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康”“、国是”“、革命”三个词在政治课中很常见,但这三个词并不是现代才出现。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考查其来源,现整理如下:小康——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于“小康”一词,我国古代有三种解释:一、早在西周时“小康”一词既已出现。《诗经》上《大雅·  相似文献   

2.
《群众》2018,(16)
正最近微信上流行一个段子,标题叫《12个最内涵汉字,道尽人生真谛》,说的是拆字的奥妙。比如"劣"字是"少"字下面放个"力",比别人少出力,必然差人一等,这一拆一解,让人叫绝。字如此,词亦如此,一些耳熟能详的词经过"分割"、拓展,也会有不一样的味道。过错在组织部门从事基层党建工作三年多时间,对一些词的理解就有了自己的一些体悟。比如,在形容工作分寸的把握上,有一个词堪称经典——"过错"。你既可以把它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建立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哲学的同时,提出马克思主义的"123"与"345"这两个概念;而这两个概念的成立,又离不开对唯物史观的继承与发展和对"什么是历史"的两点认识,即历史是历史本身,历史是自己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的"123"明确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任务"、"两大发现"和"三个来源",而马克思主义的"345"则明确了继承、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性质"、"四个离不开"和最终形成"资本论第五卷"。  相似文献   

4.
胡琳  张显成 《求索》2015,(2):164-168
上古汉语具有"家畜猪"概念的词主要有三个,即"豕"、"彘"、"猪"。这三个词分别来源于上古方言和共同语,它们的共存体现了古汉语的层次性,它们的历史演变则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局面。根据出土简帛材料,这三个词的竞争始于战国末期。到了秦代,由于语言政策的变化,"彘"成为官方认可的正式用词,而"猪"则被禁止使用。这一变化使得"猪"在秦统一后突然在文献中消失,直至东汉才恢复使用。但由于"猪"一直作为通语活跃在口语中,因此最后取代"豕"、"彘",成为表示"家畜猪"的唯一形式。  相似文献   

5.
从“被就业”再审“三螺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被就业"一词在网络上横空出世,引起了巨大反响.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就业市场同样变得严峻起来.高等院校为了保证大学生就业、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逐年递增的大学生数量相比,就业市场的进步便显得有些落后.保证就业市场的稳定需要政府、高校和产业部门的相互合作,这也完全符合"三螺旋"理论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自1995年始,中国服务型政府的理论研究就历史性地展开了。这一展开,可以从它的线性轨迹、平面铺陈与立体构造三个维度进行解读。而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展开真实地反映了“对立的双方是相互建构的”这一学术观点,它体现在学术概念的分歧、政府范式的深化与研究取向的分化三个方面。中国服务型政府的研究还需要学术界与学者们实现“心灵的联合”。  相似文献   

7.
学界对"跨越论"进行了大量研究,对这一理论再思考,发现一些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首先,理论一旦超越了适用范围,真理也变成了谬误,"跨越论"的使用是否已经越界,需要进一步讨论。其次,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的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不能"跳过"也不能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由此,用"跨越"一词来概括马克思的"不经过"是否科学,值得思考。第三,"跨越论"以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普遍适用性为逻辑前提,但每个国家都要依次经历马克思所描述的社会形态变化,显然不是马克思的本意,因此这一逻辑前提有待进一步澄清。  相似文献   

8.
《词源》作为中国词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其接受史折射出历代词学思潮发展和变化的历史轨迹,对于蓬勃发展的清代词学而言尤其如此:从清初云间派词学家对它的浅层接受,到清前期浙西词派在继承其理论的同时根据自身需要对其进行概念偷换,再到清后期常州词家为调和词学内部"言志与缘情"、"守律与破律"、"雅化与俗化"三对矛盾,对该理论进行了合理吸取与深化,并通过"意内言外"的词学理念,完成词体最终的复合建构;这一漫长的过程《词源》作为一个参照系和理论源,对清代各时期各流派的词学思想产生过程度不同的影响,并最终促成了词学向诗学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石硕 《思想战线》2011,37(3):110-115
"碉房"是古人在记述川西高原地区建筑时创制和使用的一个词,是相对于"碉"而产生的一个概念。在今天有关青藏高原碉楼的研究论著中也常涉及此词,然人们对此词的理解各一,或望文生义,或将其与"碉"混为一谈。那么,"碉房"究竟是"碉"还是"房"?它与"碉"有怎样的区别与联系?这均是目前青藏高原碉楼研究中需要正视和澄清的问题。以史籍记载为基础,对"碉房"一词的来历、内涵及其与"碉"的区别进行梳理与探讨对解决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乔丽英 《思想战线》2011,37(5):49-52
"反思性"是吉登斯众多学术著作中极为重要且极为核心的概念,这一思想首先体现在他的结构化理论中,并成为解释当代社会制度逻辑的方法论基础,具有重大意义。然而这一思想却并未得到深入系统的研究,因此对结构化理论中的"反思性"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就成为一种必要。这种"反思性"思想是立足于共同知识的一种对行动的反思性监测,这种结论的得出,主要奠基于对结构化理论中的三个核心概念即"结构"、实践意识与共同知识三者之间关系的清楚认识。  相似文献   

