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02年4月17日,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交通肇事案庭审中首次有侦查人员出庭作证,此举被誉为“新中国的第一次”。这之后,山东、天津等地也相继进行了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探索。公安、检察、法院各方人士,及法学界的专家学者,就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合理合法性、可行性,以及实际操作的种种要求,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近几年来,警察中的侦查技术人员、刑事技术专家,已经作为专家证人,频繁出现在证人席上。但长期以来,由于制度上和历史上的原因,以书面的证人证言代替证人出庭作证,法官通过听取控辩双方宣读的证人证言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这种做法已成为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的惯常做法。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证人平均出庭率仅为3%至5%。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警察中的侦查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贩毒案件时,不再采纳侦查人员的“情况说明”,而是要求侦查人员直接出庭作证。日前,承办该案的侦查人员出庭接受了控辩双方的当庭询问。(据《法制日报》) 人们也许要问:警察是证人吗?警察也要出庭作证?从国外的情况看,警察出庭作证极为普遍。时至  相似文献   

3.
就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有关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副教授、法学博士樊学勇。 记者:您如何看待在我国实行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问题? 樊学勇:1996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改革了我国刑事审判方式,在保留职权主义作法的基础上,大量吸收了当事人主义的作法。改革后的审判方式更强调控辩双方对抗、法官居中裁决,强化了控诉方的举证责任,并允许辩护方对控诉方的证据充分质证。与这种审判方式相适应,在我国实行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已成为必要。 而且我认为应该在证据立法中全面确立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理由如下: 1.是新的审判方式形式上的要求。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改革了庭审方式,大量吸收了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的作法,当事人主义的庭审方式的核心是排除传闻证据,实行交叉询问的方式进行人证调查,其首要前提是证人出庭作证。侦查人员作为勘验检查、扣押笔录等重要证据的制作者,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诉讼特别是反贪案件中证人出庭率低,主要是证人不愿出庭和证人不敢出庭。新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规定了证人强制作证的义务和特定关系证人的免证权利、侦查人员作为证人出庭作证以及司法机关对证人人身保护等,但还有待于完善。为改进证人出庭工作,应建立完善的证人利益补偿机制,建立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促进立法以增强对打击报复出庭证人行为的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5.
警察应以证人身份出庭作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通说中的证人概念是:“证人是指除当事人以外了解案件情况并向公安司法机关作证的诉讼参与人。”也就是说,证人必须是诉讼参与人之一。而诉讼参与人,“是指除专门机关依其职权办案的人员以外,享受一定的诉讼权利并承担一定的诉讼义务而参加诉讼的人。”由于公安机关侦查人员是专门机关的工作人员,因此证人的范围就不能将侦查人员包括在内。因此,在我国,警察出庭作证不仅在实践中十分少见,而且在法律上和理论上没有根据。依照上述对证人的定义,侦查人员不是诉讼参与人,当然就不能成为证人。这样,警察是否应当出庭就成了一个在实践中和理论上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立法缺陷、体制制约、观念落后是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主要障碍。构建我国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应明确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义务及其具体范围以及例外情形,完善侦查人员作证的程序性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新刑事诉讼法将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写入法律,填补了长期以来我国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法律空白。将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写入刑事诉讼法将预示着我国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上都将迈出新的一步,由于新写入的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尚未成熟,刑事诉讼法对于其规定尚较笼统,需要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本文将对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基本概念、法律依据,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重大意义、面临的新问题、解决的方法与对策进行阐述,以期对司法实践工作有益。  相似文献   

8.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第五十七条和一百八十七条规定了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警察作证的适格性、警察身份的特殊性、警察作证的独特价值决定了建立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构建我国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应明确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含义和身份、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制度适用的案件范围、侦查人员必须出庭作证的情形、出庭作证的例外及出庭形式。  相似文献   

9.
侦查人员不应出庭作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侦查人员不应出庭作证·执法实践·专栏主持郭光华□薛宏伟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庭审方式作了很大改动,其中一个突出的方面就是证人一般要出庭作证,以控辩双方质证、讯问的形式对证人证言进行甄别。这是刑事审判方式的重大变革,必将对提高刑事案件的办案质量产生积...  相似文献   

