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磊 《北京观察》2013,(10):60-62
“二战”纪念建筑与遗址已成为德国人认罪勇气的象征。今日德国,正是用这种方式一点点留下对历史的忏悔和对未来的承诺,他们可以坦荡地面对良心,面对世界及面对未来。  相似文献   

2.
陈忠杰 《政协天地》2014,(Z1):60-61
闽南是著名的侨乡,有专家认为,闽南侨乡特色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闽南民居建筑艺术,又吸取了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的艺术特点,是"世界人类的共同遗产"。然而,闽南侨乡特色建筑  相似文献   

3.
韩晗 《同舟共进》2016,(4):85-87
20世纪人类历史上哪场战争最惨?不是一战,也不是二战,而是美越战争。这场发生在热带丛林里的战争,前后竟持续16年,从上世纪50年代横跨到70年代,比一战和二战的时间总和还要长。更可怕的是,战争中死亡的无辜百姓多达数百万,美军士兵阵亡近6万人,越军士兵阵亡100多万,这样庞大的牺牲,实在是人间惨剧。只是这场战争不是世界大战,就全世界范围来说,知之者、纪念者甚少,但在越南的西贡,在美国的各大博物馆,却从未遗忘这场战  相似文献   

4.
陈雨前  马志伟 《人民论坛》2010,(10):182-183
"火铸史诗"经典世纪纪念瓷是采用景德镇陶瓷艺术反映和表现中国经典建筑的杰作。陶瓷艺术具有承载精神文化的功能,反映着时代的精神面貌。经典世纪纪念瓷的创作实践带给人们一个深刻的启示:陶瓷艺术既是能够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的艺术,同时,它也能够做到艺术性、审美性与使命指向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旧建筑是中国乡土村落文化的代表,当前研究多从建筑美学与城镇化建设的角度谈及少数民族旧建筑的保护、改造与利用,很少考虑到少数民族建筑与乡村聚落空间的公共关系,围绕建筑文化空间的保护治理来探讨少数民族旧建筑的社会关联性,对其民用结构的濒危改造提出了全新思路,反思民族视觉元素保留中历史文化细节的遗落,认为少数民族建筑历史景观的再生利用提供了现代人"反秩序生活"的宝贵经验,指出纪念少数民族旧建筑所凝聚的人类自然生存能力并使之启迪城市生活是少数民族旧建筑保护、改造与利用的根本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6.
王晔  龚滢 《人民论坛》2014,(12):244-246
日本建筑遗产保护经历了明治大正(1868年~1926年)、昭和(1926年~1989年)及平成(1989年~至今)三个历史阶段,各阶段设立与更新了多部法令制度。通过对这些法令制度的梳理分析,能够窥视出日本在建筑遗产方面的保护及重视。中国作为遗产大国,目前在遗产保护领域正面临着诸多难题,总结国外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对现阶段我国有效开展保护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4,(12):36-36
<正>国家公祭日是一国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二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设立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战争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目前已成为国际惯例。波兰、德国:将1月27日设为公祭日1945年1月27日,苏联军队解放了最大的纳粹死亡集中营波兰奥斯维辛,二战期间,在这里有110万人遭纳粹屠杀。波兰每年1月27日会举行活动纪  相似文献   

8.
监狱标志性建筑作为监狱的"标识"、"标记",是一所监狱的名片,与其他普通建筑的根本区别,它在整个监狱建筑群体中所处的位置显著,易为众人所睹;或其外型形象突出,识别性强;或其历史地位具有一定纪念意义,成为体现其独特监狱文化属性的重要载体和符号。全国第一轮监狱布局调整结束后,新建或改扩建的监狱都建有标志性建筑,有必要就监狱标志性建筑作用、要求、应用等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9.
梁彩恒 《今日广西》2010,(21):56-56
10月25日,抗美援朝纪念日。6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拉开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幕。在60年后的今天,我们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是躺在昔日的成绩上沾沾自喜,更不能用那场战争的胜利来逞一时口舌之快。我们对抗美援朝战争的纪念,是对我们先辈的伟大功勋的纪念,更是对抗美援朝战争所留给我们的遗产进行梳理,再一次思索抗美援朝战争我们到底赢在什么地方,同时也需要反思和进一步总结出宝贵的经验,为正处在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道路上的我们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闽南是著名的侨乡,有专家认为,闽南侨乡特色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闽南民居建筑艺术,又吸取了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的艺术特点,是"世界人类的共同遗产"。  相似文献   

