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民间法司法运用进行研究,其目的在于指导实践。目前,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有关民间法运用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加强相应的制度建设,主要包括立法应进一步明确民间法的法源地位并加强民间法司法运用的程序建设、建立健全案例指导制度、建立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民间法的规范化整理并建立健全司法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2.
与法律一样,民间规范司法运用也需要一套有效制度才能充分发挥可能的价值功能。制度问题贯穿于几乎所有社会科学中,民间规范司法运用制度实践应当具备的若干制度意识与问题,需要在与其他社会科学既有制度问题研究比较基础上,才能发掘、改进、丰富和完善。在与政治学中规范制度主义比较基础上,本文初步探讨了民间规范司法运用制度实践的五个基本问题域。  相似文献   

3.
民间规范司法运用核心概念和术语的界定与运用缺乏一致性,应当在理论凝练和实践洗炼中形成内涵明确、外延确定的核心概念群。无论"民间规范司法运用"还是"民间法司法运用"都是成立的,但前者主要指称分析性司法概念之下的诸种民间规范司法运用过程,后者用来称谓除前者之外的民间规范司法运用过程。由于民间规范的发掘、发现和整理工作在民间法研究中的基础性地位,分析性司法概念在司法过程中的主导性质,应以民间规范而不是民间法来称谓其运用于司法的整个过程,即"民间规范司法运用"。  相似文献   

4.
第六届"民间法.民族习惯法"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师范大学召开。从本届年会收录的论文来看,目前中国民间法、民族习惯法的研究主要是民间法、民族习惯法的本体论,民间法、民族习惯法的司法适用,民间法、民族习惯法与纠纷解决机制三个方面的问题。本年度民间法、民族习惯法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最新成果基本能够较为全面清晰地展示了研究的理路和脉络。但是,民间法、民族习惯法的司法运用和民间法、民族习惯法与纠纷解决仍然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民间法研究在中国方兴未艾,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向就是研究民间法参与司法过程的方式.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方向上的研究大多将法律单纯视为解决纠纷的机制,而忽视了法律解决纠纷的特殊方法,从而将民间法参与司法过程的问题简单化.本文试图基于司法过程的内在逻辑,提出民间法应用于司法过程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6.
民间法是现代法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这一判断已成为学术研究的基本共识之一。对民间法在司法过程中功能的研究,是民间法研究中非常重要的研究域,既有的民间法司法进入研究主要是在法理/法哲、国家法民间法和民间规则的识别程序、机制等进路/路径上推进的,这三种研究方式由于缺乏微观和类型化视角,没有能真正地洞见到民间法发挥的实际功能,也不够学术化。通过类型化研究,发现民间法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的实际功能主要表现在:影响当事人前见、提升法官的事实建构能力、作为裁判依据、增强裁判文书和执行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7.
美国司法界在判例法传统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司法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对司法程序及司法记录的知情权得到保障,并通过利益衡量机制对公众知情权进行了必要的限制.但是信息时代背景下远程公开方式对美国传统的司法信息公开制度带来了挑战,在各方争论中,美国司法界采取有限制的远程公开思路,按照信息内容、案件类型区别公开,并利用XML技术对敏感信息进行识别、处理.当前,我国的司法信息公开制度处于传统司法信息公开与远程司法信息公开交错发展的新阶段,传统司法信息公开尚未建立健全,远程司法信息公开的挑战却又如期而至,因此美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8.
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实施给司法工作带来深刻影响。广西司法机关从转变执法理念、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及改善执法条件等方面,积极应对新挑战。从目前的实践状况看,两法贯彻实施过程中各项司法工作态势平稳,但仍存在执法方式滞后、人案矛盾突出、执法能力不适应、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司法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对此,应当从执法理念、执法方式、执法机制、执法能力、司法保障等几个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一直是我国信访案件的主力军。这既是司法救济制度的尴尬,也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涉法涉诉信访案件高发有其特定的客观因素和深刻的主观诱因。现有条件下,完善司法救济制度,提高司法的公信力;加强外部监督,杜绝腐败现象;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信访功能是适合我国转型期需要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0.
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刑事司法保护是我国融入世界经济循环的客观需要。从我国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的现状来看,有关方面在此问题上需要切实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并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知识产权刑事立法、司法力度;2.加强知识产权信息管理;3.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的鉴定制度;4.公安机关在办理知识产权案件过程中应积极开辟案源,广泛收集有关会计资料。  相似文献   

