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世明 《奋斗》2014,(1):56-57
正纪律严明赢民心1937年10月,在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生了一件被当时国内外媒体称之为"桃色新闻"的黄克功案件。案件的当事人是红军旅级干部黄克功和刚进入延安不久的进步知识青年刘茜。黄克功,江西人,15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过井冈山斗争、中央苏区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位老资格的共产党员和红军指挥员。1937年,26岁的黄克功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十四大队大队长,案发前调任第六大队大队长。刘茜,原名董秋月,1937年7月抗战爆发时,16岁的刘茜正在太原友仁中学读书。随后,她毅然  相似文献   

2.
1936年,延安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黄克功因私情枪杀了一名投奔延安的女青年,被延安高等法院判处死刑。这件事被称为“黄克功案件”。 黄克功历经井冈山几次反围剿斗争,后来又随红军走上长征道路。红军在陕北会师时,他已是身经百战的红军旅长。党中央在延安成立抗日军政大学,调黄克功任第六队队长,是颇受人瞩目尊敬的一位红军高级干部。  相似文献   

3.
60年前,当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到达陕北的第二年,延安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黄克功因私情枪杀了一名投奔延安的女青年,被延安高等法院判处死刑。这件事被称为“黄克功案件”。黄克功历经井冈山几次反围剿斗争,后来又随红军走上长征道路。红军在陕北会师时,他已是身经百战的红军旅长。党中央在延安成立抗日军政大学,调黄克功任第六队队长,是颇受人瞩目尊敬的一位红军高级干部。刘前是一位年轻貌美、能歌善舞的城市姑娘。来延安后,先是在抗大学习,后来被调到陕北公学。那时候刚到延安的女青年热情奔放,对革命充满了激情,经历过长…  相似文献   

4.
<正>王耀南,开国少将,我军地道战创始人之一,曾被朱德称为"地道战之父"。他在红军时期发明地道战、移动地雷战,是红军中唯一获红旗勋章和二级红星奖章这两项殊荣的干部。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我军的工兵史,被称为"工兵王""地雷战王"。他从井冈山到抗美援朝,参加战斗达300余次,5次负重伤,身上共留下31个枪眼,却从不退却。在中  相似文献   

5.
黄克功是共产党的高级干部,张灵甫是蒋介石的得力干将。黄克功杀死了自己的恋爱对象,张灵甫打死了自己的续弦之妻。同犯杀人之罪,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处置却截然不同。 正因为黄克功是多年的共产党员,不得不处他以极刑 黄克功是抗大第六队队长,参加过井冈山斗争和万里长征,曾为红军旅长,称得上一个老革  相似文献   

6.
历史的巧合有时令人难以置信。1937年秋,毛泽东和蒋介石同时面对桃色命案。 毛泽东在陕北简陋的窑洞里,收到他的爱将黄克功的信。黄克功是毛泽东的同乡,1927年放下锄头拿起枪杆参加秋收起义。他骁勇善战,屡立战功,长征时候任警卫团团长,担负着保卫中央和毛泽东的重任。到达陕北后,一个叫刘茜的姑娘敬慕黄克功,于是两人谈起恋爱,可不久她就发现跟黄克功很难相处,并决定离开他。黄克功急火攻心,竟然在延河边上把如花似玉的刘茜枪杀了。结果,他被陕甘宁高等法院判处死刑。死到临头,黄克功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请求让他到战场上去死。 看着黄克功的信,毛泽东百感交集,他没有忘记这位同乡,更没有忘记他的赫赫战功,但还是忍痛指示:你过去有功,可今天有罪,咎由自取,须公开枪决,才能给别人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7.
《学习导报》2011,(11):62-62
雷经天同志: 你的及黄克功的信均收阅。黄克功过去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今天处以极刑,我及党中央的同志都是为之惋惜的。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以一个共产党员、红军干部而有如此卑鄙的,  相似文献   

8.
正开国中将廖容标英勇善战,屡建奇功,朴实谦和,关爱人民。抗日战争时期,他领导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因作战灵活、纪律严明被当地百姓称为"菩萨军",廖容标被称为"菩萨司令"。这个称号还得到过毛泽东的赞许,他在一次干部会议上说"山东八路军出了个‘菩萨司令’,他就是我们的廖容标同志。""我参加红军,从未考虑过什么官"廖容标,原名廖之秀,1912年出生于江西赣县韩坊乡水口村一户贫农家庭。他12岁到村里的私塾读书,  相似文献   

9.
<正>2014岁末之初,首个国家宪法日(12月4日)之际,电影《黄克功案件》向广大观众公映了,这颇有一番深意。《黄克功案件》讲述了1937年红军功臣黄克功因逼婚不成而将女学生刘茜杀害最后被判处死刑的故事。面对国内外的舆论,在罪与罚、杀与赦、生与死、情与法之间,黄克功的命运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这部影片公映后,成为当下依法治吏的重要教材。在此案中担任审判长的雷经天曾和黄  相似文献   

