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腐败问题,是自古以来都存在的政治难题,中国共产党作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执政党,历来重视腐败问题,对各类腐败现象采取高压打击,零容忍的态度,积极地与腐败作斗争,保持党的纯洁性.这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十八大以来,中共更是全面地分析了目前我国的腐败问题以及反腐形势,在反腐政策上提出了更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反腐政策、反腐观念和反腐措施,强调了依法治国的思想,表现出要在法治的基本上建立起中国目前阶段所需要的新反腐政策体系的动向.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文化建设,将推进法律文化、法治文化的研究。法治文化是指包含民主、人权、平等、自由、正义、公平等价值在内的人类优秀法律文化类型;法治文化由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组成,前者包括法律规范、法律制度、法律组织机构、法律设施等,后者包括法律心理、法律意识、法律思想体系。法治文化就是法律的意识形态和与其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组织机构。一般来说,观念支配行为,思想决定行动,而良好的制度和规范又影响和塑造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体系。法治文化建设就是制度性文化建设与观念性文化建设的结合和互动。法治文化建设既应该高度重视法律制度的建设,也要高度重视对公民观念的塑造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林宇清 《法制与社会》2013,(14):143-145
十八大以来,网络反腐又开始新一轮的博弈,越来越多的腐败事件在网络中进入公众视野,社会的反腐败工作表面上得到大力推进,犹如经济危机前夕市场的虚假繁荣,实际上网络反腐中存在的诸多漏洞不可小觑。本文根据实际调研与理性分析,就网络反腐的现状,网络反腐对建设法治社会的正负面影响进行深入探讨,最后提出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中如何进行网络反腐的建议。如建立健全关于网络信息收集举报的相关法律制度;建立以网络为起点的电子信息公开平台,架起网民和政府部门的连接;提高举报信息的质量和数量;建立新闻媒体和司法独立等。  相似文献   

4.
"网络反腐是检察系统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检察工作的一个重要机遇。检察机关应该积极正视这些现象,充分地运用好网络反腐,并引导网络反腐走上法治的轨道。"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检察院检察长徐安的话代表了检察机关对待网络反腐基本态度。面对网络反腐这把"双刃剑",检察机关绝不可能在消极应对  相似文献   

5.
法律信仰对于中国的法治建设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与西方不同,中国的法律文化观念深受传统礼法道德文化的浸润.传统文化对法律信仰的形成既有消极影响又具积极作用.因此,在法治建设过程中,法律信仰的构建应注重表达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价值意义,充分考虑人们的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6.
法治与文化在长三角这个特定场域中交融而成具有区域特点的法治文化。在外力冲击与内生因素影响下,长三角区域内同质性法治文化与异质性法治文化并存,私法文化动力较足;现代型法治文化与传统型法治文化同在,社会治理注重城乡平等;建构性法治文化与进化性法治文化共生,法治生长以自然变迁为主。受行政区划、利益保护的影响,长三角的制度文化滞后于法治观念,平等与自由竞争受制于区间行政权力,法治建设进程中基层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不足,法治文化内部尚存差异需要协同以形成合力。因此,在社会变革时代,长三角区域法治需要坚持以理性法治文化生长为主要目标,强化政府、非政府组织、私权主体的多元参与,以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的过程法治化,促进区域内法治文化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健全完善的法治体系是国家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法治文化建设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树立巩固法治观念,加快法治文化建设,有助于各项事业的顺利进行。本文围绕法治文化建设,明确了法治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分别对法治文化建设的方向以及路径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8.
关于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或行为方式,包括人们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法治文化是法治的灵魂和源泉,是法治社会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要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离不开法治文化的支撑。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一定要将促进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努力适应法治文化建设的要求,为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法律科学》2015,33(1)
全球化的发展、国家法治的统一性,都不可能消灭法治文化的区域特质.在一个统一的甚至是大一统的国家,尤其是大国和多民族国家,完全可以形成不同的区域法治文化.区域法治文化与国家法治文化之间、不同区域的法治文化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区域法治文化的发展前提是不同法治文化的共存,发展动力是法治文化之间存在的冲突和张力,发展方法是不同法治文化的整合.不同法治文化整合的结果,必然是既富有区域本土特色,又彰显现代法治精神,在国家法治统一与区域法治个性中不断磨合,不断推进区域法治文化的形成、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导致公共政策合法性供给的"广场化",一切公权力的运行都必须面临公众的监督、评判和检验,当体制内反腐的动力不足或公信力流失时,"体制外"的网络反腐就会火爆登场。然而,网络反腐是一柄"双刃剑",它在推动反腐进程的同时也存在偶然性与迸发性、反腐旗号下的多重动机和目的、理性与非理性的错杂交织和随机性的非程式化路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当下社会转型和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并可能导致一定的风险。对此,应以制度反腐替代"运动式"反腐,建立官民对接、开放参与的反腐制度和机制,提升网络公众的理性精神和参与能力,强化司法在反腐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把网络反腐纳入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11.
我国网络文化市场发展体量大、速度快,对其监管具有经济管理和意识形态管理双重属性。随着国家全面依法治国和治理现代化的深入推进,我国网络文化市场法治化监管的基本框架得以形塑,并释放着建构价值。然而,网络文化市场法治化监管在实践中还面临法律依据不完善、监管理念转型难、政府监管待优化、监管生态建设不足等问题,因此需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构建缜密完善的法律体系,持续推进监管理念转型,着力强化政府监管,构建良好的监管生态。  相似文献   

