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自2015年11月14日贵州省委"法治毕节"创建动员大会在毕节召开以来,毕节市如何先行先试,为法治贵州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如何保障"法治毕节"创建的顺利实施?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就此采访了毕节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周全富。  相似文献   

2.
为了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历史机遇,广泛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推进毕节快速发展的巨大合力,根据地委书记朱生亮同志的策划,地委行署决定由地委宣传部牵头,毕节日报社、地区文联、地区电视台、地区有线电视台抽人组成的“神州大地毕节人”采访活动,从3月中旬到4月底,完成了在北京、贵阳、深圳的采访任务。这次活动共采访各界人士68名。其中在北京的毕节人28名,在贵阳的毕节人11名,在深圳的毕节人7名(含佛山1名和1个毕节人群体),毕节试验区北京专家顾问组2名,曾在毕节工作过的领导和有关人士13名,深圳各界  相似文献   

3.
正国办函〔2013〕35号文件批准实施的《深入推进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规划(2013—2020年)》提出毕节要建设"现代产业集聚区"和"生态文明先行区"的战略定位。按照文件要求,毕节市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加快发展生态工业,助推产业转型,积极探索走出一条追赶型、调整型﹑跨越式、可持续发展路子。就毕节市发展生态工业的现实意义、路径选择、具体举措等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毕节市委副书记胡吉宏。  相似文献   

4.
徐海星 《当代贵州》2017,(47):18-19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充分肯定了毕节市把支部建到生产小组上、发展脱贫攻坚讲习所的做法,强调新时代的农民讲习所是一个创新。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要在全省兴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和"新时代市民讲习所"。毕节作为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的发源地,讲习所怎样运行?作用发挥如何?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深入毕节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5.
《当代贵州》2008,(7):18
在全国两会上,参加两会的贵州省主要领导、一直积极支持和指导毕节试验区建设的政协委员和来自毕节地区的人大代表等,成为众多媒体采访的对象.  相似文献   

6.
在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毕节市委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五个更要注重"要求,采取"四突出、四强化"措施,切实加强分类指导,灵活多样地组织党员开展学习培训,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采访中,广大党员和群众乐呵呵的告诉记者,通过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使大家实实在在感受到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毕节试验区是1988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亲自倡导并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毕节试验区既有经济社会转型期各地普遍存在的共性矛盾,也有区情条件下的特殊矛盾.  相似文献   

8.
正5年前,许多人对我说,你所走的将会是一条非常艰苦的路——没有大商场,没有美食街,甚至作为女孩子,谈朋友都比较困难。但我执着初衷,毅然打起背包去了离家千里之外的乡镇。大学时,我有一段在媒体实习的经历。当时随采访组到毕节采访,那是一次鼓舞人心之旅。我们去了毕节橙满园、纳雍乐丰、大方对江、金沙板桥等村,一路上的青山绿水、硕果累累,村民脸上的笑容都印在我脑海里,而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坚定信念、艰苦创业、求实进取、无私奉献"的毕节试验区  相似文献   

9.
8月28日,毕节学院举行"党刊进大学生宿舍"活动启动仪式.毕节学院党委订阅党刊300份向有学生党员的宿舍赠阅毒"党刊进大学生宿舍"活动自去年6月在遵义师范学院启动以来,省委党刊<当代贵州>杂志先后走进遵义师范学院、凯里学院、毕节学院等高校的学生宿舍,使近万名学生能够及时免费阅读到党刊,成为党刊的忠实读者  相似文献   

10.
王开俊 《当代贵州》2014,(30):42-43
正把"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同心攻坚"作为新阶段"毕节精神"来培育,对于毕节试验区践行"闯新路、作示范"新使命,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出新路子,在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实践中探索新经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精神是旗帜,精神是镜子,精神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体现时代特征、反映人民愿望、具有试验区特色的"毕节精神",是毕节在多年的改革试验中形成、发展、成熟的时代精神,是推动毕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  相似文献   

