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杨莹 《新湘评论》2014,(22):53-53
曾经,我很是不理解父亲在母亲面前的惜言如金。每次母亲买东西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都是两个字:随便。后来,我遇到了他,从最初的你说我猜渐渐磨合到你不说我也懂,我终于明白了父亲所说的“随便”里蕴含着的潜台词:只要是你买的,我都喜欢。  相似文献   

2.
左太北对于父亲最初的记忆,仅仅是靠一些模糊的照片。儿时的她只是从亲友们的关爱里知道父亲是抗日名将、民族英雄。她和父亲、母亲在一起的日子只有3个月,那时她尚在襁褓之中。  相似文献   

3.
卑微的父爱     
黄健 《党课》2008,(5):104-104
父亲长得清瘦矮小,大字不识几个,人又老实木讷,甚至有些迂腐。他一辈子就喜欢鼓捣村里分给他的那块地,精心伺候着这几亩薄田。而母亲年轻的时候,高挑清秀、端庄美丽。母亲怎么会嫁给极不般配的父亲,这在我幼小的心灵里一直是个谜。长大以后我才知道,母亲的祖上是富农,出身不好,只得嫁给了当时一贫如洗的父亲。于是,我很为母亲愤愤不平,对父亲也多了一丝怨恨,甚至不愿意和他多说话。父亲偶尔和我搭话,我也吝于回报一个笑容。  相似文献   

4.
冯理达是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和新中国第一任卫生部部长李德全夫妇的长女,自小就深受父亲爱国思想的影响。还在她刚记事时,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一本厚厚的书递给母亲,由母亲念给父亲听,这本书叫《资本论》。她还经常听见父亲与同仁讲革命、讲共产党。那时,她虽然不懂共产党的真正含义,但从父母的谈话中隐约地感到共产党人是令人敬佩的。  相似文献   

5.
在我还是懵懂的儿时,有一回,父亲从外面回来,一脸的灿烂,然后喜滋滋地告诉母亲,他要入党了。虽然那时的我并不知道入党对于父亲的意义,只是确信,那一定是件好事。因为父亲那段时日的阳光、自信和努力。  相似文献   

6.
我出生在津南区葛沽镇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是个土生土长的村娃子。小时候听母亲说:母亲嫁给父亲是因为父亲有力气、会开车,在生产队是劳动能手。母亲说,“你爸不仅比别人多挣几个工,就是看他会开车,以后日子也穷不了。”就是因为这个,母亲嫁给了“没车没房”的父亲,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之后有了我。2002年我考上了天津财经大学。当时,我成了村里的骄傲,很多亲戚朋友都来我家祝贺,父亲、母亲更是为我高兴,送我上学的头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还捞了喜面庆祝了一番。  相似文献   

7.
共和国诞生的前夜,我的父亲,正和他的战友们一道,为这个东方巨婴的降生,进行着艰苦卓绝的产前准备。这时候,我的母亲分娩了,生下了我的哥哥。日子在风雨中流淌。那一日暮色苍茫时分,母亲上路了。母亲要去哪里?枪声炮声就是她的目标。哪里有枪声,她便向哪里狂奔。母亲要去寻找父亲。母亲知道,父亲在枪炮声稠密的地方。母亲不知道自己走了多久,走了多远,也不知道自己走到了哪里。太阳升了又落,月亮缺了又圆。母亲走出了平原,走出了荒猢,迷失在南方的大山里。终于,在一个血色的黄昏,在一座大山的拐角处,母亲繁面碰上了父亲的…  相似文献   

8.
理解的幸福     
我7岁那年,父亲死了。 母亲是个没有主意的家庭妇女。她不识字,她最大的活动范围就是从娘家到婆家,从婆家到娘家。临此大事,她只知道哭。当时母亲身边4个孩子,最大的15岁,最小的3岁。  相似文献   

9.
胥加山 《学习导报》2013,(14):54-54
父亲49岁患病前,我从没见他流过一滴泪。即使祖母去世,二哥被水淹死,也没见父亲流过一滴泪。父亲的身世很凄苦,6岁丧父,9岁母亲改嫁,自己跟着祖母相依为命,直至我的母亲出现,他的痛苦人生才有所好转。然而,父亲自患病动过第一次大手术后,他那颗坚强的心轰然倒塌,变得小女人起来,  相似文献   