12.
法治视野下的网络反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反腐法治化建设的宪政意义在于它是电子民主时代公民参政权的重要展现。参政权作为宪法及法律规定的现代社会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在于确认和保障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及社会事务的管理,监督和抑制权力滥用及其腐败。电子民主时代,网络参政拓宽了公民民主参与的渠道,公民参政权的实现变得切实可行。网络反腐法治化有利于公民参政权的落实,进而有力地推进民主监督制度的发展。网络反腐法治化的基本理念包括公众参与、规范统一、网民保护、信息公开,而建立健全网络反腐的法律制度,保护并激励网络举报人是其法治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行政法律文化是行政法治的灵魂,一个国家的行政法律文化,直接影响着该国行政法治的水平。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的行政法律文化正处在由传统到现代的历史性嬗变过程中,即由权力本位逐步在走向权利本位;管理行政理念正在让渡服务行政理念;行政法治理念亦在渐渐取代行政人治理念,责任政府理念、民主政府理念、诚信政府理念等已成为民众的内心渴望和追求。现代行政法律文化逐步形成,并进一步繁荣、发展,推动着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我国行政问责经历了一个从权力问责到制度问责、再由制度问责趋向法治问责即问责法治化的过程。问责法治化不等于问责制度化,问责制度化是问责法治化的一种表象。我国行政问责法治化对推进法治国家建设、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加强公民权利保障和完善反腐倡廉机制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行政问责法治化的基本理念应包括公众参与、规范统一、程序公正、权责一致、救济有力五个方面,其中公众参与理念是核心。  相似文献   

15.
The negative and corrosive impacts of corruption in the fields of economics, politics, and law are widely discussed. Less understood are the potentially negative impacts of anti-corruption struggles and strategies themselve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case study of Brazil's ‘Car Wash’ (‘Lava Jato’) scandal from a legal and political perspective. Although the subsequent Operation Car Wash investigation was widely regarded as remarkably successful, supposedly buttressing the rule of law through high-profile prosecutions of leading politicians and businesspersons,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legal due process, wider constitutional law, and the political process were undermined. While the use of media leaks to strengthen the investigation proved tactically successful, when coupled with new legal instruments it undermined the presumption of innocence and contributed to a climate in which political and legal debates themselves became increasingly subordinated to simplistic polarizing anti-corruption discourses, thereby undermining an already fragile political and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6.
马忠法  葛淼 《河北法学》2020,38(1):2-19
国际秩序建立在国际法律制度基础之上,新格局之下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需要相应的良法善治。以西方宗教文化为精神内核的当代国际法,面对人类当下存在的公共问题,已经难以做出有效应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理念正是充分吸取了中国传统“和”文化的有益成分,对现存国际法治基础理论给予了补充和创新,对人类未来国际法治建设给予指导,因为“和”文化完全不同于西方“利”文化,更有助于实现不同文化、文明的和解和共荣。  相似文献   

17.
略论中国传统诉讼审判的判决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诉讼法律文化极具特色,与此相适应,中国传统诉讼审判的判决依据表现出特殊的风格.其判决依据主要有依律判决、判例与类推判决及依情理和礼判决等.对此作一分析研究,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传统诉讼法律文化的理解,并吸收借鉴其中的有益部分为当今法治建设所用.  相似文献   

18.
法制现代化的文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的“人治”型社会向现代的“法治”型社会转变的历史时期,如何处理和看待现代法制与传统法律文化之间的关系是我国法制现代化模式选择面临的重要课题。对于传统法律文化资源,要有所扬弃,弘扬优势,趋利避害,乃是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郝耀武 《行政与法》2007,(3):104-106
法律文化是指人类在法律社会实践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积淀下来的世代相传并不断创新的有关法律现象的总的认识和实践经验的结晶,它是法律制度存在、发展、并使其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法治现代化的精神资源。法律文化的实质内涵在于:它是以保障和维护公民根本利益为核心目标的价值体系、以确立社会和谐为基础的理想价值体系和以保障公正确保法律安全为目标的社会心理价值体系。构建现代法律文化需要强化民本立法思想,确立司法职业化,加强法律人的职业导引作用,促进公民自觉守法和良性心理反馈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目前反腐败方面最重要的国际法律文件,它筑起了一道强大的国际反腐法律强网.实现对腐败犯罪的引渡是国际反腐败的一种自然延伸.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关于引渡的规定既是对缔约国的要求,也是各国进行国际合作的有效路径.为了实现对腐败犯罪的引渡,接受"死刑犯不引渡原则"则是我国的上上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