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监督处于关键性的地位。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督体制,必须十分重视借鉴中国传统的监察制度。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中,以下方面仍然值得今天借鉴:监察系统实行垂直领导制;充实完善监察立法;对御史及其监察活动进行监督;特别选用监察御史;树立御史权威;实施秩卑、权重、赏厚的巧妙设计。借鉴中国传统监察制度决不是生搬硬套的“拿来主义”,而应该结合现实情况,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扬弃。  相似文献   

2.
古代监察制度经过长期发展逐步完善,基本发挥了整纲饬纪与绳衍纠谬的作用。中央监察机构从御史府到都察院,监察权逐步独立,功能逐步健全。言谏系统逐步发展,至唐代趋于成熟,清雍正时并入都察院,言谏系统消失。地方监察制度屡经演变,西汉刺史制度与明代巡按御史制度是较为成功的地方监察制度安排,清代地方监察体制由双维转为单维,导致监察不力。历代均极为重视监察官员选拔,并努力构建监察官员的激励约束机制。监察法规建设从西汉的《六条问事》到清代的《钦定台规》,日臻完备成熟。当前有必要进一步深入推进中央监察体制改革,不断健全完善地方监察体制,持续提升监察人员总体素质并健全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及时出台《监察官法》等法律法规,以更充分地发挥监察体制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民本主义思想萌芽于西周初期,滥觞于春秋战国时期,自秦汉后逐步形成,对我国古代吏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如下特征:有德者应"以民为本"、"爱民"、"亲民",重用道德标准选拔、规范、要求、考核官员;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官员行为,形成了依法对官员进行选拔、任用、奖惩、考核等管理制度;较早地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对官员实施监督、监控的监察制度和上书制度;很早形成了上诉制、直诉制,注意利用地方上的宗族和长辈力量限制、牵制和监督官员。  相似文献   

4.
隋朝监察制度在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监察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朝监察制度重视从社会底层获取信息和对监察机构工作机制的规范,其言谏系统具有封驳的法定权力.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监察制度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研究隋朝监察制度对我们今天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也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意是使我国吏治进入“能上能下”有效运行的官员复出机制,却面临着非公开化、非责任化、非透明化、社会认同度低的困境。要有效解决被问责官员复出面临的现实困境:一是完善问责的基础,明晰官员的职责和构建相应问责程序,这是建立被问责官员正常复出机制的前提;二是转变问责的模式,由“权力问责”转变为“制度问责”,使被问责官员复出具有制度上的正当性;三是建立官员复出的回应机制,使体制外的“权利问责”与体制内的“权力问责”、“制度问责”形成完整体系,以减少官员复出的外部阻力。四是建立多元化的问责主体,以提高官员复出的社会认同度。  相似文献   

6.
黄波 《各界》2011,(10):33-33
设计出一种监察官吏的制度,使官员在监督之下奉公守法,在中国有悠久的传统。春秋战国时期的“御史”一职已兼有监察的职责。到了秦朝,“御史大夫府”成为专门的中央监察机构。  相似文献   

7.
论言谏制度是君主专制的监控和纠错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谏是中国古代规劝君主并促使其改正过失的一种制度 ,它与御史弹劾相互配合、互为表里 ,御史纠察百官之非法 ,谏官谏诤君主之违误 ,两者比翼共同构成了古代监察制度的有机整体 ,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彰善瘅恶 ,激浊扬清”的作用。言谏制度作为对君主的监督和制约机制 ,是君主专制的调节因素和有益补充 ,也是我国古代对政治运行体制的完善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吴歆 《党政论坛》2012,(8):42-43
中央和地方双向交流任职、从基层遴选公务员、工人农民报考国家公务员、基层官员集体“充电”……2010年,中国在官员选任制度改革方面打出的“组合拳”,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从公务员的选拔,到各级党政官员的晋升,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廉政文化中丰富的廉政思想对于我们加强廉政制度建设,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具有重要意义。要着眼于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以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加强“能廉”制度建设;要着手于完善领导干部激励保护制度,以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加强“促廉”制度建设;要着重于实现权力运行的法制化,以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加强“保廉”制度建设;要着力于完善监督约束制度,以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加强“必廉”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美国矿山尤其是煤矿的安全卫生监察制度。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监察执法制度依据的主要法律,二是执行监察职责的机构设置,三是主要的监察制度内容程序,四是美国的检查制度对中国的借鉴意义。这几个方面内容是紧密相连的,希望通过介绍,基本描述出美国在矿山安全卫生监察领域的主要状况,为中国相关方面的进步和提高提供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唐朝前、中期大约是古代历史上吏治最好的时代,这得益于两点,一是完备的法律体系和监察制度,二是以“仁政”为核心的施政理念. 仁政和法治精神 唐太宗吸取“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历史经验,自开国起就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制定法律以“宽仁”为基调,“用法务在宽平”.  相似文献   

