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刀阔斧砍“三多”陕西周涛时下,一些地方的党政机关人多、车多、开会多的“三多”现象比较突出。人多,自不待言,中国是人口大国。但现在的问题是吃“皇粮”的人太多,一些地方机构臃肿,人员超编。据报道,山东某县的城关镇的副镇长多达32个,还不包括那些不在职的...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县乡两级机关和事业单 位超编现象比较普遍,1997 年底共有临时人员、超编人员30余万人。从1998年开始,全省大刀阔斧地开展了清理清退县乡临时人员和分流超编人员工作,截止1999年10月底,全省县乡共清理清退的临时人员、分流超编人员25万8千余人.占应清理人数的 85.1%。四类人员先清退 据山东省副省长林廷生介绍,对清理清退临时人员、分流超编人员工作,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根据调查摸底的情况,他们明确了清退范围、对象、原则和方法,要求各机关事业单位使用的临时工,包括单位自行聘用的人员,全部…  相似文献   

3.
报载,陕西省延长县郑庄镇人民政府只有40名干部,却举债建起一座办公大楼。办公室超过80间,并有120万元工程款没有还清。为了偿还欠款,郑庄镇要求每个村在镇政府租一间房子作为“办事处”,租金10万元。在这之前,实在是没有听到过一个个的自然村要在乡镇设立“办事处”的事情,似乎就是在经济快速发达的地区,也没有发现村在乡镇设立的“办事处”。由此,不得不佩服郑庄镇的“大手笔”、“大创新”、“大眼光”。实际上,郑庄镇的做法除了假以“办事处”的名义让村子为政府还债之外,也没有跳出讲排场、摆阔气、劳民伤财的圈子。因为早就有乡镇把办公楼建设得“天安门”一般、“大会堂”一样的,有乡镇违法占地、举巨债建办公大楼而欠债不还的,也有以建设办公大楼名义肆意向村摊派、增加群众负担的,凡此种种,无不是为了借搞“形象工程”而名利双收这样一个真实目的。也正是因为上面有个别领导喜欢,所以下面的干部才趋之若鹜地鼓捣,只是苦了无端为此“埋单”的百姓。新农村建设拒绝浮夸奢侈,和谐社会抵制浪费铺张。心不纯、风不正应是镇政府要村设办事处这种荒诞现象根源。根源不除,新农村建设就落不到实处。  相似文献   

4.
另一种“三陪”现象透视──乡镇干部的烦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陪舞,陪酒、陪歌的“三陪”现象一度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而时下普遍存在于农村乡镇机关的另一种“三陪”,即陪吃、陪会、陪玩,也愈演愈烈,成为乡镇领导干部沉重的包袱,令人堪忧。勉为其难的“三陪”都说乡镇工作忙乱;其实路上头来人要人陪同下无关系。县里部委办局林立,科室股站重叠。乡镇既怕县里来人,又怕县里下来人,来了,轮番“轰炸”,奉陪不起;不来,怕是有作,公!J.””公办”,紧紧“鞋带”,吃罪不起.权衡利弊,乡镇地导咬咬牙,还是希望县里来人、尽管是扭苦差中,他们还是全程陪同“三陪”缘何泛滥一…  相似文献   

5.
越是条件艰苦的地方,教师的福利待遇反而越差一位年轻教师也许要兼顾周围数所学校的英语教学,一位教师教一个班七八门课的“包班”现象,在许多农村学校仍很普遍,尽管这既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也非教师本人甚至校长本意。而另一方面,不少地方的农村教师又严重超编,县市已经连续多年没有新聘教师。受访的多位教育工作者都指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这种结构性矛盾,反映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另一种危机。“走教”与“应急”的无奈湖南省平江县三市镇下沙小学数学教师李咏,2006年承担了新的教学任务,除了尝试给本校的三年级学生上英语课外,每个星期三的上午,她还必须乘坐“摩的”赶到几公里外的中沙小学,给那里的小学生上两节英语课。  相似文献   

6.
乡镇干部“走读”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 镇干部工作在一地 ,居家在另一地 ,常常往返于两地之间而形成的“走读”干部 ,已经成为目前基层较为普遍而又不可能完全避免的现象。有关方面对此众所说纷纭。为了加强乡镇党委建设 ,最近 ,我们对四川11个市地州的 2 6 74个乡镇 (占全省乡镇总数的 5 3 6 % ) ,进行了专题调查。事实使我们认识到 ,乡镇干部的“走读” ,既有客观原因 ,也有主观原因 ,既有弊 ,也有利 ,不能一概否定 ,关键是研究如何兴利除弊 ,正确认识和引导好这一现象。一、“走读”的概况与特点我们调查的 11个市、地、州共有“走读”干部 17473人 ,占所在地乡镇干部总数…  相似文献   

7.
陈东夫 《民主》2010,(9):55-55
现在,乡镇干部“住城现象”渐趋成风,住城人员越来越多。住城现象有两种:一是原在市县机关工作,住房购置在城里,后安排到乡镇担任领导职务,但人仍住在城中;二是户籍在农村.工作在乡镇,但在城市置了房产.下班后居住到城市。  相似文献   

