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新自由主义与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且通过"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而著称于世;"华  相似文献   

2.
新自由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及其归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才国 《探索》2006,3(3):187-192
新自由主义是当今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它是一种适应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的大杂烩。改革开放后,新自由主义传入我国。一些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的学者,奉新自由主义为灵丹妙药,主张用新自由主义的一套理论来指导中国的改革开放。认清新自由主义在国内的影响及其归因,对于我国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体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色彩及其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才国 《探索》2007,1(4):128-132
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一刻也挣脱不了意识形态的纠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阶级是国际垄断资产阶级,所以,新自由主义从本质上说是为国际垄断资本全球流动服务的,也可以说,新自由主义是国际垄断资本全球扩张的衍生物.其意识形态色彩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全球主义的美名--资本单向度流动;全球治理理论--肢解主权国家;西方传媒的文化霸权--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革命";新自由主义的真面目--野蛮资本主义的复辟.  相似文献   

4.
何秉孟 《党建》2014,(7):23-25
正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目标的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回望我国30多年的改革历程,每当改革关键时期,各种错误思潮便会冒了出来,企图干扰乃至误导改革进程。当下,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然会遇到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这里,尤其需要警惕的是新自由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是在亚当·斯密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理论体系。它是一种以"市场原教旨主义"为核心,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需要的理论思潮。就当前美英新自  相似文献   

5.
正新自由主义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它在本质上是反对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的,维护资本主义和私有制的,作为现存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可避免地成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宣扬新自由主义的前沿阵地,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对新自由主义思潮中的不合理成份应予以批判和反对。  相似文献   

6.
《世纪桥》2015,(8)
新自由主义最初以经济理论的面目出现,华盛顿共识的出台给予了新自由主义更丰富的内涵。可以说,此时的新自由主义更多秉承着一种政治意蕴,逐渐变为国家意识形态化和范式化。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国际垄断的政治工具,力图西化和分化广大发展中国家,以达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张晓红 《探索》2005,3(6):186-190
新自由主义的历史观是历史唯心主义的抽象人性论。抽象人性论在理论上是非科学和荒诞的。资产阶级人性论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专制、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曾起过进步作用。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特别是国际垄断阶段,它已经成为新自由主义对抗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渗透的意识形态工具。  相似文献   

8.
所谓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是相对于老自由主义即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经济自由主义讲的,它是当代右翼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适应当代国家垄断资本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的要求而形成的一种理论思潮,一种思想体系和一套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9.
胡莹 《求实》2013,(8):72-77
在垄断金融资本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停滞与金融化具有共生关系。垄断金融资本借助金融工具来获取高额投机利润,进一步加深了"强资本"与"弱劳动"的对立。在过去的30年里,资本主义变化的特征通常被人们用三个词来概括;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和金融化。其中,金融化是三者中的主导力量,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本质是金融化的垄断资本在全球的扩张。以新自由主义为主导的资本主义金融化造成了经济停滞、债务负担、工人失业、世界经济危机和新帝国主义。伴随着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必要反思新自由主义对经济发展的后果。  相似文献   

10.
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历史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茜 《求实》2004,(11):74-77
二战后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兴盛阶段有所缓和 ,但是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又导致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而产生“滞胀”危机 ,为摆脱危机 ,资本主义进入经济全球化或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调整阶段 ,把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向全球扩张 ,从而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和危机。  相似文献   

11.
白雪秋  钟欣 《理论导报》2012,(10):13-14
新自由主义是古典自由主义的复活,因凯恩斯主义不能解决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西方国家经济滞涨问题而产生。随着英美两国的大力推行和“华盛顿共识”的形成,新自由主义嬗变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范式、政治纲领和意识形态,并被一些人夸大为“医治经济社会痼疾的灵丹妙药”。但是,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证明,新自由主义具有不可克服的矛盾和缺陷,绝非适合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12.
正新自由主义就意识形态而言,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新自由主义产生之初是作为经济理论出现的,然而资本主义国家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其作为意识形态的优势。资本主义国家总是乐此不疲地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作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新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13.
经济自由主义及其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淑梅 《理论学刊》2003,8(5):47-49
经济自由主义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理论观点及政策主张 ,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政治演变、文化生长的基本逻辑特征 ,成为西方国家发展中最重要的政治观念和行为准则 ,其实质是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 ,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当前我们要特别警惕新自由主义对发展中国家可能造成的极大危害。  相似文献   

14.
刘荣 《实事求是》2006,(2):44-46
以新自由主义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经济全球化是国际垄断资本进行全球扩张的表现,它标志着国家垄断向国际垄断迈进。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中心理念具有欺骗性和不平等性,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在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危机。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新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宏伟 《求实》2004,46(2):54-57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全球化 ,西方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推行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存在着种种不平等。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不仅挽救不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反而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国际垄断资产阶级盘剥、劫掠、征服第三世界的过程。在经历20世纪的巨大变故——社会主义和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体系的历史性冲击——之后,国际垄断资产阶级重新集中自己的全部政治经验和可以调动的所有手段对付第三世界,它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在全球推行新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在第三世界的实施过程,可以大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削弱第三世界国家的国家主权、民族独立国家主权、民族独立是一切发展的决定性前提。它既是第三世界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取得的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对美国每月评论学派发展的新马克思主义垄断资本理论进行了批判性研究。通过将该理论与正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垄断资本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比较,系统梳理新马克思主义垄断资本理论的分析方法、概念框架和对现实经济运行的解释,检验其理论逻辑与经验证据间的一致性,分析其主要缺陷,并提出改进方向。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是:第一,新马克思主义垄断资本理论对当代资本主义运行规律及其后果的分析和批判缺乏坚实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其分析方法和概念工具主要来自于西方经济学,在科学性上存在缺陷。其对二战以来美国经济运行规律和扩张原因的解释并不令人信服;第二,要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弊病的产生根源和解决途径,探寻更公平和更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回到马克思把资本主义当作一个整体和演化过程来分析的方法,发展更科学和更具实践有效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垄断资本主义经历了从一般金融资本垄断到虚拟金融资本垄断为主导的巨大变化,实行资本主义金融化为主导的生产方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积累一般规律的作用继续深化。在意识形态上,仍是新自由主义主导意识形态,它提出了一种新的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等运行规则,是一种有利于资本统治劳动的新规则;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成果成为金融资本实施金融化的技术性原因。目前,垄断资本向虚拟金融垄断资本加速发展,从而为垄断资本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19.
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在经济领域的斗争日趋激烈。二者斗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经济改革的方向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要不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计划和市场孰优孰劣以及国有企业改革是做优做大做强还是应该全面退出。这些争论虽然围绕经济工作展开,但争论的最终目的却是指向党的执政地位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自觉抵制新自由主义在经济领域对改革的干扰和误导,捍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20.
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是一柄双刃剑,它在进一步拓展资本主义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加深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社会和经济危机。反全球化运动正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资本主义新危机的真实写照,它客观上向资本主义提出了解决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经济矛盾的新课题。资本主义为挽救自身命运所做出的自我修正也在客观上构建着新的社会形态的经济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