11.
新的千年,西部地区迎来了大开发的千古良机。作为贵州西部的毕节地区来说,也面临着利用这次良机,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大发展、大提高的重要关头。最近,就实施西部大开发,毕节要宣传什么?怎样宣传?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刚上任的中共毕节地委书记朱生亮。 朱生亮告诉记者,实施西部大开发,关键的一条是要高度  相似文献   

12.
吴愿学 《当代贵州》2012,(31):60-61
荟萃了众多专家、学者智慧,由中共毕节市委统战部、中共毕节市委党校、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会、毕节市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毕节模式"理论研究会等部门共同合编的《"同心"思想与毕节试验区》结集出版了。翻阅此书,居然一股久违的翰墨芳香沁人心脾——其装璜之精致到在其次,字里行间闪耀着的精气、地气尤为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3.
"5.21"会议以来,毕节市委、市政府及时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以贯彻落实推动大会精神为强大动力,把推进"双领先"、实现新跨越作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主旋律,把推动新一轮改革发展作为最紧迫、最重大的政治任务。2011年5月21日,省委、省政府在毕节隆重召开了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推动大会。这是毕节试验区发展历史上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出台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意见》,吹响了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试验的集结号和冲锋号。会上,省委书记、省人  相似文献   

14.
黔西县位于贵州中部偏两北,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县域总面积2554.1平方公里,总人口86.9万人,县城东距贵阳117公里,西离毕节115公里,是毕节地区的东大门和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前沿窗口.  相似文献   

15.
作为贵州省高校第一个特殊教育中心的毕节学院"恩梅特殊教育中心",正成为毕节地区、贵州省乃至全国的残疾人创造学习成才的园地.对此,美国科学院院士萧庆伦教授给予极高的评价:"特殊教育彰显的是一个学校的人文胸怀和社会责任心,是学校软实力的体现.这一点连哈佛都没能做到,真是令我们惭愧的事,也让我对毕节学院充满了敬意."  相似文献   

16.
正毕节探索总结出了"五子登科"建设立体生态、"五种模式"推进绿化毕节、"五轮驱动"发展林下经济、"五开治石"防控石漠化、"五度法则"防控森林火灾、"五改五推"深化林场改革的"六五"毕节生态建设经验。夏日,毕节大地翠绿葱茏,美不胜收。走进林场,仿佛进入天然大氧吧,漫步林荫道,各色树种林立两旁,封山育林给大地披上了绿毯,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地处长江、珠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毕节,先后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林业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  相似文献   

17.
《当代贵州》2008,(7):18-18
通过20年探索实践,毕节试验区已经具备了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条件。要巩固已有成果,并放大其对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示范效应。在全国两会上,参加两会的贵州省主要领导、一直积极支持和指导毕节试验区建设的政协委员和来自毕节地区的人大代表等,成为众多媒体采访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图片报道     
<正>7月22日,贵州省统一战线服务科学发展"毕节模式"理论研讨会暨"毕节试验区研究中心"挂牌仪式在贵阳举行。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龙超云出席会议并讲话。龙超云指出,"毕节模式"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共建和谐美好社会的具体尝试和实践典范。  相似文献   

19.
9月11日至17日,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梁衡同志率人民日报采访组,到我省贵阳、遵义、毕节等地,实地调查了解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情况.在黔期间,省委书记钱运录、省长石秀诗会见梁衡一行并接受了采访.  相似文献   

20.
李枫 《当代贵州》2013,(1):16-17
2012年12月2日至3日上午,胡锦涛深入毕节市部分区县考察调研。胡锦涛十分关心毕节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他对随行的省市领导干部说:"从我第一次来毕节到现在已经27个年头。27年来,不论是在地方工作还是在中央工作,我对毕节的发展始终格外关注,对毕节各族干部群众始终牵挂在心。"胡锦涛说:"毕节发生的变化,是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这也证明,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科学发展,就一定能够把毕节建设得更加美好,一定能够为各族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