8.
乡镇“引税”的背后,一方面是乡镇、企业和中介“皆大欢喜”,一方面是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 在普通读者眼中颇为陌生的“引 税”一词,在一些地方乡镇机关则早 已司空见惯。 “引税”,并不是引进企业作为税 源,而是将本不属于自己区域内的税 收,通过各种非正规途径“拉”到、 “借”到或“买”到自己辖区,以获 得超过实际的税收返还或政绩回报。  相似文献   

9.
何谓“官赏”工程?一言以蔽 之,它是地方官“做戏”做出 来的,“造假”造出来的,专供上司“雾里看花”、“坐车观花”的,只有“官赏”价值,无实际功能。人群众称之“面具工程”、“造孽工程”、“腐败工程”。 某地,近10年来每年都搞一次“三高农业示范区”工程。各乡镇为了达到“官赏”不下车的标准,不惜耗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有的乡镇还勒令学生、教师停课,帮助突击开沟挖渠铲草皮,逢河搭桥筑车道,冒雨割稻抡现场。还有的乡镇,耕掉农民种下去的麦子,在路边搭起几十座“蔬菜大棚”、“花木人棚”,以显示农业产业结…  相似文献   

10.
陈泽伟 《瞭望》2012,(33):18-22
中国的三万多个乡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在捉村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而作为乡镇的“当家人”,乡镇党委书记这个“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是“芝麻”官顶着“西瓜”大的责任。这些中国干部序列中最小的“主官”,是执政不可缺少的基础力量。  相似文献   

11.
撤并乡镇量“度”而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农村税费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适度撤并乡镇,是“十五”计划纲要中“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建制,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近年来一些地方集中地调整了乡镇行政区划,撤并了一些乡镇。最近中央关于市县乡机构改革的意见提出,在县乡机构改革过程中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不影响社会稳定、有利于生产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前提下,适当撤并乡镇。根据这一精神,一些省 (区、市 )结合县乡机构改革正在进行或准备进行进一步调整乡镇规模,撤并一些小乡小镇。调整、撤并…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了战略部署。乡镇作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道路上,乡镇的基础地位不可替代,培养农村“文化人”,提升乡镇“软实力”,已经到了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的关键时刻。  相似文献   

13.
宿迁“公推竞选”乡镇一把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许多人眼里,年仅28岁的李爱华不过是一个大学毕业不久的“毛头小伙”,然而在今年5月里的一次民主竞选中,他出人意料地当选为江苏省宿豫县曹集乡的党委书记,成为这个有34000人口的乡镇的“当家人”。 与以往上级党委任命乡镇干部的办法不同,李爱华是江苏第一个“公推竞选”出来的乡镇党委书记。与李爱华一样通过“公推竞选”当上乡镇“一把手”的,目前在江苏省宿迁市已有23名。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六次机构改革都未能走出“精简——膨胀”的怪圈。新一轮机构改革面临行政层次混乱、超编现象严重、人员分流困难、社会自组织力量较弱的问题,要走出“精简——膨胀”的怪圈,应考虑减少行政层次,强化的约束机制,做好人员分流工作,培养社会自组织。  相似文献   

15.
当前,县(市)级领导干部实行易地任职,互相交流,已是干部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收效良好。但是,在“交流”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即被群众称之为“干部走读”的现象:“上任不带妻,秋冬不备衣,一周一来回,想想也不易。”有的地方“走读”现象已发展到了较为严重的地步,“走读干部住一楼,周一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条件较差、“参合”农民舍近求远就医难等状况,山西东南部长治市在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过程中,采取市县级医疗机构、卫技人员“托管”和“领办”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的方式,部分解决了基层卫生机构的“缺医”之渴。  相似文献   

17.
过去,人们常用“上面千条线,乡镇一线穿”来形容机构设置有限的乡镇难以应付各部门的下派任务。时过境迁,“千条线”在乡镇也开始有了“千根针”——“七站八所”,即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在乡镇的派出机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面向群众最直接的窗口。然而,随着“七站八所”业务范围的增加和权力的扩大,站所的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从事经济犯罪活动的问题日渐  相似文献   

18.
一些地方为减轻财政负担,给下属单位“断奶”,让原来吃财政“大锅饭”的单位“另砌锅灶,自立门户”。比如某县就决定对20多个乡镇和县直单位“断奶”,估计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一向偏爱“好人”,崇拜“完人”,可是,今年某乡镇人大换届选举,却冷落了一些“好人”、“完人”。问之,有代表曰:我们喜欢“好人”、“完  相似文献   

20.
刘建明 《党政论坛》2012,(21):64-64
当下,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存在着主动将自己“边缘化”的现象,有的因为即将退居二线,有的因为没有实现“提拔预期”,有的因为没有挤入权力与利益的“圈子”,从而采取大事不参与、小事不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