12.
现行《监察法》第十九条指出:"对可能发生职务违法的监察对象,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可以直接或者委托有关机关、人员进行谈话或者要求说明情况。"作为调查措施的"谈话"制,其与中国古代监察官员根据坊间传闻即可立案纠劾的"风闻言事"制度具有极高的相似性。二者在行使其谈话权时难免会面临共同的问题,即对监察权力现实的过度使用或滥用。在当前监察谈话法律规则的供给不足的情况下,若监察用权行使过当,则易重蹈历史上风闻枉滥的覆辙,若用权不足,又则无法满足"红脸出汗"常态化的党内执纪监察要求。  相似文献   

13.
清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王朝,它由满族建立,因此与其他汉族王朝相比,有其独特之处,这其中又以皇位继承制度表现得尤为突出。从制度的内容上看,这一制度与汉族王朝单纯的嫡长子继承制不同,先后出现了汗位推举制,嫡长子皇位继承制,秘密建储制,懿旨确立嗣君等四种模式;从保证统治的效果上看与其他王朝相比,其内容虽复杂多样,但却保障了清一代皇位继承的相对平稳。同时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之一,这一制度仍然无法避免几千年来汉族封建王朝宗法制的影响。从古代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与父死子继两方面进行论述,力图探寻古代宗法制对清代皇位继承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御史制度、谏官制度、封驳制度,是对权力的监督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监察、咨政、把关、制权的作用,有助于正确决策。但封建时代没有形成具有制约关系的政治法律制度,也没有分权制衡机制,因此,这些制度都受到皇权的制约,对皇权的监督是有限的。目前,构建对"一把手"的监督机制和体制,是党和国家监督体制的重大创新,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研究中国古代的皇权监督机制,对建立"一把手"的监督机制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官僚制不同于韦伯所提倡的理性官僚制,艾森斯塔德认为中国古代官僚制是一种历史官僚制,从组织和制度层面对理性官僚制与历史官僚制进行比较分析,显然后者缺乏前者所具有的理性精神和法治观念。但中国古代官僚制延续了两千多年,其精神内化在制度之中对当前我国的官僚制仍有很大影响。对西方理性官僚制与中国古代历史官僚制的比较研究有助于探索解决当前我国官僚制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央巡视制度监察效果显著,对端正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中央巡视制度既是当前时代需要的产物,又借鉴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些合理因素。西汉刺史制度与当前中央巡视制度在创立的背景、活动方式、巡视对象、内在机制等方面都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7.
借鉴中国古代监察机制的有益经验董万新一、纵向层级的领导体制从我国历史上看,汉唐的发展固然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及其政策有关,而监察体制的比较完备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制度保证。汉代的监察系统呈纵向型、网络型。分为中央对郡国、郡国对属县、县对属乡、中央政府对中...  相似文献   

18.
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从唐高祖手上接过大唐江山,为了一洗前朝积弊,打击官员腐败,澄清吏治,太宗皇帝动了一番脑筋. 为了摸底官员群体中到底哪些人是贪官,唐太宗用了个“小方法”——秘密派遣亲信故意去行贿要害部门的官员,就是“钓鱼”.有鱼饵,果然就有“鱼”上钩,“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唐太宗立即派人把这个司门令史给抓了起来,并且要杀他以警诫其他官员.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之治”取得举世瞩目的两大奇迹,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制度优势,“中国之制”成就“中国之治”。本文从六个方面诠释了“中国之治”的制度创新逻辑,即:“中国之治”制度创新的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制度创新的理论源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制度创新的现实基础是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制度创新的终极主体是人民群众;制度创新的效率标准是人民满意不满意;制度创新的奋斗目标是民族复兴。这一制度创新逻辑是“中国之治”制度创新的成功“密钥”。其治理效能转化的路径为:厘定中国式现代化治理目标,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升治理效率;加强治理评价,凸显“人民至上”的治理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0.
田方 《党政论坛》2013,(21):22-22
针对频有官员被曝“失踪”,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指出,官员外逃与全党新一轮反腐风暴有着密切关系。要解决腐败问题,认识上就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去思考设计,下决心改变多年来仅从技术、战术层面上加强对官员的监管和防范。责任倒查是一种从战役方面解决腐败问题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