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论“港人治港”胡林辉我党我国政府依据邓小平的思想制定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对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并把它具体化、法律化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当中,把它作为香港特区筹组、成立和运作的指南。由于“港人治港”对港人、国人来说都是一次崭新的政...  相似文献   

2.
“九七”回归,香港社会的“变”与“不变”张广芳一、“九七”回归,香港社会的“变”随着“九七”香港主权回归倒计时针一分一秒的推移,1997年7月1日零时很快就要来临。在这一历史时刻,中英双方将庄重、严肃地举行主权交接仪式,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华人都会庆祝...  相似文献   

3.
“香港文化形态”评说的评说要进行香港文化研究,首先接触到的问题,便是对香港文化形态特征的界定。如何界定?众说纷坛,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一是“将其文化形态称之为‘殖民地文化’”[1];一是从方‘香港文化是岭南文化与外来文化结合而成的特殊文化”,“从大文化形态看,它属于海洋文化”[2];还有一种便是深圳市特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杨定海副研究员的观点,他称香港文化“是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华洋杂处、中西交汇、多元发展的文化形态。”[3]乍看起来,这三种观点都言之凿凿,各不失为一家之言,然细加推敲,前二说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4.
一、对“九七”前后香港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纵观香港进入90年代的社会经济表现不难看到:第一,香港社会经济之所以能在逆境中前进,是因其“比较优势”的存在而保持坚韧活力。面临“九七”这个历史性转折,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非经济因素所造成的“冲击力”将是明显的。第二,香港经济的国际性,决定了它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围因素的制约,其趋势取决于一系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一)从国际因素分析。世界经济格局正在重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正在复苏,这为香港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9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5.
所谓“港独”,是少数人闹“香港独立”而没有,一大民意基础的“茶壶风波”。自从香港回归祖国后,这些“港人”对回归后“一国两制”的成功实施以及两地关系的发展和深化视而不见,对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却刻意放大,比如:“双非”孕妇赴港生子占用香港资源;内地人到香港购物提高了香港的物价以及不文明的举动等,尤其让他们不爽的是中央政府对香港内部事务的“干预”。  相似文献   

6.
《瞭望》1995,(17)
香港的明天取决于港人自己──香港各界纪念香港基本法颁布五周年本刊记者今年四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颁布五周年。香港基本法将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用法律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寄语:深圳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1995年12月5日至7日在深圳考察时再次强调,深圳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他指出,深圳除了要继续发挥“窗口”作用、“试验场”作用,对内地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之外,还要发挥新的作用,就是要在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和保持香港繁荣稳定方面起促进作用。江泽民总书记要求深圳要发展高新技术。关于共同富裕问题,他指出,将来在很长一个时期内,始终香港是香港,深圳是深圳,内地是内地,这个区别都还要存在。有些人却往往把“共同富裕”误解为一种…  相似文献   

8.
香港回归祖国,为深港经济合作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前景。其中高科技方面的合作,已日益成为深港两地经济繁荣的共同需求。一、深港高科技合作的可能性1.深港两地长期的经贸合作,扩大了“香港因素”在深圳的影响和“深圳因素”对香港的影响,从而逐渐形成了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  相似文献   

9.
香港回到祖国怀抱转眼一年多了,种种事实充分表明,中央政府坚决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政策,令国际社会叹服,广大港人信赖,两地经济合作也由此揭开了新的篇章。合作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香港毗邻广东,港粤之间历来关系非常密切。香港在结束156...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98,(26)
香港特别行政区长官董建华谈创造香港更美好的明天香港回到祖国怀抱一周年在即,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就特区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的落实,香港经济面对的困难与未来发展,香港与内地的关系等问题发表了谈话。香港特区与中央政府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11.
香港“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意义和实效郑计划一、我党第一代领导人的“长期利用”香港思想探源1949年开国大典,新生的人民政权严正宣布,废除历届政府与外国签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而香港问题纯属三个不平等条约所致。1949年10月24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广州...  相似文献   

