖袭击体系;四是要加强对"独狼"式恐怖袭击的研究;五是要加强媒体管控,激发社会公众参与反恐工作的热情。  相似文献   

15.
综观全球恐怖主义,其呈现出了恐怖袭击依然集中高发、车辆恐怖主义大行其道、恐怖袭击恶性程度逐渐攀升等新趋势,对城市反恐防范体系、城市反恐应急处置机制和城市反恐情报能力形成了新挑战。面对恐怖主义新趋势,新时期的城市反恐应从理念更新、体系建设、能力提高、加强基础和强化机制等五个方面全力应对,以期实现在国家安全战略引领下,城市反恐情报体系的科学、精准,城市反恐防范应急处置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努力营造城市"人人反恐、全民防范"的反恐氛围,最大限度地深化城市间的反恐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外交评论》2017,(3):130-156
全球化时代的恐怖主义,一方面得益于全球化提供的各种便利,另一方面以反对或抵制全球化为目标,阻碍全球化发展。自19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现代恐怖主义就具有重要的国际化维度,不过,直到全球化时代,恐怖主义的国际化才达到新的高度。受全球化的影响,当前国际社会遭遇的第四波恐怖主义,即"宗教恐怖主义",在恐怖袭击数量、致死率、攻击地域、组织结构、意识形态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全球化至少通过五种机制影响了恐怖主义浪潮的存续,包括治理恐怖主义的必要性与国际社会治理能力之间的差距、全球化时代民族国家权力的流散导致国际社会与特定地区或国家的权威不足、全球化带来的迅速变迁导致民众产生强烈的本体不安全感、恐怖组织构建以反全球化为目的且能缓解目标群体本体不安全感的话语体系,以及全球化为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提供了网络等能够进行有效动员的工具。从长时段来看,作为一股反全球化或逆全球化力量,恐怖主义不足以彻底逆转全球化进程,但如何走出"越反越恐"的怪圈,推动全球化朝良性的方向发展,是国际社会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东突"势力不但在中国境内频繁制造恐怖袭击,还跨境参加伊斯兰国的"圣战"活动,袭击目标则更多地转向群众密集的公共场所,表现出典型的跨境恐怖主义犯罪特征。从其分布的地域范围看,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境外建有60余个组织;从其恐袭活动的方式看,多数是境外指挥、境内外勾联、境内袭击;从其思想根源看,泛突厥主义与泛伊斯兰主义均由境外传入中国;从其发展趋势看,"东突"恐怖组织日益国际化,成员趋向年龄低、文化低、女性增多,恐怖袭击活动网络化,恐怖袭击地域扩大化。警察机关是防范、打击恐怖主义犯罪的骨干力量,应根据恐怖主义犯罪的跨境流动特征,建立具有完善的法律基础、常设的反恐怖合作机构、联合反恐执行队的跨境警务反恐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各国纷纷采取措施防范恐怖袭击,形成了恐怖主义时代紧急状态〔1〕的法律与政策构建。恐怖主义时代对适用酷刑的主张,多以功利主义哲学为根本。而本文将以美国为例,从政策、立法方面分析恐怖主义下的紧急状态实则是利己主义的结果。本文从国际人权法角度对这一状态下的酷刑适用进行探讨,以明晰恐怖主义下紧急状态的适用边界。  相似文献   

19.
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一大公害 ,对国际社会的和平、安全与秩序构成巨大威胁。“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来 ,国际反恐合作与反恐斗争全面展开 ,表现出以下三个主要特点。一、国际恐怖主义打而不跨 ,恐怖活动依然猖獗自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 ,国际社会充分认识到恐怖主义已由一般意义上的非传统威胁上升为国际公害 ,在反恐战线上通力合作 ,打击恐怖主义势力。特别是美国布什政府一年多来 ,以前所未有的强大力度 ,在世界范围推进反恐。政治上高举反恐大旗、经济上对恐怖组织和支持恐怖活动的国家实施经济制裁、外交上以“反恐…  相似文献   

20.
论文通过GTD对1977—2018年印尼恐怖主义活动进行时空统计分析,从袭击方式、特征、时间空间规律以及风险评估等角度,使用区位商、 Lorenz曲线、因子分析等方法开展印尼恐怖袭击时空特征研究。研究表明:1.空间特征上,印尼恐怖袭击具有广泛性和地区不均衡及强烈的热点和空间聚集性;2.袭击方式和组织上,以采用爆炸等大杀伤力为主要袭击方式,具有恐怖组织繁多,IS影响大以及分离主义恐怖活动危害严重等特点;3.在时间上,从1970—2018年印度尼西亚恐怖袭击活动呈现萌芽、受基地组织影响的极端主义恐怖袭击高峰期以及"后伊斯兰国"影响的恐怖袭击活动重新抬头等趋势。最后,论文结合我国国情与印尼恐怖袭击特点,对我国当前防控打击恐怖势力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