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一、发展与稳定关系的哲学基础哲学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方法论 ,既具有普遍性 ,又为具体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 ,就必须弄清楚这二者关系的哲学基础。我们带着这个问题阅读了列宁的《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在阅读中我们得到如下的启示 :首先 ,列宁在《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中指出 :“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证法的核心”。 (《列宁全集》第38卷 ,1959年 9月第一版 ,第 2 4 0页 )列宁的这段话为我们从总的方面理解 ,把握…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36)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明确提出对立统一规律为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阐述了统一物之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而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对列宁的论述的理解,必须结合列宁所处的时代背景,从列宁对对立统一规律的阐释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具体分析了"对立"、"统一"及其相互间的转化关系,试图更加忠于列宁的阐述本意。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6,(3)
《哲学笔记》作为列宁重要著作之一,它对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做出了巨大贡献,列宁在读取黑格尔《逻辑学》及马克思《资本论》后阐述了辩证法思想也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辩证法思想的丰富和发展,唯物主义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三同一"更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同志是唯物辩证法的大师。他的代表作《矛盾论》是人类辩证法中上一颗灿烂的明珠,在辩证法史上处于重要地位。 一、《矛盾论》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必然产物 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有着它内在的必然性。任何时代的哲学都是整个人类认识史的一环,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必然逻辑表现。马克思恩格斯对唯物辩证法的创立,列宁  相似文献   

5.
正《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于1915年在系统研究黑格尔和其他哲学家的辩证法思想之后写的一篇总结性笔记式短文,于1925年第一次公开发表在苏联的《布尔什维克》杂志上,后收进《哲学笔记》中。全文虽然不到2900字,但却准确、精当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辩证法的重大发展,体现了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的重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6.
列宁说:“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谈谈辩证法问题》)。他还说:唯心主义“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然而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同上)列宁的这些论述说明:对唯心主义决非用“胡说”所能概括得了的,对其认识论根源的内部细节有进行深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列宁的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统一问题,是国内外学术界长期争论的问题之一,在这个问题上,人们众说不一,存在着很大分歧。笔者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列宁说:“虽然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一个东西)都应用于同一门科学,而唯物主义则从黑格尔那里吸取了全部有价值的东西,并且向前推进了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哲学笔记》第357页)这就是列宁关于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统…  相似文献   

8.
列宁在1911年《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提出,对立面的统一是相对的,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毛泽东在1937年写作《矛盾论》,对列宁的这一原理进行了解释和发挥。这是人们熟知的。然而,毛泽东在写作《矛盾论》若干年后,在一本书的批注中提出:依一时说,统一是绝对的,斗争是相对的;依永久说,统一是相对的,斗争是绝对的。本文认为,毛泽东的提法进一步解释、补充和发展了列宁的原理,使之更加完备。可惜的是,对毛泽东的提法,不仅一般人长期不知道,而且连他本人也似乎没有再提起过,致使长期被埋没。本文研究表明,毛泽东的上述原理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什么对列宁的原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22)
在哲学史中,关于辩证法的理解经历着不同的历史演进和变迁。黑格尔在传统"存在论"框架内,创立了完整形态的唯心主义辩证法。马克思批判并扬弃此种辩证法,从唯物论的前提出发,创立了唯物辩证法。之后,以列宁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并发展了唯物辩证法,从具体的时代状况出发,构建否定性辩证法。随着时代主题由革命与战争转变为和平与发展,改革开放之后,新时期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转变了否定性辩证法的理解样式,开创肯定性辩证法,并产生巨大的时代反响。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理论界对列宁的民主集中制思想素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有的认为列宁的民主集中制所强调的是集中;有的则认为列宁强调的是民主,因为列宁所说的集中是民主的集中。《理论探讨》1990年第5期发表的吴向东同志一文《试论列宁民主集中制思想的阶段特征》(以下简称吴文),则认为列宁在一定阶段强调集中,在另一阶段又强调民主,这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1.
最近以来 ,选择了康熙———这位满清入关以后的第二位皇帝作为阅读和思考的对象 ,主要阅读了《清史稿、圣祖本纪 (一 )、(二 )、 (三 )》 (中华书局 )和清人章编著的《康熙政要》 (中央党校出版社 )等著作 ,联系了当前的实际以后 ,有所感悟。康熙作为封建统治者 ,他是执行和代表全国大地主阶级和封建统治集团的意志和利益的。但用历史唯物论的观点 ,参照列宁研究俄国彼得大帝和毛泽东研究秦始皇的态度那样 ,从这个历史人物身上寻找历史与现实联系的一切“中介”和“联系”(列宁语 ) ,拿来为我古为今用和推陈出新 ,这是符合历史的辩证法的。…  相似文献   