11.
民间法司法运用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民间法引入司法审判,首先面临的一个前提性的问题是对民间法司法运用的价值进行论证。司法的场域运行表明民间法在司法中强有力的存在,与此同时,由于和谐社会命题的提出以及对司法解决纠纷功能的重视,民间法司法运用的价值不是被夸大了,而是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在司法实践中,民间法的价值具体体现在:有利于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有利于实现案结事了,推进和谐司法;有利于顺应主体社会生活的权利要求,维护法律权威;有利于实现有效的社会治理,达致善治。  相似文献   

12.
案例指导制度是对我国成文法的必要补充,有助于实现司法统一,司法公正。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建立案例指导制度的基本条件.应尽快构建相关制度和机制,抓紧实现推行。从目前各地人民法院实行案例指导的实践看,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应尽快修改完善《关于加强和完善案例指导工作的若干意见》,正式确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案例指导制度。  相似文献   

13.
检委会工作中存在检委会组成人员配备不合理、办事机构和办事人员不落实、检委会工作制度规范化建设不足以及检委会决定的执行缺乏监督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切实加强检委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检委会办事机构,加强检委会制度建设,完善检委会决定的督办机制,以切实提高检委会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与效率化.  相似文献   

14.
法律解释的民间法面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法制现代化的背景下,基层司法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国家法律与乡土逻辑的冲突,这成为当前建设农村法治的瓶颈问题。为缓解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冲突,需要在司法的层面上明确民间法司法适用的条件、场合与方法,从而使法律解释具备本土化的民间法面向,这对于通过司法支持基层自治、通过司法审查制约民间法的合法作用、缓解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冲突和紧张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在立法上、制度建设上和实施过程中均存在着一系列问题,特别是检察机关无法对行政执法机关"不移送"情形实施法律监督,影响了衔接机制的顺畅运行。因此突破检察机关在衔接机制中履行法律监督的法理障碍,对"行刑衔接"机制在立法上予以完善,并建立健全行刑衔接的检察监督机制和相关的制度平台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6.
法官司法能力是指法官运用法律解决和处理各种案件的本领,是法官运用法律解决和处理各种案件时应该具有的能力类型。法官司法能力建设的指导原则是符合审判工作的特有规律;因地制宜,重点突出,循序渐进,法官司法能力建设的具体途径与方法是加强学习、实践、考核与保障。  相似文献   

17.
加强参政党的制度建设,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要求,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论进行建设。参政党制度建设可以包括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工作制度、工作联系制度、支部工作制度、人才培养制度、参政议政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由于学者们所秉持的立场不同,对民间法的法源地位的阐释也就不尽相同。从法治发展及其宪制化过程来看,各类民间法的法源地位发生了内部分化,成文化的民间法是法律的正式渊源,而习惯法和准成文的民间法是法律的非正式渊源。基于司法立场的法律渊源理论为法官法源提供了大致的方向,也一般性地规定了民间法的法源地位,然而民间法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境遇时有差异,一定程度地说明了法律渊源理论只能以静态的方式为民间法司法运用提供实体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环境公益诉讼在保护环境、维护公共利益方面有着重要地位.通过分析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环境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发现其实践运行中的诉讼主体资格、司法能动性、纠纷解决方式、责任承担方式等问题,以此提出完善原告制度、举证制度、审判模式、制定禁止令、丰富责任形式、奖励机制、第三方监督执行等法律规范层面的制度建议和环境司法专门化、司法能动作用、专家司法咨询、司法信息共享等司法实践的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20.
建立健全创先争优的制度机制,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基础工程,可以不断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先进性的制度化、规范化进程,是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根本保证。建立健全决策、教育、激励、"一诺三评"、管理的制度机制对于确保创先争优活动有章可循,基层先进性建设沿着科学发展轨道扎实持续地推进十分重要。新形势下建构创先争优活动制度机制:必须搞好顶层设计,科学勾画制度机制建设的蓝图;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建构制度机制的针对性;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确保建构制度机制的有效性和必须勇于破旧创新,建构与时俱进的制度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