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我省遵义县乌江沿岸一带,耕牛、山羊、猪过食蜡梅科(Calgcanthaceae)蜡梅属(Chimonanthus Lincll)植物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ink.Merdtin prdecoxRehd.et Wils.)叶中毒的病例,近几年来每年均有发生。如遵义县尚稽公社1971年牛发病16头,死亡4头;茅粟公社的龙江生产队1972年牛发病7头,死亡2头;黄沙坪生产队1973年牛发病7头,山羊发病2只;长征生产队1974年牛发病6头,死亡1头,山羊发病4只;万里生产队1975年牛发病8头,山羊发病4只,猪发病2头。 本病是以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机能紊乱为特征的地区季节性中毒疾病。由于本病发病快、死亡急速并伴有高热,因此常被误诊为炭疽;又因有明显的强直痉挛症状,又常误诊为破伤风。当地群众称之为“串脚风”。通过对牛、山羊、猪的中毒试验,诊断为蜡梅叶中毒。  相似文献   

2.
1979年11月中旬到1980年4月贵州省遵义地区湄潭等8个县(市)、33个区、68个公社、152个生产队,首次大批发生以水牛为主,表现跛行,蹄腿肿胀,溃烂,蹄匣开裂甚至脱落,耳尖、尾端干硬坏死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散发病,共发病1033头,死亡271头。继后1980年11月中旬至1981年3月下旬,本病又再度在该地区的绥阳、遵义、湄潭、凤冈、桐梓、习水等六个县、24个区、42个公社、291个生产队发生,共发病768头,死亡159头,其中以绥阳县病情较为严重,发病514头,占全地区发病数的66.9%,死亡104头,占全地区死亡数的65.4%,为了明确病因,在前鉴别排除牛伊氏锥虫病、坏死杆菌病等及初步复制的基础上进行复制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后。  相似文献   

3.
猪溶血性链球菌病(简称猪链球菌病)是四川省近年来传染快,来势猛,死亡率高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国外于1945年Lancefied报告过在母猪和仔猪中发生由链球菌引起一种败血性传染病。后来,报告以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脓肿、关节炎、脑脊髓膜炎、心内膜炎、乳房炎等居多。国内广西、福建等省区于1963、1965年有该病的发生和流行。四川省于1976年秋在内江地区安岳县开始发生,疫情很快扩大到川南、川西、川东等50多个县(市),至1976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共发病90余万头,死亡30余万头。乐山地区于1976年底开始传入,截  相似文献   

4.
耕牛青杠叶中毒是以泌尿、消化系统机能和器质性病变为特征的地区季节性中毒疾病。该病在国内发生的时间已较久,如贵州、四川、湖北、河南、陕西、山西等省均有报道。栎属植物分布的地区,每年在谷雨前后均有大批耕牛发病和死亡,如贵州遵义县复兴公社1973年中毒耕牛达225头,死亡44头。我们采用瓣胃注射治疗该病,经试验对初、中期中毒病牛效果较好,对后期中毒需配合强心、输液等疗法,方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dc)是一种有毒植物。其在甘肃省景泰县的老虎山、岘子滩以至延伸到天祝县境内的毛毛山一带均有生长。家畜采食这种植物后,能使其发生以神志不清、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景泰、天祝县的部分地区,每年都有家畜中毒死亡。(一)发病情况调查 经对景泰、天祝两县小花棘豆分布较多的3个乡进行了抽样调查,这里每年冬末春初,2周岁以上的成年马和山羊大批发  相似文献   

6.
家畜采食栎树叶引起中毒,已早为人们所知。特别是对牛的危害最为严重。我国四川省1982年18个县因青杠树叶中毒的耕牛达6138头,死亡1902头。1983年中毒3362头,死亡768头,陕西省汉中地区10个县1977~1984年不完全统计发病牛19251头,死亡5546头,损失严重。关于中毒的机理国内外都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但毒理机制至今尚未彻底阐明。一般认为有毒成分是栎叶丹宁中的多羟基酚类物质。在防治方面,Dollahite等人(1966)在牛采食栎叶无法避免的情况下,给精料中加入10~15%氢氧化钙取得一定的预防效果;周婉丽(1980)报导口服石灰水预防本病有效,牛德俊等(1984)报导,口服0.1%高锰酸钾2000~3000ml时,能预防栎树叶中毒,其方法简便,成本低廉。为了进一步探讨高锰  相似文献   