12.
<正>通常认为,《实践论》讲的是认识论,《矛盾论》讲的是辩证法,二者的论域不同,理论内容不同,解决的问题不同。这种理解,既曲解了认识论与辩证法的真实关系,也误解了《实践论》与《矛盾论》的真实关系。《实践论》和《矛盾论》,既是实践论的矛盾论,又是矛盾论的实践论。从理论性质上看,这两部著作都是实践论的认识论;从理论内容上看,这两部著作都是实践论的辩证法;从理论渊源上看,这两部著作都发挥了"辩证法也就  相似文献   

13.
为要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应该做到:一是要严格、准确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在这方面的论述;二是要联系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的历史和现状的实际。马克思在《雇佣劳动与资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工资、价格和利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依据对列宁有关著作的研究,就本刊1983年第3期发表的《试论帝国主义垂死性的辩证法》一文中的基本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我们认为,这样的学术探讨是有益的和必要的。我们十分欢迎就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在本刊展开不同意见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的六、七年间,是他一生理论和实践活动最光辉的时期。那时正值人类历史新时代肇端的大转变时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深远影响下,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东方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世界革命形势蓬勃发展。新崛起的苏维埃政权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它逐步巩固起来,并在开拓中前进。时代赋予世界革命运动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多采,而发展过程又是如此迂回曲折和瞬夕万变,这就为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有关人类发展前途的问题,创造了广阔前提。 1922年3月,列宁在《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一文中指出:“马克思把这个辩证法运  相似文献   

16.
读了许经勇教授的《论列宁的合作制思想及其实践》(原载《理论探讨》1991年第2期)一文后,很受教益,尤其是该文对列宁合作制思想进行分阶段分析的方法,颇具匠心。但掩卷深思,总感到美中不足,该文虽然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列宁的合作制思想及其实践历程,有些地方也作了评述,但对于列宁在《论合作制》这部光辉篇章中所蕴藏  相似文献   

17.
列宁作为世界伟人是同十月革命的胜利,同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立密切相关的。尽管列宁创建的国家制度在今天的俄罗斯已经消失,但列宁的历史伟绩,以及列宁一生中所展现出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辩证法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和学习的。列宁之所以是一位世界伟人就在于他始终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作出了十月革命的历史选择,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中有决定意义的东西,即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辩证法”。正因为列宁在整个政治生活中始终把握住了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才不拘泥于对历史发展陈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如今,人类正经历一个千年的跨越,从20世纪进入到21世纪。 20世纪初,列宁撰写了《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一文,他在文章的结尾写道:“即将来临的历史时期,定会使马克思主义这个无产阶级的学说获得更大的胜利。”《列宁选集》第2卷第308页)一个世纪的历史,证实了列宁这一论断。  相似文献   

19.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来源和组成"问题,除了经典的"列宁说法",还有一来源说、两组成说、多来源多组成说等三种说法。这三种说法都围绕"列宁说法"展开并形成两种倾向:一种倾向直接肯定"列宁说法"来自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因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继承和发展;另一种倾向则是对"列宁说法"质疑,认为"列宁说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自主解释和独立发挥,并认为"列宁说法"与"恩格斯表述"有根本差别。在这两种倾向中,前者没有追溯到"列宁说法"在马克思思想中的来源,后者则执着"列宁说法"与"恩格斯表述"的差别。对此问题的考辨可以从两个方面提出新解:一是从文本考据来看,"列宁说法"不仅有其"恩格斯—杜林论战"的根源,而且在马克思那里就有其最初的"来源和雏形";二是从"文本—实践"互动的解释学原则来看,理解"列宁说法"不能只看表述,更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传播史和解释史的互动中去理解。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列宁的“政治遗嘱”?列宁“政治遗嘱”的思想真谛是什么?对此国内外众说纷纭。 20年代苏联党内斗争中所指的“遗嘱”,是列宁1922年12月23日口授的《给代表大会的信》。西方国家的研究中,多以此为内容。布哈林文中所指的“政治遣嘱”是1923年1月4日到1923年3月2日列宁口授的五篇文章:《日记摘录》、《论合作制》、《论我国革命》、《怎样改组工农检查院》、《宁肯少些、但要好些》。布哈林在纪念列宁逝世5周年之际撰文《列宁的政治遗嘱》,将这5篇文章称为列宁的“政治遗嘱”,并指出列宁的5篇文章“是一个完整计划的表现”,构成了列宁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战略计划的各个有机部分。在以后的研究中,又多有人把《给代表大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