10.
当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刑事证人不出庭作证问题已影响着司法公正和社会正义的实现.针对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完善刑事立法时应明确规定证人拒绝出庭作证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或刑事责任,同时,完善对证人权利的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1.
邱艳丽 《前沿》2007,(7):158-159
证人出庭作证一直是诉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司法公证的保障。但现实社会中,证人不出庭作证的情况时有发生。笔者在客观分析了现象背后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证人出庭作证保障制度的若干构想,包括建立证人保护制度,建立证人经济补偿制度,建立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和证人拒证的惩罚制度,建立证人免证制度的方面,以期有效解决证人出庭作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人员出庭作证有助于控诉犯罪 ,提高诉讼效率 ;有助于侦查机关队伍建设 ,有助于控辩双方平等对抗 ,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利。但要对侦查人员的证人资格进行认定 ,规定侦查人员的作证范围。要转变司法人员的思想观念 ,完善立法 ,理顺公检法三者间的关系 ,加强侦查基础建设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证人出庭作证难是审判实践中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立法上没有确立完善的直接言词原则,导致司法机关对证人不出庭作证的纵容,也使证人不出庭作证成为合法,加剧了证人不愿出庭作证的现象。解决证人出庭作证难的根本方法是在立法上完善直接言词原则,确立直接言词的一般证据规则,明确证人可以不出庭的情况,制定保障直接言词实施的配套程序。  相似文献   

14.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新刑事诉讼法第57条规定,侦查人员就取得证据的合法性问题出庭作证。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在很多国家是个常规性做法,但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非常罕见。侦查人员"不敢作证、不愿作证、不能作证"的原因很多,不仅有思想认识的原因,也有制度层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法律的滞后。新刑事诉讼法把侦查人员出庭作证明确写入其中,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正式的法律依据,是我国立法和司法领域的一大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对新刑事诉讼法中有关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规定进行了简单梳理,并就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意义、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路径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由于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冤假错案,侦查人员出庭作证问题成为了刑事诉讼研究的一大热点。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对于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侦查取证行为、促进公平正义、维护司法权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该制度的推行却困难重重。通过对相关现行法律法规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侦查人员出庭作证的确存在某些立法缺陷,建议《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侦查人员出庭作证问题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刑事案件证人出庭作证难已成为制约我国庭审改革的瓶颈。规范我国关于证人作证的立法 ,避免立法冲突和矛盾 ;强化证人出庭作证的义务 ,明确证人拒证的法律责任 ;健全与完善证人出庭作证的经济补偿制度和细化对证人人身安全的保护机制 ;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等 ,应是解决目前司法实践中刑事证人出庭作证难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宁立林 《前沿》2014,(17):90-92
证人出庭作证是法庭审判、揭露案件事实、维护司法权威、保证程序正义、实现实体公正的需要。作为直接证据的证人证言,对于查获犯罪分子、揭露案件事实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新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与原有的刑事诉讼法的对比,研究分析了证人作证制度的进步与不足,同时,还认真分析了这些规则的立法理由。提出了完善我国证人作证制度的看法和构想。  相似文献   

18.
匡青松 《求索》2008,(8):152-154
证人出庭作证率低一直是困扰我国审判实务部门的难题。由于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原因十分复杂,仅基于证人应当出庭作证的认识提出引进国外的证人作证制度来提高证人出庭作证的比率,难以在真正意义上解决问题。为充分发挥证人证言的证明价值,尽可能发现案件真实,求得最终的审判公正,我国宜建立“攻守结合”的证人作证制度,即一方面,就“攻”来说,我们要积极采取必要措施促使证人出庭作证,另一方面,就“守”来说,直面证人不可能百分之百出庭作证的事实,对证人庭外提供的证言不作绝对的排斥,对证人书面证言的采纳和运用作出规制。  相似文献   

19.
就刑事诉讼而言,保障证人如实作证暨防止证人作伪证是实现“正当法律程序”的关键性内容。如何防止证人作伪证?取证阶段,取证人员要掌握取证技巧,采取高科技手段固定证言;举证阶段要建立证言庭前展示制度,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设立证人宣誓制度;质证中可采用交叉询问、对质询问的方法;认证过程中可采用逐一甄别、相互对比、综合印证等方法。  相似文献   

20.
警察出庭法律地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出庭研究已从探讨其"必要性"转为构建出庭规则。警察出庭的权利和义务是实现警察出庭解决专门性问题之功能的保障。警察出庭的证明目的分为证明案件事实和证明证据可靠或侦查活动合法。警察出庭作证陈述对象包括证明案件事实、证明鉴定见可靠和证明证据收集或者侦查程序合法。警察出庭陈述的证明对象决定了警察出庭作证时的身份是类似于证人还是司法鉴定人。现场勘查人员、侦查实验实施者、负责全案分析的侦查人员和侦查机关鉴定人出庭作证时,其法律地位与司法鉴定人类似。履行见证、监督侦查活动的专家出庭作证时其法律权利义务与证人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