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论我国公民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中国就业领域存在严重的就业歧视,这不仅破坏了宪法所规定的平等权原则,而且严重损害公民的平等就业机会.本文对我国就业歧视现象及成因做简要的说明和分析,指出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上存在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平等意识和权利意识的提高,有关就业歧视争议案件将越来越多,因此,借鉴美国等国家反就业歧视的立法精神和立法内容,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既顺应了平等就业权法律保护的国际潮流,有利于我国的长远发展,也能切实保障宪法规定的公民平等权在就业领域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获得收入、维持生计和进一步改善物质精神生活的基本途径。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而我国的反就业歧视立法却相当落后,相当不健全。因此,要解决就业歧视应当加强反就业歧视立法,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提高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积极消除就业领域中或明或暗的任何歧视,保障每一个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和待遇平等,这不仅有利于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实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歧视"是一种具有广泛性和排斥性的特征的常见社会现象.就业歧视是指在就业领域对劳动者的不公平对待.我国当前由于用人自主权与平等就业权之间的矛盾,反就业歧视立法不足,反就业歧视执法不力等原因,致使就业领域中歧视泛滥.对此,应制定全国统一适用的<反就业歧视法>,消除就业歧视,改善我国公民就业现状.  相似文献   

4.
当前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相当普遍,已经侵害了广大劳动者平等的劳动就业权,也对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本文从学者们对就业歧视的定义入手,对我国禁止就业歧视的法律规范进行分析,思考探讨我国既有规范在禁止就业歧视方面的规定存在的缺陷,建议借鉴国际公约的内容及国外和我国香港地区的经验,抓紧制定我国的《反就业歧视法》,该法应对就业歧视的概念、种类、适用范围、就业歧视行为及法律责任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同时规定对就业歧视受害者的法律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5.
李铁喜 《工会论坛》2010,16(2):18-20
文章以国际立法为视角分析了就业歧视的定义和危害,通过与国际立法的比较找出了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与国际立法的差距,并提出了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设立专门机构、完善行政和法律救济机制以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6.
论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的法律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高校毕业生在遭遇就业歧视时存在维权困境,法律不完善、政府及相关组织未发挥其应有的职能、社会公众平等权利意识缺乏是其主要原因.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权需要政府对就业歧视进行管制.在加强培养全社会反歧视意识的基础上,政府应根据平等就业权的属性和内涵,构建我国高校毕业生平等就业权的法律救济制度,使他们的权利获得最终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刑满释放人员因受就业歧视、失业而再犯的问题越来越多,理应受到我们的关注。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歧视的原因在哪,是否具有合理性?文章从反就业歧视一般原理及刑罚理论论证其不合理性,并分析刑满释放人员就业权平等保护的意义。最后提出应从营造平等保护制度环境、强化歧视法律责任和实施积极行动等方面来保障刑满释放人员的平等就业权。  相似文献   

8.
就业歧视是指条件相近的求职者在求职过程及就业过程中,由于某种与个人工作能力无关因素的影响,自己不能够享有与他人平等的就业机会,从而使其平等就业权受到侵害的现象.用法律来防止就业中的歧视问题并加强这方面的执法力度是消除就业歧视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妇女的平等就业权是妇女劳动权的首要权利,是一项国际公认的基本人权。我国当前对妇女就业的歧视现象相当严重,这已经成为阻碍妇女发展和影响和谐社会构建的社会问题。针对当前存在的妇女就业中的歧视现象,依照保障妇女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依据,提出了消除就业歧视,保障妇女平等就业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平等就业既是不歧视国际劳工标准所贯彻的法律精神,也是禁止就业歧视的权利支点。一个体系完整、制度健全和功能完备的禁止就业歧视法律制度,必然依赖于一个成熟的平等就业权利支撑体系。《就业促进法》的平等就业是一大“亮点”,但面临重重困境。其中,加强政府促进平等就业的职责,划清政府与人力资源市场的界限,回归平等就业权并健全平等就业权利制度,改革平等就业权利救济机制并强化法律责任,是《就业促进法》中平等就业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部分行业和领域存在的就业歧视现象似一个个不和谐的音符,阻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很多学者对此问题都非常关注,提出了不少解决方法。只有查摆出就业歧视产生的根源,才能探询出解决对策,所以通过从劳动者自身、用人单位、法律制度等方面剖析就业歧视产生的原因,对于解决就业歧视,实现平等就业,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西方的反就业歧视立法。只有在深刻理解我国就业歧视现实状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的缺陷所在,才能提出有效消除我国就业歧视的法律建议,构建切实有效的反就业歧视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13.
《就业促进法》立法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体制的转型,引起了社会差距扩大,社会分化严重等问题,导致就业歧视现象的凸现,增加了国家和社会的压力。本文基于已有的学术观点,从理论层面针对实现平等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评述,着重介绍了平等就业与意思自治的关系,公权力介入及就业歧视的限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管窥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歧视泛滥已是不争的事实,其危害也是有目共睹,极大地损害了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从法治的角度出发,在分析当前侵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现状及危害的基础上,探究我国法律在对大学生平等就业权保护方面的不足,进而对其进行相关法律规制的完善,消除就业歧视,给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以切实保护,对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窘境,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国内就业歧视问题从法律角度的研究和分析,结合目前出台的《就业促进法》,探讨就业歧视领域的法律问题及我国反就业歧视救济制度的构建,并针对社会各界对就业歧视这一问题的看法认真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对我国反就业歧视法等各部法律的立法进程,以及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有效的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提出了自己的构想。  相似文献   

16.
就业歧视现象反映了市场调节失灵和政府管制缺陷。而其经济法解决机制具有市场调节、政府管制和综合运行的特征,是理想的路径选择。运用经济法解决就业歧视问题,具体构想是,建立就业歧视标准的双重审查机制,建立反就业歧视的专门社会团体组织以及建立符合经济法诉讼程序要求的反就业歧视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7.
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有用人单位用人观念和劳动力市场供需比例不平衡等因素,更是因为法律制度不健全而造成。从立法上合理地界定就业歧视,明确歧视者的法律责任,完善被歧视者的救济途径是反就业歧视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8.
就业歧视是对就业平等权的侵害。我国由于人才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就业歧视越演越烈,严重影响到了我国的社会生活和公民权利的保障以及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作者通过对中国就业歧视问题从法律角度的研究和分析以及对国外反歧视立法实践的有效借鉴,结合目前出台的《就业促进法》,探讨就业歧视领域的法律问题及我国就业歧视法律救济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赵小强  马振 《工会论坛》2006,12(6):26-27,37
就业歧视急待立法规制,但关于就业歧视的基本理论还有待深入研究。就业歧视是多种社会因素共同造成的,而本文主要从法律角度对其进行探索。本文首先分析了《1958年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中对于就业歧视概念的界定,并通过比较概括得出适合于我国的关于就业歧视的概念。其次,从法律规范层面和法律制度层面两方面论述了我国就业歧视产生的法律方面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关于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和相关制度方面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公民平等权实质就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分为结果上的平等、形式上的平等和实质上的平等。就业平等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基于先天自然因素和后天因素形成的不同应当适用不同形式的保护。目前,就业歧视在我国普遍存在,为实现就业平等可以从立法上明确界定含义,构建行政救济途径,细化司法审查标准和政策规定等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