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瞿秋白是党的早期领袖,在中国现代史舞台上展现的是一个革命家的形象。同时,作为一个温文尔雅、博古通今的知识分子,他的风度才华为很多进步青年女性仰慕和暗恋。他在上海大学执教时,丁玲、王剑虹、杨之华都是他的学生。其中瞿秋白和王剑虹、杨之华的情感故事,为他短暂的一生抹上了生动的一笔。  相似文献   

2.
沛菡 《学习导报》2011,(22):46-47
1923年夏天,瞿秋白去南京参加共青团"二大"期间,认识了上海平民女子学校的两位女孩,一位是丁玲,一位是王剑虹。两位女孩给瞿秋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尤其是那位名叫王剑虹的土家女子,不仅人漂亮,还很有思想。1924年1月,他们结婚了。这一年瞿秋白25岁,王剑虹21岁。  相似文献   

3.
丁玲一生接触过许多重要的人物,如鲁迅、瞿秋白、茅盾、冯雪峰、贺龙、向警予等。这些人物给丁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丁玲所说:“许多老同志、老战友,已经与我的生命分割不断,他们的身影总在自己的脑子里活动着,甚至更熟悉,更完全了。”而毛泽东与丁玲的交往,则对丁玲的生活道路和创作思想的形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毛泽东赠给丁玲一首词1933年5月14日,丁玲在上海公共租界虹口昆山路7号4楼,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同时被捕的还有《真话报》总编辑潘梓年。丁玲被押到南京两年多后,看管逐渐松弛,她决定到北平找党的关系。在北平,她请曹靖华写信告诉在上海的冯雪峰。冯雪峰让到南京的地下党员张天翼与丁玲联系。张天翼派他的侄女张若嘉送丁玲去上海,交给胡风安排住下。冯雪峰得知丁玲坚决要去陕北中共中央所在地,便与潘汉年商量,派聂  相似文献   

5.
<正>20世纪80年代读丁玲的《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那像是读瞿秋白的前传。他才华横溢、风度翩翩,与女学生交往进而恋爱、结婚,其间又正是他为革命奔走、被推上赤色狂飙潮头立的时刻,典型的"革命+恋爱"小说标准情节,激越与缠绵,铁血与柔情,难怪要被丁玲写到小说《梦珂》《韦护》中。  相似文献   

6.
正1935年2月24日,瞿秋白在福建长汀县被捕,彼时尚未暴露身份,所以写信给鲁迅求救。瞿秋白为什么会给鲁迅写求救信?他和鲁迅有着怎样的渊源呢?瞿秋白会写信给鲁迅缘起4年前。1931年1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瞿秋白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会后,他因肺病发作而被中央批准留在上海养病。这时,瞿秋白对在上海左联工作的冯雪峰说:"现在我离  相似文献   

7.
鲁迅悼丁玲     
鲁迅早殁于丁玲,怎么能够悼丁玲呢?事情发生在1933年5月14日,丁玲在上海振风学院参加了一个文学座谈会后返回昆山路寓所,被守候的国民党特务绑架了。鲁迅、杨杏佛、蔡元培等人向国民党政府提出抗议,并在中共上海地下组织的协同下,竭力奔走营救,但一  相似文献   

8.
报刊文摘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北上长征时,瞿秋白因病未能随部队同行,只好留在苏区养病。可是不久,竟病得有如半瘫。当时留在苏区的正、副总指挥项英和陈毅,出于爱护之情,决定将瞿秋白秘密送往上海治病。1935年4月,当瞿秋白一行途经福建省长汀县牛庄岭时,竟被国民党军36师逮捕,并将瞿秋白单独一人关押于长汀镇的师部囚室里。瞿秋白遭受严刑拷打,满身是伤,却闭口不言党的机密。当蒋介石知道此情之后,命令师长宋希濂定要“优待”瞿秋白,意在招降。宋便指派少校军医官陈炎冰到囚室专为瞿秋白治伤兼治肺病。陈炎冰是江苏盐城人…  相似文献   

9.
1925年爆发的五卅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反帝革命风暴。在党对五卅运动的领导工作中,瞿秋白“作为党的中央局成员,作为党创办的《热血日报》的主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①。党中央的这个非常确切的评价,可以从《热血日报》创办前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从瞿秋白亲自撰写的发刊辞、19篇社论和若干篇作为补白的“小言”所发挥的战斗作用充分反映出来。顶风破浪创日报自从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本纱厂工人被杀事件发生后,设在上海的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就多次开会,提出了指导斗争的方针、口号和策略,并…  相似文献   

10.
1931年初,丁玲的知己和爱人胡也频被国民政府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枪杀。为了调整心情,丁玲在沈从文的陪同下返回家乡常德小住。胡也频的牺牲,丁玲一直瞒着她的母亲。但她又不时  相似文献   

11.
<正>瞿秋白是中共继陈独秀之后的第二位高层领导人,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长汀从容就义,年仅36岁。在瞿秋白36年的短暂人生中有颇多传奇,1923年夏,他到国共两党创办的上海大学任教,并成为上海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他出众的授课才能"征服"了在上海大学读书的一位土家族女生的芳心,随后,二人开始了一段短暂、传奇的婚恋。她与校长的精彩辩论慑服了同学丁玲  相似文献   

