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谈到干部职务能上能下时,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一句看似很正确的话:“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但对这句话仔细揣摩一下,就感到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从一定的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就一定是“庸者”吗?答案远没有这样简单。不可否认,有一些同志从领导岗位被调整下来,确实是因为工作责任心不强,能力弱,政绩平平,不适应现职工作;但从干部工作的实践来看,多数领导干部从现职岗位上调整下来,并不能用“庸者”评价。比如,专业不对口,不能很好地适应所在的领导岗位,能力得不到发挥,调整到其它工作岗位;现职领导岗位工作节奏较快,个人身体不适应  相似文献   

2.
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观念逐步为大多数干部群众接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也正在形成之中。  相似文献   

3.
按时下一些人的看法,一个领导干部只要不犯错误,没受过处分,就可以把着交椅,稳坐钓鱼台。这一不求有巧、但求无过的平庸工作态度,日前在福州市国税局被亮红牌。报载,福州市国税局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所有科级干部必须竞争上岗,对竞争上岗者的“德、能、勤、绩“进行民主测评和投票推荐。考分低,政绩平  相似文献   

4.
“球场换人”与“优胜劣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喜欢体育的人都知道,一场足球比赛的胜负,与教练员的用人策略有很大的关系。一个经验丰富的教练员,往往能在关键时刻用冲劲十足的替补队员换下状态欠佳的主力队员来扭转战局或扩大战果。从这看似简单的“换人”中我们不难发现,教练员的“换人”体现了一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思想,也只有这样运作,才能始终使队员在赛场上保持你争我夺、奋力拼搏的强劲势头。现实生活中,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也像一场激烈的比  相似文献   

5.
常健 《廉政瞭望》2021,(7):40-41
干部选拔任用要"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所谓"能者"和"庸者",是相对于干部的任职能力而言,所谓"优者"和"劣者",是相对于干部任职的工作绩效而言。然而,干部自身之"能"却不一定总能转化为工作绩效之"优"。为什么会出现"能者不优"或"优者不能"的情况?选能力强绩效平,还是能力平绩效优?  相似文献   

6.
<正>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体制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是一个问题意识鲜明的现实课题,更是一个逻辑周延的理论议题。想要推动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上下有据”的良好用人导向与从政环境,既需破除思维迷障,厘清能上能下体制机制的具体内涵、构成要素与运行机制,把握其在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变”与“不变”;更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结合干部制度建设与干部工作的具体实践,锚定时代坐标。以“不胜任现职”干部难“下”、“能上也能下”社会共识难形成等现实问题的解决为标靶,切实推动“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能上能下体制机制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任炳 《前线》2008,(1):63-63
何谓官场“逆淘汰”?简单地说,就是理应被淘汰的人不被淘汰,不应被淘汰的人却被淘汰。换句话说,就是庸者上去,能者下来,劣者得势,优者受损,好者受气,坏者嚣张。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河北着力构建"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其中,776名领导干部因懒政怠政、能力素质差、群众满意度低等原因被认定为"不适宜担任现职",受到组织调整。长期以来,个别地区领导干部"能上不能下",导致一些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个别干部甚至漠视群众诉求,侵害群众利益。针  相似文献   

9.
据新华社报道,成都市金堂县淮口镇党委书记汪光友、锦江区柳江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吴海东和区环保局长李方方日前因为工作不思进取,无所作为被就地免职。随着干部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观念逐步为大多数干部群众接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也正在形成之中。但在现实中,只要不犯大的错误,有些人往往都能保住位置,逍遥自在地继续平庸下去。“不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1]加强党政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激活干部队伍内生动力,是形成“良好局面”的重要途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多种因素交织影响的系统工程,其完成质量直接关系到党政干部的水平,关系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庸者下”,毫无疑问。问题在于:“能者”是否一定应“上”? 有一个名叫劳伦斯·J·彼德的老外说过:在任何阶层组织里,每一个人都将晋升到他不能胜任的阶层。换句话说,一个人,无论他有多大的聪明才智,也无论他  相似文献   

12.
<正>《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文件的出台,打破了"铁交椅",给从严管干部注入了一支"强心剂",让有为者有位,让无为者无位,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对于树立正确用人导向、营造干部干事创业浓厚氛围具有重要作用。源头发力树导向。长期以来,干部能上不能下一直是制约干部工作的一个难点问题,有的干部惯于当"太平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消极不为;有的精神懈怠,不思进取,干事创业无激情;有的不敢担当,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17,(6)
<正>务必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坚决调整处理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不廉的不合格干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导向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大主题,表明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  相似文献   

14.
徐勇  陈飞 《江淮》2012,(8):46
一是改进干部选任方式,切实提高公信度。注重完善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在完成重点项目、招商引资、急难险重和开拓创新工作中考察识别干部,及时提拔重用优秀干部,调整不称职干部,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优胜劣汰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从1994年以来,前郭县委组织部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对解决领导干部“下难”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走出了一条“软着陆”的新路子,确保了干部调整工作的平稳运行,先后降职使用15人,由领导改任非领导职务23人,由重要岗位平职调整到非重要岗位12人,初步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导向与机制。突破难点,对症下药,寻求最佳方式我们在多年的干部工作中感到,让犯有严重错误的干部下来并不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然而让平平庸庸、无功也无过,或虽有反映但问题不严重、无原则性过错的领导干部下来,却不是件容易…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崇州市针对部分党员干部不敢担当、庸政懒政等问题,结合市情实际,按照集体研判、集体决策,不误伤一个、不误下一个的原则,围绕"为什么下、怎样下、下来后怎么办"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下"干部"四步走"的实践做法和"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常态。依归立制,营造"下"的氛围。从转变观念上入手,从制度建设上着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据6月30日的《东方早报》报道,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明确"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专家分析,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密度为选人用人立新规,一方面旨在整肃官场歪风,一方面意在为全面深化改革储备人才。29日"国平"发表题为《干部要能上,也要能下》的评论指  相似文献   

18.
凯里供电局把“两手抓”作为领导班子和部门负责人考核和提拔任用的首要条件,坚持不用不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担当部门负责人,认识不到位的要换位,工作不到位的要让位,不具备“两手抓”的要进行调整。在深化劳动人事工资改革的过程中,该局的各项改革工作都得以顺利完成,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基本建立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激励机制。16名暂时找不到岗位作为下岗人员的职工,进入内部劳务市场后,没有气馁,也没有怪罪和差距,及时参加该局人力资源中心组织的培训自己“充电”,积极参加义务劳动,促使自己在思想…  相似文献   

19.
正日前,四川正式出台《调整不适宜脱贫攻坚工作的领导干部实施细则》,将精准脱贫与精准用人紧密结合起来,立下十条铁规明确"下"的标准,按四个步骤严格"下"的程序,定四条原则鲜明"上"的导向,把"精准"的尺子放在选人用人工作之中,推动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机制。  相似文献   

20.
今年40岁的李旭峰从19岁起就与税务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20多年过去了,他仍然情有独钟。事业兴衰,关键在人。李旭峰按照“建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做一流奉献”的目标,着力于局班子的自身建设。并通过加大基层与机关、基层与基层之间的干部交流力度和公平竞争,先后使11名同志走上了副科级领导岗位,对 51名同志进行了岗位交流,真正建立起了能者上,庸者下的管理机制,激活了人气,凝聚了人心,形成了心齐气顺、奋发有为的管理层,为地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