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这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总结,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之间关系的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是跨世纪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根据这一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坚持五个不动摇。第一,必须坚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思想武器,这是我们讨论文化建设的一个最基本出发点。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建设的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2.
朱钤 《福建通讯》2000,(12):8-10
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结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增强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摘自“十五大报告”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阐明了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不是单纯的追求经济增长,而是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其中最直接的问题是经济现代化,最深层的问题则是文化现代化。文化历来是经济的反映,又反作用于经济,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转化,辩证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一、文化对经济的能动作用八十年代以来,西方一些未来…  相似文献   

4.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张启生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并要求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人类...  相似文献   

5.
巩建华  刘伟 《前沿》2008,(8):176-179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依赖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西方优秀文化的本土化。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中和文化”的内在文化张力和外在文化影响日益突现。因此,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离不开弘扬“中和文化”,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多得的素材,是中华民族谋求生存和发展、追寻价值和意义,创造美好未来的文化基础,是中国文化繁荣兴盛的理性依归,也是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6.
文艺发展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迫切要求繁荣和发展当代文艺。在转型时期发展文艺,必须坚持“二为”方向和“三个面向”,全面发挥文艺的多种功能,深入持久地开展“扫黄打非”活动。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说,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这就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文化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重要意义。出版业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在整个文化事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繁荣和发展出版业,是每一位新闻出版工作者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大力发展出版产业,走产业化的道路,是深化出版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出版产业,是指运用企业化…  相似文献   

8.
黄序和 《福建通讯》2001,(10):38-38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时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当好新时期山区农村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关键是按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在带领干部群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同时,努力建设和创造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五大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全党必须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生产资料是劳动过程得以进行的物质条件,人的活劳动...  相似文献   

10.
公安机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建设者和保障者。公安机关要始终坚持和把握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抓住、用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以先进文化力提升公安廉政有效性,使“廉政”和“文化”有机融合,通过文化无形的感染力,影响和陶冶公安民警的精神和灵魂,筑牢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公仆意识,推动公安队伍建设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离不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支持与引导,这个观点通过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检验,已经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党的十五大首次高度概括地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的科学命题,并将其与经济、政治并列,确立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之一。紧密结合现阶段的国情,准确领会、认真把握这一命题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准确理解“文化”内涵,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文化有…  相似文献   

12.
一、明确提出“两大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 也是城乡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渝北区按照建设富裕、文明、民主、和谐的新农村的目标任务,提出了达到“六有”和做到“六无”两大具体建设标准。“六有”: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姚润皋 《群众》2012,(2):78-7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4.
贺云翱 《群众》2012,(11):76-77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兴起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闷”已经开始上升为同家意志和全民共识。“文化建设”与其他建设事业一样,在其实践和理论层面上都有若干问题需要面对和讨论,只有正确认识这些问题,才能保障我国“文化建设”伟大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是提高社会主义文明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作为教育,首先应该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应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不重视教育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不能算完整的科学的教育.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学校领导必须加深对这一意义的认识.在我国历史上,不少政治和教育家早已认识到校园文化的重要性.还总结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有益格言,流传下了“孟母三迁”的感人故事.到了近代,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  相似文献   

16.
一、发展差距的理论视角邓小平著作中有许多关于民族问题的论述,而就其目标之宏伟明确和与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实际结合之紧密而言,首推“加速现代化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以下简称“共同繁荣”)。发展理论与“真正的民族平等”在邓小平理论中亦很重要,但它们皆属于国际共性的命题,而独有共同繁荣体现了中国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的共性与少数民族现代发展个性的完美统一。正如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先富、后富与共富一样,共同繁荣中也存在先繁荣、后繁荣与共同繁荣的问题,而且民族繁荣与衰汰的两极分化也同贫富…  相似文献   

17.
叶南客  季媛媛 《群众》2008,(9):17-19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改革开放30年来,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伴随着解放思想的伟大进程,江苏文化发展成效显著.展现出一种以人为本,以先进文化为引领,传承江苏优秀文脉,推进体制改革和理念创新,弘扬江苏人文精神,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的格局与趋势,文化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相似文献   

18.
一文化作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规定着人们的生存发展模式,标志着我们中华民族在整个世界所处的实际状况和地位。传统文化奠定了中国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现代文化开创了中国文化新生的契机,当代先进文化则开辟了一条新时代中国文化创新的发展道路。在世纪之交,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自觉地把握现在及未来文化发展的方向,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忠实代表。面向二十一世纪,党的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写进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是中国共产党把握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业的开端。先进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体讲,是具有以下五种基本特征的文化:一是主导性文化。文化就其广义而言,包含物质形态的文化和精神形态的文化。我们所说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一致的文化。代表先进文化,首先表现为掌握思想文化的主导方向。当代中国社会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也呈多样化、多元化发展态势。中国文化是固守传统,还是听任“西化”?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文化发展史告诉我们,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一批先知先觉的革命知识分子在当初西方各种思潮涌入中国时,把...  相似文献   

19.
百家论萃     
江泽民对毛泽东、邓小平文化思想的新发展江泽民同志在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文化思想。主要表现为以下八个方面:第一,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第一次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表述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有机统一体。第三,第一次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任务。第四,第一次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这一科学概念和战略任务。第五,丰富了文化的内涵。第六,把文化视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第七,发…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归根到底就是建设民族精神。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要求,“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