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博物馆的创建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生态博物馆与传统的博物馆不同,它的基本特点是文化遗产原状地保存在其所属的社区及环境之中。生态博物馆只是文化保护的一种手段而已,只有人人都具备自觉地关心本民族文化长远利益的意识的时候,民族传统文化才能够有希望保存下去。  相似文献   

2.
《实践》2016,(6)
正一、内蒙古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现状及意义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中,通过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修复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与人们的生活生产紧密相关,并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划定文化生态保护区,将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存在其所属的区域及环境中,使之成为"活文化",是保护文化生态的一种有效方式。为了保护我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内蒙古自治区  相似文献   

3.
苑焕乔 《前线》2013,(3):72-73
北京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资源相当丰富,仅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项目就有国家级44项、市级216项。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增强民族认同感、丰富民众文化生活及促进社区和谐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和文体场所开展包括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各种文化活动,既可以提升社区环境的文化品位,又对居民的心理健康和文化素养产生重要影响,是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4.
2007年3月10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蒂格利茨先生专程前往地扪侗族人文生态博物馆体验、考察。在博物馆文化社区的地扪侗寨和登岑侗寨,斯蒂格利茨教授深入村寨街巷和村民家庭,了解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并与生态博物馆的创建人员——中国西部文化生态工作室发起人李伟杰先生和地扪侗族人文生态博物馆馆长任和昕先生,就乡村经济发展的有关问题展开了讨论。以下是对话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地扪侗族人文生态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民办的生态博物馆。它由香港明德创意集团资助,中国西部文化生态工作室负责建设和管理运营。其宗旨是促进地方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促进社区居民生活的改善。博物馆同时兼作研究侗族人文生态、学习侗族语言,了解侗戏、侗族音乐,以及侗族传统工艺的工作基地,可定期举办各种讲座和文化交流活动,邀请研究人员到博物馆做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生态博物馆是国际开发的一种新的博物馆形态,是对社区包括民族社区的自然遗产和人文遗产进行整体保护的新形式,整个社区就是一座生态博物馆,它以各种方式记载和保护这个社区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精华。  相似文献   

7.
黔东南各个生态博物馆依托天然民族村寨而建,突出强调保护和保存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生性,以生态博物馆为文化载体的乡村旅游,使文化的经济价值得以体现,使群众成为文化传承的积极参与者和受益人.  相似文献   

8.
《党课》2006,(7):94-94
加拿大:农村居民参与规划,加拿大农村有—个包括当地社区负责人在内的重建规划委员会。委员会以“你理想中的村子是什么样”为主题,起草了一份涉及村子重建各方面问题的问卷,向所有居民征求意见和建议。当地在搞农村重建规划中坚持:注意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要让农村居民享受到城市生活的便利,但不应刻意改变农村闲适的田园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9.
《党课》2008,(9):121-121
加拿大:农村居民参与规划 加拿大农村有一个包括当地社区负责人在内的重建规划委员会。委员会以“你理想中的村子是什么样”为主题,起草了一份涉及村子重建各方面问题的问卷,向所有居民征求意见和建议。当地在搞农村重建规划中坚持:注意保护农村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要让农村居民享受到城市生活的便利,但不应刻意改变农村闲适的田园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0.
许汉琴 《学习月刊》2012,(14):149-150
博物馆是现代城市的“名片”,作为一个地域社会发展的缩影,是传达地域理想、推销地域形象的平台,是展现丰富多元性的地域文化的窗口,更是地域社会日臻进步的象征。随着我同文博事业不断地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博物馆逐渐认识到利用博物馆。三富资源,开发旅游文化产品,吸引广大群众走进博物馆是谋求发展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1.
信息时代下,博物馆传统宣传教育服务模式需要创新,依托互联网的“云展览”“云讲解”顺势而兴,“云游博物馆”成为公众参观博物馆的一种新方式。文章立足当前全国“云讲解”现状,探讨其内涵特点、观众特征和呈现形式,以桂林博物馆为例,分类梳理桂林博物馆近三年实践的“云讲解”活动,为当今博物馆宣传教育服务提出优化建议,分析这种消弭线上线下边界的讲解形式,从多维度展示各种文化遗产,推动我国文物保护、文化传承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博物馆是文化遗产的收集者、传承者和保护者,通过收藏来保护、通过展览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言,博物馆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湖南省博物馆馆长段晓明。  相似文献   