10.
开国中将孔庆德早年曾在国民革命军陈调元部当兵。参加六安起义后,他从战士干起,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红军指挥员。尽管一度被错误地取消职务、开除党籍,甚至险些被杀头,但他始终相信红军、相信党,任劳任怨地完成党和军队交给的各项任务。从参加红军到万里长征,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场,他冲锋在前,身经百战,屡建功勋,为人民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文革"内乱期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曾两次点名要他负责棘手的重点工程建设。他毫不退缩,不会就学,边学边干,每一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相似文献   

11.
孟俭红 《党史博采》2021,(4):36-38,43
1937年10月5日黄昏发生的抗大干部黄克功枪杀陕北公学女友刘茜案,有不少人认为是毛泽东写给审判长雷经天的信导致了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判处黄克功死刑,一些人进而认为中国共产党以权凌法。事实真的如此吗?  相似文献   

12.
1937年10月,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黄克功遣婚未遂,枪杀陕北公学女学生刘茜,在陕甘宁边区党政军民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甚至有人称此案为“延安第一婚杀案”。中国共产党将如何处置黄克功这个“年轻的老革命”,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和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因此拍板:“根据党与红军的纪律,处他以极刑。”从而维护了法律的平等性、纪律的严肃性和人权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3.
正在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流传着一个"马红军"的故事,以他为原型创作的电影《马红军》被搬上银幕,感动了无数人。这位"马红军"原型,正是年近百岁、黔东南州唯一健在的老红军马崇德。今年99岁的马崇德是广西乐业县人。1931年,刚满14岁的马崇德被国民党"抓壮丁"当了兵,1932年奉命跟随所在部队到苏区江西南昌"围剿"中国工农红军,在战斗中被俘,本是穷苦出身的马崇德随即参加红军,被编入红一方面军。  相似文献   

14.
正在人民军队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传奇将军:他,通过自愿当俘虏参加了红军队伍;作为红军一员,他拿笔杆子时间远远超过拿枪杆子;他,在八路军、新四军都战斗过,与黄克诚、刘少奇、陈毅、邓子恢朝夕相处过;他,在华东解放战场纵横驰骋,对于华野第2纵队成长壮大厥功甚伟;他,在抗法援越战火中穿梭,对于越南人民军战时政治工作及和平时期政治建军出过大力!他,就是被陈赓戏称为"邓大员外"的开国中将邓逸凡。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军首任军长王近山,有许多传奇故事:15岁参加红军,20岁就当上红军师长;被敌人包围了,喊几句话吓跑了敌人;人都死了,还要让他当顾问。这么多传奇故事,缘于一个“疯”字。王近山“疯”到了极点。他在战场上“疯”不够,还要到情场上“疯”一把。站在人们眼前的  相似文献   

16.
正问:您何时参加红军?谈谈您了解的红军反"围剿"情况。答:1928年春,红军到了我家乡。我参加了村里组织的儿童团,整天拿着梭枪查岗、放哨,有时跟着大人跑跑腿。后来,家乡成立了地方武装游击队,我和姐姐都参加了。江西南部是中央苏区所在地,红军在苏区扩大队伍,地方武装游击队被编入红军。1931年,我正式参加红军。  相似文献   

17.
童小鹏足迹     
《红岩春秋》2014,(12):18-19
<正>1914年9月童小鹏出生于福建省长汀县童坊乡童坊村。1930年6月童小鹏参加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军直属党委干事、军党委办公厅秘书,红一军团政治部秘书、政治保卫局秘书。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战争和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东征。1936年6月童小鹏被送红军大学一科(师团干部班)学习。后调任毛泽东秘书,直至"西安事变"爆发。1939年3月童小鹏调到重庆工作,任中共中央南方局秘书  相似文献   

18.
他是让朱德和毛泽东首次尝到无线通讯技术甜头的人;他从建立红军的无线电台开始,一步步为我军的通讯建设付出了整个人生;毛泽东赞誉他和他的团队是工农红军里的"千里眼、顺风耳",说"他是我军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从俘虏到红军的"千里眼、顺风耳"1909年7月3日,王诤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一个普通的农家。17岁那年,他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通讯学科。毕业后,王诤参加北伐军第二军第四师,担任师部电台台长兼报务主任,后进入正在江西"剿共"的第十八师,负  相似文献   

19.
一我的父亲是一位没有经过长征的"长征干部"。"文革"期间,我陪着父亲写了一年的各类检查。父亲被审查的历史问题之一就是:为什么逃避长征?有一天,他气不打一处来:"什么逃避?他们是突破重围跑出去的,要我们坚守根据地,说他们很快会打回来。我怎么会知道,主力红军已经撤走了,我们还以为自己是在主战场的主力红军呢。"  相似文献   

20.
霞飞 《湘潮》2010,(8):8-10
<正>傅连暲1933年正式加入红军,在中央苏区从事医务工作。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他参加了长征。到延安后,他曾经担任中央总卫生处处长兼中央医院院长;新中国建立后,他担任卫生部副部长。他是人民军队和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