12.
瞿秋白在《多余的话》中曾说,我是一个很平凡的文人,竟虚负了党的名声十来年,“这不是历史的误会是什么呢?”其实瞿秋白作为革命知识分子干部的杰出代表人物走上党的领袖位置并非历史的误会,而是历史的必然。首先说瞿秋白有较高的理论素养,曾留学苏联,对马列主义进行了较深入的学习。其次瞿秋白在推动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中,在反对国民党右派、反对陈独秀右倾错误斗争中,他也是有功绩的,是旗帜鲜明的。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瞿秋白主编的一些党报,《红旗周报》和瞿秋白的关系不是太紧密。《红旗周报》发表瞿秋白的文章不到20篇,且篇幅大都较短。但是,瞿秋白是在1931年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才逐渐开始在《红旗周报》发表文章的,这是瞿秋白在党内遭到批判被边缘化后为重新适应"左"倾中央而做的最后努力。《红旗周报》见证了瞿秋白的努力,最终也以一篇社论和一篇署名文章宣告瞿秋白希望的彻底破灭。而《红旗周报》也在不久后的1934年初停刊。瞿秋白政治生命的基本终结和《红旗周报》的停办,伴随着中央红军的长征,正象征着"左"倾中央极端政策的破产。  相似文献   

14.
1933年7月的一天凌晨,一阵急而响的敲门声吵醒了鲁迅夫妇。他们仔细一听,是瞿秋白。忙打开门,只见瞿秋白夹着一个小衣包,仓促地走了进来,这是瞿秋白第3次紧急到鲁迅家避难了。原来,在上海的江苏省委机关被敌人发觉,牵连到瞿秋白  相似文献   

15.
瞿秋白在36年短暂的人生中,曾经多次来到广东,并与广东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广州是瞿秋白回国后政治生涯的起点。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会议上,瞿秋白赢得了共产国际、中国其产党各方人士的信任、尊重与认可。瞿秋白多次南下广州,也催生了他与王剑虹的那段不寻常的师生恋。  相似文献   

16.
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以后,瞿秋白因受王明路线的打击,被迫离开党的最高领导岗位暂时避居上海,至1934年初离沪赴瑞金.在沪三载,是秋白展示文学才华和活动的黄金时期.他与鲁迅一道,为我国现代文艺特别是三十年代革命文艺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鲁迅称秋白为人生知己.现代文学史家李何林先生在他的学术名著《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中,把瞿秋白和鲁迅并尊为“现代中国两大文艺思想家”.茅盾在一首诗中,也曾说:“左翼文坛两领导,瞿霜鲁迅各千秋”,充分肯定了瞿秋白在三十年代左翼文艺运动中的领袖地位.  相似文献   

17.
文痒 《党史纵览》2000,(1):9-11
瞿秋白往往给初次见面的女性,留下或多或少的错觉。 丁玲曾十分生动地描述了她与好友王剑虹第一次见到瞿秋白的印象:“瘦长个儿,戴一副散光眼镜,说一口南方官话,见面时话不多,但很机警;当可以说一两句俏皮话时,就不动声色地渲染几句,惹人高兴,用不惊动人的眼光静静地膜过来……”尽管她们那时尚不知当时年仅24岁的瞿秋白有着少年被迫辍学、丧母、家破的痛苦经历;也不知他曾游历苏俄两载多的丰富阅历;更无从知道他颇丰的著述,以及在中国共产党中承担的重任,但直觉告诉她们:这个沉静如水的瘦长个“是一个出色的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18.
一瞿秋白研究,首先是以瞿秋白著作为依据的。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就义后,鲁迅先生为了纪念亡友,抱病将瞿秋白在上海期间翻译的马列主义文艺理论和高尔基作品约80余万字,编成了上下两卷的《海上述林》,以“诸夏怀霜社”名义出版。诸夏怀霜,即中国人民都在深...  相似文献   

19.
史学界历来有一种共识:1931年中共六届四中会议上,由于共产国际代表米夫支持王明等宗派小集团上台,瞿秋白被逐出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一直到1934年初瞿秋白离开上海之前,他一直未担任党内任何职务,因为王明等人根本不可能给瞿秋白“东山再起”的机会。现根据俄罗斯有关“解密”档案透露,与以上的情况有所不同,瞿秋白曾有直接参加党内工作的机会,而且还有新的工作岗位,当征求他的意见时,但被他“谢绝”。瞿秋白曾被任命为中央苏区中央局9人委员之一。1931年2月10日在上海的时任共产国际远东局委员、中共中央军事顾问组领导人盖利斯写信给别尔津…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二九年二月二十日,刚刚由苏联回到上海不久的苏兆征病逝了。一月间,苏兆征离苏前,突然得盲肠炎,瞿秋白劝他动手术把盲肠切除,休息一段时间再走。苏兆征在六大后任政治局委员、中央工委书记,急于回国开展工作,执意要走。瞿秋白只好同意。想不到,苏兆征回到上海后盲肠炎恶化,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