7.
羊痘是由羊痘病毒引起 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以皮肤和粘膜发生特异性丘疹和疱疹为其特征。据记载,我省1935年就有羊痘发生。从1947~1980年累计发病134146只,死亡17121只,死亡率12.76%。80年代初,羊痘再度流行,截止1982年上半年,疫情已蔓延到武威、临夏、定西、天水、兰州和甘南7个地、市、州的15个县(区)。仅古浪、景泰、民勤、夏河、永登、永靖6县就有145482只羊发病,死亡5031只。对当地养羊业造成很大危害。80年代后期,羊痘疫情再度大面积流行,尤其是1988年秋季以来,在河西地区呈爆发流行趋势。仅1989年河西包括兰州市永登县和白银市景泰县在内的7个地(市)22个县(市、区)中就有19个县(市、区)的91个乡(镇)、347个村大范围爆发疫情,共发病129665只,发病率达22.87%;死亡7391只,致死率达5.7%,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万元。为尽快控制疫情,我站拟定了“甘肃省河西地区羊痘综合防制技术”,并以区域性联防的形式,在流行区组织实施。通过连续三年的工作,完全扑灭了疫情,有效地保障了当地养羊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猪亚硝酸盐中毒,发病急促,往往因抢救不及时,急性死亡。笔者多年来应用割耳断尾法治疗中毒病猪207例(母猪14头,肉猪193头),均获得良好效果。 病例及症状 某农场因饲喂大量焖煮一夜的菜叶,致使139头猪进食后不久发病。患畜呼吸困难、脉细弱而数、口唇皮肤呈乌黑色、呕吐、全身痉挛。  相似文献   

9.
1979年11月中旬至1980年4月,我省遵义地区发生一种以水牛为主,以跛行,蹄腿肿胀、溃烂,蹄匣开裂甚至脱落,耳尖尾端干硬坏死等临床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群发病,当地群众称之为“烂脚病”。先后遍及该地区的八个县(市),33个区,68个公社,152个生产队,共发病1033头,死亡271头。通过病情调查,临床检查,血、粪检验,病理剖检,微生物学检验,寄生虫学检查等鉴别诊断及喂饲试验后,初步认为与饲喂霉稻草有关。  相似文献   

10.
牛、猪亚硝酸盐中毒颇为多见,但马鹿亚硝盐中毒国内尚未见报道。笔者在门诊工作期间,收治12只马鹿发生亚硝酸盐中毒病例,死亡4只,治愈8只,现将诊疗经过报告如下。 (一)发生经过 某场12只已驯化的育成马鹿,于秋季一天早晨出牧,路经已收获后的白菜地,马鹿采食了经过堆放发热霉烂的小白菜(没芯菜)及白菜邦,不久就有两只发病,相继十只全部发病。先发病的两只30分钟左右死亡,其余10只经抢救又死亡两只,治愈8只。  相似文献   

11.
广西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采用PCR技术,对2004年1月至2005年5月采自广西14个市97个疑似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发病猪场的197份组织病料(脾、肺、淋巴结)进行了PCV2检测;同时,对鉴定为PCV2阳性的组织病料和猪场进行了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瘟病毒(CSFV)、猪流感病毒(SI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的检测,另外,对6个地(市)11个生猪屠宰场采集的外观健康屠宰猪的295份组织样品(脾、肺、淋巴结)进行了PCV2检测。结果显示,在197份组织样品中检出PCV2阳性病料108份,平均阳性率为54.82%(108/197),阳性猪场62个,平均阳性率为63.92%(62/97)。PCV2与PRRSV、CSFV、SIV、PRV混合感染的组织病料总阳性率为42.13%(83/197),混合感染的猪场总阳性率为57.73%(56/97)。从21头外观健康屠宰猪的组织样品中检测到PCV2,阳性率为7.10%。由此可见,PCV2感染在广西猪群中已普遍存在,混合感染和健康带毒现象使病情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农业区主要猪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乾 《中国兽医科学》2006,36(9):752-754
采用ELISA检测方法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于2004~2005年对青海省互助、湟中、大通、乐都、民和、西宁6县(市)的142个规模养猪场和部分养殖户进行了猪瘟、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伪狂犬病等流行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猪瘟、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伪狂犬病在青海省农业区普遍存在,6县(市)之间血清抗体阳性率无明显差异;母猪繁殖障碍覆盖了所有种猪场,后备母猪不发情率约为8.2%,产死胎、木乃伊、弱仔的母猪占繁殖母猪的21%左右;猪瘟仍然是引起当地猪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对从四川省10个规模化猪场和16种野生动物的粪样中分离鉴定出的67株大肠杆菌、57株沙门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猪源和野生动物源分离菌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72.0%(72/100)和29.2%(7/24)。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序列,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基因Sul1、Sul2、Sul3进行了三重PCR检测。在这124株细菌中,Sul1基因的检出率最高,为47.6%(59/124),Sul2基因的检出率为17.7%(22/124),Sul3基因的检出率为18.5%(23/124)。药敏试验结果与基因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89.9%。  相似文献   