11.
革命纪念馆是"为纪念近、现代革命史上重大事件或杰出人物,并依托有关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故居、陵园、陈列馆、纪念塔、遗址、纪念园等。革命纪念馆是博物馆,但更是纪念场所,具有三个特性:首先是纪念性。革命纪念馆的建设往往与人物诞辰或事件发生的周年有关。相对于博物馆"物"的客观性,革命纪念馆更有"情"。其次是政治性。不同党派、不同时期对"革命"的不同理解,决定了革命纪念馆必备的政治性。第三是遗址性。革命纪念馆一般都是依托有关遗址、旧址而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12.
纪念战争是为了塑造和平,缅怀历史是为了开创未来。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已经过去60年,但其后来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格局,而它给人类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莫过于人类对和平的深刻理解和孜孜追求。善良的人们希望这个世界充满和平,期盼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国别、不同宗教的人群能够友善相处,和衷共济。  相似文献   

13.
战后初期日本出现了以批评战时体制,反省战时行为,和讨论战争责任为主的进步风潮。盟军总司令部主持的东京审判以及BC级战犯法庭首次系统并且细致的将日军侵略行为展现给日本国民,对后者来说是一大冲击。"左翼"二战记忆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盛行,可惜随着日本战后初期和平民主改革的倒退,"右翼"二战记忆逐渐得势。二战记忆和日本内政外交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正英国学者米勒曾在《被遗忘的盟友》一书中,认为二战中的中国是一个在一场让美国、苏联和英国出尽风头的战争中跑龙套的小演员。米勒为世界忽略中国抗击法西斯的贡献而遗憾,也委婉指出,重庆是一座被遗忘的"战时首都"。[1]众所周知,二战期间的"伦敦、华盛顿、莫斯科和重庆"是四大战时首都,但相比较伦敦、华盛顿与莫斯科仍然作为首都,仍然为后人称颂在二战中的伟大贡献,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则正为人们遗忘。尽  相似文献   

15.
《创造》2005,(7)
近几个月,在纪念二战结束60周年的日子里,中国人民也在纪念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组成部分的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这样的日子里,一个不会忘记历史的民族,一个富有责任感的民族,一个希望和准备为世界的长久和平作出自己的贡献的民族,当然会有许多感慨,会有许多话要讲。好多年了,10年、20年,50年,在抗战胜利日,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缅怀战争中的亡灵,讴歌战争中殊死血战、共御其侮的惊天地、泣鬼神的牺牲精神,赞美捍卫正义、驱逐法西斯暴虐势力的努力,是人们十分熟悉的内容。而到了这样的伟大纪念达到一个花甲的时候,可能在不断重温曾经有过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纪念昆曲列入联合国"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11周年,5月8日晚7时30分,省政协昆评室、省人民广播电台、省昆剧研究会联合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大话剧院,主办第二届南京昆曲曲友演唱会。南京航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04,(11):16-16
有一部名叫《胜利大逃亡》的老电影。讲述的是一群被俘的盟军士兵英勇而机智地与纳粹斗争,终于逃出了纳粹的魔掌,重获自由。——其实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当年的英雄还有一些人仍活在世上。3月16号,数十名二战老兵聚集在英国伦敦的皇家战争博物馆前,纪念60年前那次充满传奇色彩的“胜利大逃亡”。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周恩来总理曾说过:历史“可以原谅,但是不可以忘却”。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对人类文明造成了空前浩劫。不忘二战的历史,牢记二战留下的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温故与知今     
今年,适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各国为此展开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我们也不例外。洲览书肆,各种沉实厚重的二战历史著述、文学纪实、小说演义、人物传记等俯拾即是;打开电视机,不同国度不同风格的反映二战历史的故事片、纪录片、系列片、专题片令人目不暇接……总之,一切带传媒性的载体,都与二战结缘。 温故而知今,纪念的意义不言而喻。 然而,就在这历史与现实隆重交汇的时节,并非  相似文献   

20.
诸多死于各种国难者都应该受到纪念。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战场上的死者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是为他们的国家"牺牲"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