13.
《福建理论学习》2007,(10):22-26
党的十七大报告高度重视和谐文化建设,强调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并进一步地把其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而进行重要的战略部署。社区和谐文化建设是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居民为主体,以关爱、互助、互动的文化活动为载体,通过人际沟通、伦理暗示、审美导向、兴趣趋同等手段,以激发社区居民的热情参与,提升社区居民的精神境界,融洽社区居民的人际关系,增进社区居民的心理认同,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社区整体的综合实力为目的的基层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杨喜军 《奋斗》2010,(4):26-28
<正>社区是发挥党领导社会建设作用的重要载体,是各级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基础平台,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更是群众建设和谐美好生活的大家园。围绕群众需求,为百姓、为居民服务,是社区的根本要义。社区为民,正是社区建设的灵魂和核心所在。一、建设幸福家园,情为民所系社区作为自然或人为形成的,人们共同生活的特定地域集合体,其产生的根基是"民",因为社区是由人的活动而产生的;其构成的基本要素也是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居民分散居住的格局被打破,居住区域由分散逐步走向集中,由此也把“社区”这个概念引入了我们的生活。社区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中人群的生活共同体。杜区与居民委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居民委是按照居住人口地域来划分的,而社区是针对相对集中的居民居住区域提出来的。就目前来看,有的社区可以是一个居民委,有的社区可以是居民委中的居民组,有的社区可以包含几个居民委或者是几个居民委的居民交叉居住区。社区范围的大小,要由实际情况来定 …  相似文献   

16.
正贵州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灿烂的历史底蕴,而这些恰恰使贵州具备了发展生态博物馆的良好条件。1995年,贵州开始探索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合理途径。1997年至2005年间,中国与挪威合作,先后在贵州六枝梭戛(1998年)、花溪镇山(2002年)、锦屏隆里(2004年)、黎平堂安(2005年)四个古老的民族村寨建立了苗族、布依族、汉族、侗族四大生态博  相似文献   

17.
当我们以群体作为文化活动的主体,以一定地域作为文化存在的空间来考察文化时,就会发现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任何一种文化的形成都与当地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不同地域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会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一定的地域文化特征深深地影响着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与当代》2016,(12):66-67
隆里古城位于锦屏县西南部,是一座已有600余年历史的古军事屯堡,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规划布局和民居建筑群。数百年来,作为屯军后裔的古城居民的汉文化与当地苗、侗民族文化相互撞击、融合,形成有别于中原文化和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亚文化群体,是当地少数民旅地区的"汉文化孤岛"。古城是中国与挪威国际合作"贵州生态博物馆"之一,2007年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3年,隆里古建筑群被列为  相似文献   

19.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地扪侗寨。地处中国侗族文化核心区。作为贵州民族风情旅游开发的重点村寨,近年来,地扪先后举办了中国侗族稻作与祭祀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家协会第九次年会、中国侗族鼓楼文化艺术节等大型学术和旅游采风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旅客。2005年,地扪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民办生态博物馆——地扪侗族人文生态博物馆。每年世界各地都有许多专家学者前来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20.
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1年底,北京60岁及以上的户籍老年人为248万,占全市户籍人口的19.4%。老年人回归社区后,需要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精神慰藉。博物馆作为重要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如何根植于社区,为老年人服务,实现博物馆与老龄化社会共同发展,是值得研究的新课题。博物馆与社区对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关注社区发展,参与社区活动,而且对社区的居住环境、文化娱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