14.
规模化猪场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ELISA方法对甘肃省酒泉、张掖、武威、兰州、临夏、白银、定西 7市 (州 )及青海省大同地区的 12个规模养猪场或个体养殖户送检的 2 19份猪血清进行了猪圆环病毒 2型 (PCV2 )抗体检测。结果 ,抗体阳性血清 12 8份 ,其中母猪血清 75份 ,仔猪血清 5 3份 ;总抗体阳性率为 5 8.4 5 % ,母猪抗体阳性率为 6 3.2 5 % ,仔猪抗体阳性率为 5 2 .94 % ;同时对张掖市及大同地区的猪场进行了跟踪调查 ,张掖市 2、3、4和 6月份的阳性率依次为 12 .5 0 %、4 2 .11%、75 .0 0 %和 97.4 2 % ,青海大同地区 4月份和 8月份的阳性率依次为 12 .5 0 %和 85 .71%。表明两地的PCV2感染率随气候变暖而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对14株分离自四川不同地区的基因C型鸭甲肝病毒(DHAV-C)VP1基因进行了PCR扩增、测序、序列比对分析以及抗原表位分析。结果显示,14株DHAV-C VP1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2.2%~100%,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5.8%~100%,与GenBank中的24株DHAV-C VP1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7.9%~99.3%和80.8%~100%。聚类分析显示,四川华阳地区分离的6株DHAV-C的VP1基因与黑龙江分离株Du/CH/LJS/090905同属一支,3株四川邛崃地区分离株与北京分离株C-GY及福建分离株FJ01同属一支,4株四川郫县分离株与1株四川邛崃分离株处于独立的小分支,它们与其他毒株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距离。DHAV-C VP1蛋白由240个氨基酸组成,是由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则卷曲共同组成的混合型蛋白,VP1蛋白氨基酸序列的亲水性、抗原指数和表面可及性均较高,其中212~222位氨基酸区域的亲水性、抗原指数和表面可及性最高,可能是DHAV-C VP1蛋白上的B细胞表位优势区域,为DHAV-C表位疫苗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四川分离株可能由于引种等原因从全国不同地区进入四川境内。  相似文献   

16.
对云南省曲靖市近年流行的家畜猝死症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 ,并对先后采自 7个县 (市 )区的 2 4份病料进行了病原分离、动物接种试验、生化鉴定、肠毒素定型及药敏试验。共分离到细菌 2 4株 ,其中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 2 0株 ,A型产气荚膜梭菌 2株 ,C型产气荚膜梭菌 2株。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后 ,2 0 0 3年冬到 2 0 0 4年春夏再未发生新的疫情。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猪圆环病毒2型ORF2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猪圆环病毒2型(PCV2)ORF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此引物从PCV2疑似病料的3个样品中扩增出了ORF2片段。将扩增片段克隆入pMD18-T载体中,筛选获得了含有相应片段的阳性重组质粒pMDHB-ORF2。对质粒中的插入片段测序后,应用DNAStar序列分析软件,对所测PCV2序列与GenBank中的国内外PCV毒株进行了同源性比较。结果,3个样品间ORF2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100%;它们与浙江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极高,达99.5%。  相似文献   

18.
一、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有效执行的缘由 政策的制定并不等于问题的解决.从政策的规划和合法化到教育政策目标的实现,还存在着一个十分复杂的动态过程,即政策的执行.若缺乏行之有效的执行.再好的政策也只能是纸上谈兵①.任何政策的有效执行,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新加坡双语教育政策也不例外.该政策本身正确且操作性强、执行的行政制度富有权威、执行主体人员素质高、政策资源投入力度大以及执行文化和社会心理环境良好都是其成功推行的重要因素.教师  相似文献   

19.
猪输血性传播病毒2型全基因组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监测猪输血性传播病毒2型(TTV2)的疫源和进化情况,为进一步研究TTV2的形态结构、遗传变异和基因功能奠定生物学基础,参照国外发表的猪输血性传播病毒(TTV)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GU456386.1),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采用巢式PCR对采自四川省的疑似猪输血性传播病毒感染的血清样品进行TTV全基因组的克隆、测序和拼接,并对其进行同源性分析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组全长2 802bp,与国内外参考株同源性介于87%~96%之间,ORF1的同源性介于81%~95%;ORF2的同源性较高,介于93%~99%之间。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分离株与美国株PTTV2c-VA的同源性高达96%。结果表明,该毒株为TTV2,与国内外参考株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0.
西宁市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西宁市8个规模养殖场和部分散养户的161份猪血清样品的猪圆环病毒2型(PCV2)抗体。结果显示,所有被检猪场均有PCV2抗体阳性猪存在,161份血清样品中PCV2抗体阳性率为86.95%。从上述样品中随机抽取28份样品,用PCR方法检测了PCV2 ORF1基因;结果,从13份血清中扩增到了特异性PCV2 ORF1基因,阳性率为46.42%。证实,西宁市猪场和散养猪群中存在PCV2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