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确保国有资产安全运作,防止国资流失,是国资管理体制改革新形势,对各级领导干部和经营者提出的最大的责任要求。无论是欣欣向荣运转良好的亮点工程,还是处于转制的劣势企业,都要作好国资监管的大文章。  相似文献   

2.
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沉思关平巨额国资怎样流失?流失渠道之一:不规则的股份制改造。股份制无疑已成为重塑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激发国有经济活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在股份制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混乱现象。其中一个是"许多企业在发行股票前未进行资产评估"。特别严重的是,有...  相似文献   

3.
陈军 《人民论坛》2012,(35):134-135
对事业单位有关国资管理的行政体制和规制进行相应调整和修改,将有利于加强产权(转让)监管、防止国资流失与促进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在详细分析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建设的基本设想,提出了完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的相关对策建议和行政规制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2006—2010年天津市工业系统查处的职务犯罪情况来看,总查处工业企业职务犯罪案件呈现出以下特点:领导干部犯罪案件突出、案件发生环节集中、犯罪形式向合伙化发展、案值高损失大等。工业系统预防企业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应切实把好选人用人关、切实把好权力运行关、切实把好国资监管关等。  相似文献   

5.
“刚进行混改时,就有很多声音质疑我们侵吞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尽管后来我们企业的混改很成功,还是有人给我们扣这样的帽子.”在一家被称为“混改样本”的企业采访时,企业负责人私底下跟记者说. 通过机制改革,最大化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市场活力,一直是我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目标.然而,记者近期在采访中听到多位企业家反映,混改面临三重束缚,导致企业家被捆住手脚,难以充分发挥活力:大量国资流失风险点和制度死角存在,导致混改面临较大风险,企业管理者担心被舆论秋后算账,被扣上“国资流失”“侵吞国资”等帽子;混改企业面临党管干部和市场选人用人的矛盾;员工持股改革遭遇法律障碍,相关法律配套滞后,导致员工持股难以操作.  相似文献   

6.
《上海人大月刊》2014,(11):36-36
推进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调研组着重围绕其中存在的一些矛盾问题,如混合之前各有顾虑、混合方式心态不一、混合之后的困惑、法律法规配套不足等进行了调研,并提出建议。调研组发现,以上矛盾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国企担心国资流失的风险,民企顾虑国资是否优质。二是国企认为民资参股"钱"少而应控股,民企认为做小股东好处不多。  相似文献   

7.
关于建立新的国资委,许多学者发表了不同的意见。特别是国资委内部究竟应是什么结构?与人大的关系怎样?怎样坚持党的领导和党管干部原则?争论较为激烈。这里谈谈我自己的看法。一、新的国资管理体系的性质和内部结构结构的性质决定于功能,要建设什么样的结构也取决于你要干什么,也就是说你设立新的国资管理体系的目的是什么?不同的目的,拟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与各方的关系体制不一样,其功能也不一样。笔者认为,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其目的无非有这样几点:一是通过出资人到位,加强对国有资产使用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派驻国有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李士忠近日指出,国资流失有十大漏洞:一是政府干预,强行向企业摊派和担保。二是缺乏科学论证造成的决策失误。三是  相似文献   

9.
作为当前社会经济工作的热点,国企改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这方面尚没有成熟的理论和实践,不少地方在实施国企改革改制时并不规范,致使在改制过程中大量国资流失,国有资产被个人低成本占有,改革效果并不明显。为此,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多次下发有关文件以求完善。本文就国企改制中的一些要点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湖北政报》2009,(1):14-17
<正>鄂国资产权[2008]218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加强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发产权[2006]306号)和国家有关法律的规定,制订本办法。  相似文献   

11.
国有资产流失分为三类:投资流失,指的是由于投资决策所导致的国有资产损失;交易流失,指的是由于监管不到位,以及交易的公平、公正、公开等程序性存在问题所导致的流失;管理流失,指的国有企业的微观管理不规范,效率低所造成的流失。显然,投资流失是宏观性的流失,涉及到国家投融资体制存在的问题;交易性流失是中观性的流失,涉及到国有监管体系的完善以及交易程序的规范的问题;管理流失是微观性的,涉及到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是否完善、管理是否规范、内部审计是否有效的问题。相应地,防范国资流失也要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入手,构筑三层体系…  相似文献   

12.
政策信箱     
《政策》2003,(2)
在企业改制中不能让国有资产流失江夏区医药公司夏国华等62名职工联名来信反映: 该公司在改制中违反有关规定搞暗箱操作,现改为的昌安医药公司实为私营,致使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职工要求查处。  相似文献   

13.
在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加快国资布局和结构调整,加快国资国企的改革深化和战略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已成为国资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在流动中优化,在混合中发展,成为国资国企改革日益清晰的脉络。混合所有制经济,改变了企业原有的所有制形式,企业的管理机制、内在动力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党建工作,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14.
令人忧虑的是,发出这种声音并以特赦贪官作为“课题研究”的竟然是来自中国纪检监察学院的“专家”,这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众所周知,贪官对社会法制的破坏,并不只是如小偷、强盗般只“弄”几个钱的问题。姑且不说目前已查处的动辄涉案亿元以上的贪官造成国家和集体巨额财富流失的祸害,  相似文献   

15.
郦建民 《研究与交流》2002,(3):21-22,30
在党的十五大精神指引下,国有企业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迈出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步伐,其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批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成长壮大,其综合竞争能力明显提高。但是,在国有企业的体制转换和结构调整中仍有一部分企业步履艰难,尽管这些企业享有国家给予的各种特殊政策,但效果并不明显,国资流失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诚然,一些国有企业陷入困境,的确是有结构调整、设备老化、包袱沉重等客观因素,但是国企内部监管不力。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会计学院中国总会计师第二次高级论坛上,国资委副主任李毅中肯定地方政府国资改革的方向与成绩的同时,也对目前国有资产处置中的不规范现象表示了忧虑。他说:“有些地方低估贱卖一卖了之,甚至内外勾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严重。”此外,李毅中还直言不讳地对一  相似文献   

17.
“久闻楼梯响,终见下楼人”,这一刻,国人等了整整15年。2007年12月23日至29日,《国有资产法》草案首次摆上了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的案头。早在1993年,国资立法就列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然而,各方利益的博弈、国有企业效率的低下、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资产出资人的缺位、出资与监管角色的冲突、国有资产评估制度不健全、国有资产缺乏法律依据和保障等,均使国资立法的脚步显得缓慢而沉重。 不管怎么说,与物权法同等重要的国有资产法草案终于撤掉了遮面15年的琵琶。  相似文献   

18.
<正>2022年6月,国资委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国有企业发挥了顶梁柱作用。”同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国资国企改革进行了新部署,明确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强大的背景与活跃的舞台,国资国企改革是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探索逐渐形成的。其优势在统一性、严密性、包容性,劣势在框架狭小、到位缓慢、环境欠佳。本文在利弊分析基础上,认为产融结合、社会文化事业发展和国有资产在监管缝隙中有流失风险的形势,并提出了国资监管体制的趋势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这是对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发展工作的基本要求。 海南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发展工作如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改革创新国资监管体制,省级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初步实现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责、权、利相统一,结束了出资人不明确、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不落实的状况,实现了省属国有资产的持续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