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冷战后社会党党际关系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际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78年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国际共运史上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新型党际关系的思想。1982年,中国共产党正式确定了“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党际交往四项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突破了原来只同各国共产党交往的局限,逐步同各国各类合法政党进行接触,开展交流,建立了多种形式的联系和交往,并通过加强党际交往促进了国家关系的发展。作为近几年正在重新崛起的力量,左翼政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左翼政党党际关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在继承和发展中稳步推进对外交往工作,实现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实践飞跃和理论创新,为服务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与国家总体外交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新的历史起点,全面深入总结中国特色政党外交的实践与理论创新,探索蕴含其中的基本逻辑和原则,对促进政党外交实践与理论的良性互动、不断提升政党外交的贡献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前,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有不同类型的政党,这些政党在各国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对外交往也日趋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了独特作用.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服从并服务于国家的发展和外交战略,为促进我国与各国关系发展,为国内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工作,就是通过交往、交流、交心,向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引导各国政党、政要和政治组织等理解、尊重、认同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理念和方针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党交往的"政治引领"特色愈发突出,作用愈发明显。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乱象纷呈的世界,中国共产党的政党交往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对外战略思想指导下,充分发挥党际交往更大优势,在国家总体外交布局下,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与世界的关系越来越引人注目的重要时刻.由王家瑞同志主编、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90年》一书,为关心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人提供了一本难得的好书,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外交史和政党外交史的研究填补了一个空白,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起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时调整对外方针政策,把发展对外党际关系、开展政党外交推进到新的阶段。在邓小平新型党际关系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对外党际关系实现了交往对象由单一类型政党向各种类型政党的转变,交往内容由单一政治议题向包括政治、经济、党建等多议题的转变,交往目的由突出意识形态向维护国家利益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指导党的对外工作的新思想、新理念、新举措,对外党际关系由服务于国家"硬实力"建设转向更注重"软实力"建设,党际交往中由淡化意识形态转向旗帜鲜明地宣介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念,由单纯发展对外党际关系转变为推动党际关系与国际关系协同关联,中国政党外交进入新时代。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俄关系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高水平上快速发展。为落实两党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通过深化执政党机制化交往,增进双边政治互信,推动包括地方合作在内的各领域务实合作,应俄罗斯统一俄罗斯党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于2010年6月15—19日率中共代表团访问俄罗斯并出席第14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此访本着高效务实的精神,充分发挥政党外交的优势和特色,积极开展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8.
金鑫 《当代世界》2015,(3):10-13
<正>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实行政党政治。政党不仅主导一国内政,而且也影响一国外交,并通过外交政策的传感作用牵动着国际政治。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以政党为主体的非政府性外交活动的大量涌现和日益活跃,中国共产党同世界上各类型政党的交往也日益频繁。伴随中国共产党对外工作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并潜心研究中国特色的政党外交。笔者拟对  相似文献   

9.
《当代世界》2010,(1):4-6
2009年,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在促进国家关系发展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同大国大党的机制化交往格局初步形成.同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交往全面深入,同周边国家政党关系更加巩固,同发展中国家政党交往有新的拓展。  相似文献   

10.
"在野党外交"作为一个广泛的客观存在,有必要予以关注和研究。理解"在野党外交",首先要明确"在野党"的内涵与外延。"在野党外交"得以产生,主要是在野党的内在需求及其与执政党既竞争又合作的结果。所谓"在野党外交",就是有在野党作为一方主体的政党外交,主体合法性要求更高;主要包括双方都是在野党、一方是在野党另一方是执政党、一方是在野党另一方是非政党组织三种形式;既服务于国家利益又体现强烈的政党诉求,具有功能作用上的双重属性;既有民间外交的色彩,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民间外交。"中国共产党在野党外交"是指以国外在野党为交往对象的政党外交。开展"在野党外交",需要注意策略,把握分寸。  相似文献   

11.
六十年前,中印正式建交,两国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巨手越过喜马拉雅山脉紧紧相握,成就一段患难见真情的历史佳话,六十年过去,中印关系走过“不惑”与“半百”,如今喜迎“甲子”,在风云激荡的国际舞台上更显自信与成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临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时代新机遇,中印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如何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趋利避害走稳强国之路,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携手并进共创世界和平与繁荣,是两国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俊福 《当代世界》2009,(11):16-18
应乌克兰最高苏维埃(议会)、哈萨克斯坦“祖国之光”人民民主党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于2009年9月20~26日访问上述两国,并出席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的第五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中联部副部长刘洪才,上海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长沈红光等陪同访问。  相似文献   

13.
14.
汪建强 《当代世界》2010,(12):13-15,12
2010年11月2—13日,应以色列和阿联酋政府、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的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率中共代表团对上述三国进行了友好访问,并应塞浦路斯议长卡洛扬的邀请顺访了塞浦路斯。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李进军、天津市副市长李文喜等陪同访问。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1月16-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访问了苏丹和南非:这次访问是应两国执政党苏丹全国大会党和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的邀请进行的.我参与了访问的全过程,有幸亲身经历这一必将载人中非友好史册的重大事件,亲身感受非洲人民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亲耳聆听中非双方领导人对中非合作的战略思考。现将自己的一些见闻写出来,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次对亚欧大陆和非洲热土的重要访问,这是一次友谊之旅、互信之旅、合作之旅。  相似文献   

17.
近日,由中国共产党倡议并主办的亚洲政党扶贫专题会议在昆明召开。7月16日,来华出席会议的柬埔寨政府副首相、人民党中央常委索安接受了包括《当代世界》杂志在内的多家中方媒体的联合采访,就中国与柬埔寨之间的贸易往来合作,以及中国的扶贫经验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相似文献   

18.
“不管形势如何变化.中非传统友谊没有变,真诚友好不会变。”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刚2010年5月28日至6月11日访问津巴布韦、肯尼亚、埃及时反复强调和诠释的主题。2010年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精神的第一年,  相似文献   

19.
2009年3月20日至4月7日,应澳大利亚、缅甸、日本和韩国政府的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对上述四国进行了友好访问。中联部部长王家瑞、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雒树刚、中央外宣办主任王晨、文化部部长蔡武、广电总局局长王太华、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等陪同出访。这次访问是“两会”后我党领导人首次出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