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行政区划空间演进过程中存在经济增长效应和财政治理效应。在中国现阶段,行政区划调整对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而言,是有效的制度供给。通过行政区域层级设置调整及相应的财政权力和行政权力空间配置改变,能够形成与市场化、规模经济相适应的格局,可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中国的地区间竞争无效率问题,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而判断行政区划合理与否的重要标准是被调整地区劳动生产率是否提高、人居环境是否和谐。据此,区划调整应该以城市群为主体发展形态,形成由市场化利益倒逼政府公权力合理配置的格局,采用差异化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转移支付使用绩效,促使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增加。  相似文献   

2.
适应我国现代化进程要求推进行政区划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适应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地方行政体制改革,依法规范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能和权限,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事务的管理责权,切实解决层次过多、职能交叉、人员臃肿等问题,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行政区划是地方国家机构设置的前提条件,也是地方行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整创新现行行政区划格局是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要求,更是适应并促进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一、改革创新行政区划体制的根本动因和背景行政区划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体制,是国家结构的重要组织形式,对  相似文献   

3.
行政区划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省级行政区划规模的过大在客观上制约了行政效率的提高,行政区划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达到省级行政管辖区域的小型化、行政隶属机构层次的扁平化。这是一个渐进化的改革过程,其成熟性的主要条件是:政府机构的改革调整;地方区域内产业结构与经济布局的调整;城市化的进程与城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市场化与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化与社会化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两种主要方式与方法.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就是在公共服务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旨在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它有着多方面的动因,主要有合同外包、特许经营、用者付费、凭单制度、内部市场五种主要的方式和技术.社会化方式主要就是在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中引入社会志愿机制,旨在提供全方位、无缝隙的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地方公共服务的社区化、志愿化和自主化供给三种技术和方式.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有效政府治理的制度创新,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在我国的实践是从地方开始的。究其原因,地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有利于满足多样需求、有利于弥补财力不足、有利于塑造公共形象。但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作为一种制度创新还未发展成熟,在中国的地方实践也在不断探索中,还要不断完善地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促进社会和谐大有益处。分析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性,结合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7.
公共服务绩效评价是反映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有效性的一种新兴重要工具,便于为政府决策提供有价值信息参考。当前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仍面临着诸多困境,正确处理好政府供给与公民需求、财权分配与事权安排、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这三大关系,是政府需着力突破的瓶颈。服务型政府建设以公民满意为目标导向,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成为今后地方政府工作的攻坚重点。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方政府创新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政治改革、行政改革与公共服务创新。从大量的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的实际情况来看,政治改革创新皆限于宪法所确立的基本政治框架,行政改革仍然是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的重点,公共服务创新涉及范围较广,尚有极大的创新空间,也将是未来地方政府创新的发展趋向。地方政府创新的三种类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具体体现为:行政改革进行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公共服务创新对行政改革和政治改革也存在诉求;政治改革对行政改革和公共服务创新同样存在需求。  相似文献   

9.
李格 《党的文献》2005,(6):68-7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政府制度,在沿革上与中央政府不同,它继承了秦代和元代继续下来的传统地方官制,是在继承历代地方政府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沿用民国旧制,仍以"省"、"县"作为地方行政区划和一级政府;曾一度建立的"大行政区",其地方政权模式可追溯到清代.这种地方政府制度,是由历代兴革演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0.
完善公共服务: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和重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薄贵利 《新视野》2004,(5):43-45
本文论述了完善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的核心职能,也是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的重点,分析了地方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指出了方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公共服务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公共服务研究路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服务是解释经济发展、社会福利和政府责任的重要概念之一.自20世纪以来,公共服务的研究路径从政府逐步转向市场以及第三方组织,在经济学和行政学范围内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财政分权制度安排下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使其公共支出偏好异化,导致公共服务缺乏足够的财力支撑;同时当前单一的公共服务提供模式导致效率不高,需要加强对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与方式的研究,形成系统的公共服务及其提供机制和方式.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供给偏好和供给效率两方面的问题,我国公共服务才能走出失衡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胡隆辉 《学习论坛》2006,(11):47-50
公民参与是地方政府实现良好治理的重要途径,在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理论上来说,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是公共行政民主化和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两方面的内在要求。20世纪后期在西方国家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地方治理理论则为深化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地方利益矛盾已成为我国社会矛盾的焦点。因此,建设好地方服务型政府,有效化解地方利益矛盾,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理性选择,是我国政府转型的重要价值取向。目前我国地方服务型政府构建面临公共服务理念缺失、公共服务社会化程度偏低、部门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存在张力、公共服务绩效管理评估机制不健全等诸多现实困境。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在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上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14.
新公共管理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借鉴意义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就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20多年来,我国行政改革已经在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下放权力、转变政府职能、调整行政区划、建立新的行政运行机制的过程中,开始了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然而,虽然我国行政改革步伐不断加快,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15.
我国公共服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现阶段我国公共服务信息化基础薄弱,发展不均衡,职能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开展公共服务信息化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市场化和社会参与度较低,技术标准和规范亟待统一.  相似文献   

16.
户籍制度改革是当前各方极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地方政府亟待破解的一大难题。作为城郊结合部的萧山区,近年来由于行政区划调整,户籍制度管理上的矛盾更为复杂,工作难度更大,改革的呼声也更高。在结合萧山工作实际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分析了当前户籍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地方税体系的完善和优化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建设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地方税是地方政府调节经济运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收入来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财力支撑和制度支撑。健全的地方税体系可以统筹社会资源、充分释放市场活力,形成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各方关系。当前地方税体系在税种构成、地方收支、税权、收入构成等四个方面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一定的制约。要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满足基本公共服务需求、转变地方政府职能等方面调整地方税的职能定位。以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相机抉择地方主体税种;依据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支出责任,合理确定我国地方税收规模;落实税收法定原则,在合理范围内扩大地方税权;合理确定地方税收规模,完善多元地方政府收入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是满足公民生活、生存与发展的必然举措,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本文基于官员行为理论结合中国制度现实构建了预算公开影响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解释框架,同时利用中国省级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政府官员是具有“公共人”和“经济人”双重属性的“社会人”,预算公开对地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既具有直接作用,又具有间接作用。通过进一步对其进行效应分解,发现预算公开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作用仍有待提升,预算公开的广度和深度有待加强,地方政府官员考核和培养机制也有待完善。因此,建议全面深化预算公开的领域和范围,改进官员培养考核机制。  相似文献   

19.
赵培红  孙久文 《新视野》2012,(2):99-101
行政区划调整是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背景下,适应经济体制转型、打破现有区划局限性,实现区域或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北京市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资源整合、发展空间扩展和工作效率提高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启示未来各地的行政区划调整要妥善解决城市主体的归属感问题和城市资源的重新分配问题,注重解决行政区划调整的长远目标问题,着力解决行政区划调整与区域创新的关系问题,积极解决行政区划调整与区域管治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客观上要求我国政府必须尽快由事务型向服务型转变。为了顺利实现这一转变,需要切实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对我国政府职能进行重新定位:将现行的政府主要职能由“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调整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或者调整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和经济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