12.
香港回归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97年7月1日零时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不少人对香港提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现在,对提得比较多的试作一点解释。1有人说香港是被迫割让给英帝国主义的,有人说是租借的,哪种说法正确?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对香港的概念没有搞清楚。香港,最早只是香港岛上一个村庄的名称,后来成了全岛和全地区的称呼。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联合声明第一款载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收回香港地区泡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以下称香港)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从中更可看出,香港同香港岛是两回事;香港岛只是香港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深圳的最明显的优势就是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这是任何其他地区所无法取代的。十年来,“香港因素”对深圳经济的发展一直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在“九七”临近及“九七”以后,这种作用将更加明显。江泽民总书记在八届人大会上对广东代表说,广东的经济发展水平愈与香港接近,愈有利于香港在回归后继续保持稳定和繁荣。我认为,这就是广东、深圳今后10年、匕隼发展的着眼点。我们在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时,必须充分考虑到“香港因素”的作用及意义,政策选择应该定位在使深圳的经济发展水平更加与香港接近,而大的思路应该是:以大开放促…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对香港回归的卓越贡献金钊香港回归是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第一代领导人的未圆之梦、未竟之业。作为当代中国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爱国主义者,邓小平在香港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一邓小平在第三次复出后,以抓住有利时机“解决香港问题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香港信用等级被评为A 欧洲最权威的信用评估机构伊博卡(IBC)公司最近将香港信用等级列为此,这是香港获得的最高信用等级。评估认为“97”香港主权过渡将平稳完成,香港信用的主要优势将得到保持,经济实力将继续增强。香港多位富商筹设“香港明天会更好”基金会据中通社8月16日电,包括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等多位世界级富商,正积极筹设“香港明天会更好”的基金会,协助宣传推广“东方之珠”的成就及形象,协助香港凭其自身的优势及其独具的中国因素,吸引外商扩大投资。J包香港失业率仍在微升港府统计处8月17日发表的劳动人口统计…  相似文献   

16.
1996年11月,上海企业人事管理考察团一行6人对香港人才中介公司(俗称“猎头公司”,以下借用此名)情况作了专题考察。在港期间,我们先后与10家猎头公司经理进行了座谈,使我们对香港猎头公司的概况、运作特点及其存在、发展所依赖的社会文化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香港猎头公司运作的一些思路,对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探索建立具有高素质的职业化、市场化的经营者队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香港“猎头公司”的特点目前国际经理市场的交易形式一般分为直接和中介交易两种,直接交易既包括企业在国际、国内的交流或合作中发现的人才并聘…  相似文献   

17.
﹃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香港回归百日记●张铁钢大约15年前,邓小平向撒切尔夫人解释“一国两制”构想时,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即香港回归中国后,“马照跑、股照炒、舞照跳。”时隔12年,一位长期负责香港事务的中国官员对香港同胞作了一场很精彩的演讲:到了...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97,(27)
坚持﹃一国两制﹄方针维护香港繁荣稳定1997年7月1日,香港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从这一天起,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摆脱殖民统治,回到祖国怀抱,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中华民族百年耻辱得以洗雪,香港同胞和内地同胞得以团圆,邓小平同志“...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在香港的成功实践○林庭芳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百年耻辱一朝洗雪。邓小平同志创造性提出的用“一国两制”科学构想解决港澳台问题,率先在香港得到了成功的实践,变成了现实。一、邓小平同志经过深思熟虑提出的“一国两制”科学构想,...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98,(26)
香港新机场将正式启用●本刊资料室位于香港赤角的香港新机场(见本期封面图片),已被香港特区政府命名为“香港国际机场”,将于今年7月6日正式启用。江泽民主席赴港出席香港回归一周年庆祝活动期间,将出席香港新机场揭幕典礼。香港新机场于1991年开始设计,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