11.
"影响"一词乃是当今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使用得再频繁不过的一个词。当下的人们在频繁使用该词的过程中,却往往忽视了其产生的特定古籍来源及其涵义所指。通过文本梳理,我们发现"影响"一词的观念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管子》、《荀子》及《庄子》三部著作中。当时,"影响"一词运用的语境是与王者治理臣下及民众的特定目的联系在一起的。系统追溯"影响"一词形成的思想源头,考证其所蕴涵的古典内涵,解读其所具有的思想蕴涵,对于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或有重要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2.
"金砖四国"是指、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ha),因这四个国家的英文名称首字母组合而成的"BRICs"一词,其发音与英文中的"砖块"(bricks)一词非常相似,故被称为"金砖四国"。由美国高盛集团经济师奥尼尔(o’neill)在2001年首次提出。这四国中,巴西被称为"世界原料基地",俄罗斯被称为"世界加油站",印度被称为"世界办公  相似文献   

13.
叶宁 《求索》2012,(7):92-94
我国大陆学界将清末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称为"洋务派",而台湾则没有洋务派的称呼。文章对"洋务派"一词在不同时期的认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梳理,系统阐明了"洋务"一词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解放区史学研究中对于"洋务派"一词的使用情况,并认为"洋务派"一词的最终确立和普及则是在建国之后。  相似文献   

14.
“园”的意思 ,一是指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地方 ,词如菜园子、花园儿、果园、园艺等 ;二是指供人游览娱乐的场所 ,词有公园、动物园、游乐园、大观园等。“圆”义大致有八 :一为圆周所包围的平面 ,词如圆柱、圆桌、圆台等 ;二为圆周的简称 ,词如圆周率等 ;三为象球的形状 ,词如滚圆滚圆、滴溜圆等 ;四为圆满、周全 ,词如话说得很圆、事做得很圆等 ;五为使圆满、使周全 ,词如圆场、自圆其说等 ;六为我国的本位货币单位 ,也作元 ,词如十圆 (元 )等 ;七为圆形的货币 ,也作元 ,词如银圆 (元 )、铜圆(元 )等 ;八为姓的一种。比较“园”和“圆”…  相似文献   

15.
“民心可用”、“师夷长技”和“三占从二”三词,是鸦片战争时期同时提出代表三个不同层次的富强救国的最早思想素材。"民心可用"是林则徐在广州禁烟运动和抗英斗争中对人民同仇敌汽反抗英国侵略者的情  相似文献   

16.
一 关于“稳健性”概念几种不同看法 “稳健性”在西方会计文献中,经常用来表达会计稳健的词 有三个:“conservations”、“conservative”和“prudence”。我国的 会计学者一般把它们相应地译为“稳健主义”、“稳健”和“谨 慎”。尽管这三个词在词义上有细微差别,但在现实中,会计文 献上对这三个词没有做出详细的区分,而是将它们的意思都集 中地统一为:对待会计中的不确定性,应持小心、谨慎,倾向于悲 观的态度。换而言之,在会计处理时认为正在产生风险的发生 的可能性要大于…  相似文献   

17.
"群众路线"思想具有三个构成要素,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共产党的领导,这三个要素恰好符合儒家民本主义思想的三个本质特征:"民"为根本目的;"民"具根本力量;"民"需"君"与"师"。民本思想中暗含的一个理论前提是人民不能实现自我统治、自我管理,这意味着人民在政治上需要领导者和管理者,但民本关注的不是少数政治统治者的产生和执政的方式(民主的或专制的),而是对统治者以及民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民本"与"民主"之间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二者的逻辑重心并不在同一个理论层面上,将两者对立的观点实际上是偷换了"民本"与"专制"两个概念的内涵。民本与专制的结合是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并不是逻辑的必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两大基本特征在"群众路线"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两个特征是"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的监督",它们在一定意义上是"民本"和"民主"两种思想观念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在词的诸多别名中,曲子词、寓声乐府、歌曲等着眼于词的音乐特性;长短句、语业、绮语等立足于词的文学形式。其含义均明确单纯。“诗余”一名则不然,历来众说纷呈。我以为,这主要是因为“诗余”一名源于一种词学观念,与词学理论有着天然的联系。词学观念的变化,词论家不同的词学观,必然导致“诗余”一名释义的分歧。这便历史地赋予“诗余”以双重含义: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是词的别名;作为一个词学概念,它在某种程度  相似文献   

19.
<正>首先祝贺《国家治理》创刊,非常荣幸能够参加创刊启动仪式,并和大家一起交流。刚才忠杰主任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对治理现代化做了很好的诠释,对我很有启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词,一个是国家治理,一个是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把时间放在1978年以后,即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历程当中,来对这个问题进行考量、诠释和理解。1978年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主要是解决把"蛋糕做大"的问题,所以小平同志讲发展才是硬道理。从国际上讲,我想借用大卫·哈  相似文献   

20.
《资本论》三卷本出版后,西方社会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主流学者无论如何不能接受马克思的理论或结论,因此他们改变了意欲以沉默致《资本论》于死地的作法,掀起了大规模、长时间、全面彻底地批判与否定《资本论》的浪潮;一些信仰或同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者,在为马克思和《资本论》进行辩护的同时,则试图通过"改造"马克思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原理最终达到"超越"《资本论》的目标。本文简要归纳了西方学者"改造"与"超越"《资本论》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并论证了这一尝试的实质及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