10.
李森 《党史文汇》2007,(1):42-45
我不经意中发现母亲书房桌上放着一封她写给父亲的信,这是一封无法寄递的信,这是母亲用心、用情、用爱在和已故父亲的对话。  相似文献   

11.
怀念母亲     
一般人只有一个母亲,而我有两个:生母和养母。母亲怀上我时,和父亲去舅舅家。舅父舅母看着母亲的大肚子,想起两年前天折的女儿,不由大放悲声。母亲幼年丧母丧父,与舅舅相依为命,姐弟情深,不由跟着暗暗啜泣。父亲睹此情景,跟母亲商量后,对舅父舅母说:“你们不要担心老来无人奉养,你姐姐怀的这个,不管是男是女,都给你们。”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与父亲的深厚感情郭绪忠1938年5月,周恩来的父亲周邵纲老先生因浙江绍兴老家已陷敌手,启程专来汉口投靠周恩来。周恩来的母亲早逝,留下父亲和两个弟弟。12岁那年,周恩来随伯父周贻赓去东北进校读书。以后,在繁忙的学习和革命斗争中,周恩来从没有因为对...  相似文献   

13.
李可 《党建文汇》2002,(14):6-6
1943年9月,我出生在黄花塘新四军军部医院。父亲匆匆赶到医院看望母亲,安慰了母亲几句,就匆匆而去,这可引起了奥地利医生罗生特的不满,他生气地说:“一个丈夫,一个父亲,怎么可以这样没有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陈克勤 《党史天地》2007,(9):49-51,56
“七一”前夕,母亲走了,走的很安祥。母亲生前有过明确的交待,她的后事一切从俭,不要惊动组织,不要惊动领导。我们遵照她老人家的意愿,在殡仪馆举行了俭朴的告别仪式,然后将她老人家和父亲合墓。  相似文献   

15.
薄老曾是我父亲王观潮的领导,因了这层关系,父亲乃至于母亲和我便有了一些和薄老的交往。交往中增进了解,更添了对薄老的敬佩之情。2008年是薄老逝世一周年、诞辰100年纪念,而父亲业已去世,为表示对薄老的深切怀念,我谨将自己从父亲那儿知道的关于薄老的记忆作一回顾,以奉献给薄老的在天之灵。  相似文献   

16.
寡母艰辛,孝子立誓要让母亲今生幸福 1965年.许阳出生在湖北黄州一个普通家庭。他12岁那年的冬天。父亲不幸因病去世。从此。他和当护士的母亲过着孤儿寡母的艰难生活。  相似文献   

17.
《世纪桥》2012,(14):26-27
左太北说,我是1940年5月生的,8月份就开始百团大战。所以我实际上跟父亲就呆了三个月,那时候我刚刚三个月大。我并不太了解父亲。到了1982年,母亲突然把父亲在抗日战争中写的11封信给了我,这些信我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从这个时候开始,我才真正觉得我有一个爱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18.
陈知建 《湘潮》2012,(1):25-27
1961年3月,刚过完58岁生日的父亲,突然离开了我们。那时我正在北京四中读初中。3月16日上午,父亲的秘书陈克勤突然把我从课堂上叫了出来,告诉我父亲病危,要我们兄妹立即随他飞往上海。我先是一惊,随后想到父亲一生打败了无数凶恶的敌人,经历了无数艰险,已经两次挺过了心肌梗塞,这次也绝不会被打倒的。但一下飞机,给我们一人发了一块黑纱……父亲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时,我还不满16岁。从此;我要想了解父亲,只能从资料和别人的回’忆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19.
李思扬 《党课》2014,(14):44-45
生男生女都一样,计生口号喊了这么多年,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也逐渐淡化了。可最近的一项研究却发现,尤其是对父亲而言——有句俗话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意思是女儿温柔体贴、善解人意,与母亲心灵相通。所以,生女儿的母亲是最幸福的。其实.生女儿同样也对父亲有种特殊的含义,并非只是人们常认为的女儿是父亲前世的“小情人”,而是在父亲的事业上,生女儿会对父亲的成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父亲去得早,我从小就和母亲相依为命。转眼间,母亲老了,我也长大了。为了照顾母亲,我就在附近的一个煤厂打工,轮到自己休假,就回家陪陪老母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