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包括两个学派:形式学派和意义学派。学者们一般把形式学派称为第一代认知语言学,把意义学派称为第二代认知语言学。两派都属于认知语言学,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反对物理主义-行为主义,主张通过语言研究来研究人的思维过程、认知策略。近十年来,认知语言学研究在理论演绎与描写分析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认知语言学已成为自然语言分析与研究的一种重要理论。本文通过对认知语言学研究方法及其研究重点的论述,整理出了其研究方式的理论特征,以期对其理论导向与发展趋势作出分析与推测。  相似文献   

2.
滕华英 《前沿》2012,(12):157-158
文章借鉴认知语言学的有关理论,对传统的同源词研究进行新的尝试,从认知的角度考察同源词词义形成的方式,认为:基于相关关系的类推——推理的认知方式,对同源词词义的形成起着规定性的作用,相关关系的类型性、模式性决定了同源词一部分新词派生的一致性系统性。  相似文献   

3.
汉语熟语的形成发展及语义动态构建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熟语的形成、熟语意义的构建和理解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过程,我们按照发生学的研究方法,从认知语言学中的转喻和隐喻、概念整合等概念理论来分析熟语生成及熟语语义构建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认知语言学在语言学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在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及实践中具有相当的理论及实用价值。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利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帮助汉语初学者建立词汇网络,增加词汇熟练程度这一词汇教学理念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张树堂 《青年论坛》2011,(2):137-139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中关于人际意义研究的新发展,该理论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来评价语言使用者对事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本文通过评价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结合性研究发现:评价理论在大学英语学习过程中,尤其在英语词汇教学、阅读教学、以及英语修辞和文体意识培养等三个方面,具有建设性的应用价值;评价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结合是提高大学英语授课与学习效率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科学中较新的一个流派。然而 ,有些语言学者往往因过于强调其新颖性 ,否定认知语言学与结构主义存在任何关系 ,进而否定索绪尔对认知语言学的影响。这种片面的观点主要是因为他们一方面没有认清结构主义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 ,另一方面没有深入探究索绪尔的思想 ,从而错误理解了索绪尔理论。本文通过细致分析索绪尔理论并将之与多种语言观作对比研究 ,旨在揭示索绪尔对认知语言学的贡献 ,同时帮助弄清语言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7.
邓小琴 《前沿》2010,(24):181-184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不仅成功促使哲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同时也对20世纪语言学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语用学的"言语行为""合作原则""语用关联"等核心理论根植于维特根斯坦对"使用中的语言"的执着思考;社会语言学的"交际互动""言语变异"与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的两大灵魂:语言游戏、生活形式的启发密切相关;维特根斯坦对传统"范畴观"的变革为方兴未艾的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的建立注入思想的生命活力,并为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8.
任丽丽 《前沿》2012,(9):176-177
《三种激情》是选自《伯特兰·罗素自传》的一篇优秀散文,是作者生命体验的总结。作者分析了人生中的三种激情,即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这篇散文充满激情,充满智慧,逻辑性和感染力极强。本文将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联结理论应用到英语散文名篇的欣赏中,用认知语法的理论分析罗素的名篇《三种激情》,为英语名篇的赏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曹凤霞 《求索》2012,(1):110-112
21世纪以来,中国语言生活颇为活跃,新词新语层出不穷,它们不仅显示了汉语用词的特点和规律,还能及时地反映汉民族动态的语言生活,并通过这些新词新语展现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面貌以及人们的精神风貌。文章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考察2000年以来产生的新词新语与汉民族动态的语言生活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0.
英语是比喻语言非常丰富的语言之一,隐喻居其之首。而人类的认知在词汇隐喻意义的理解中起着根本性的作用。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层面探讨隐喻不仅是修辞的手段,也作为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存在于人类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1.
国内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十年(2000-2010)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言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对意义的构建和理解具有普遍指导作用.在搜集、整理过去十年国内概念整合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研究及其应用两方面对概念整合理论进行全面述评:国内学者对概念整合理论的阐释和研究已经非常深入,并能及时跟进国外有关该理论的最新发展,向国人介绍新观点、新概念,但国内学者对概念整合理论的研究缺乏原创观点,基本照搬国外研究,虽然也有学者指出该理论的不足和缺陷,但对于该如何完善,缺乏细致而又可信的论证.通过对该理论在国内的研究焦点、发展趋势、优势和不足等的梳理,以期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指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王晓玲 《求索》2012,(7):161-163
在概念整合理论的视角下对六类网络新词进行了词汇意义建构过程的讨论,认为相似或相关的两个空间都可以关联在一起形成类属空间,输入空间对接的推理形式——"糅合""截搭"是层创结构产生并最终在合成空间产生新词的动因。六类网络新词意义的建构过程所涉及的心理空间数目不等,其中派生复合类是典型的多边整合网格模式;象形复合类、会意复合类属于镜像网络整合;转用复合和谐音变异分别为单域和双域整合;词媒体为简单型概念整合网络模型。  相似文献   

13.
朱莉华 《求索》2011,(12):135-137
语言与哲学密切相关,不同时期的哲学思想都直接影响语言研究的发展。在对传统哲学观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体验哲学思想,坚持语言是在人的体验与认知作用下形成,依据“现实-认知-语言”原则研究语言.因此体验哲学也成为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验哲学心智的体验性、概念的隐喻性、认知的无意识性三个核心原则对认知语言学产生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英语教育中的心理语言距离是指少数民族语言认知心理造成的主观英语习得与客观英语实在之间的差距,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学生对英语这一外来语言体例的心理警觉、对抗与防御机制。以藏族英语教育为例,详细阐述了少数民族语言生态环境的干扰体系、认知依据障碍,以及民族主义情愫杂糅其中的心理语言距离产生根源,分析了其对少数民族英语教育产生的深刻影响,基于心理语言距离的调试目的,呼吁构建少数民族学生应对繁杂语种干扰的认知辅助工具,并致力于推动英语学习的语言权力观向语言资源观过渡,实现少数民族英语教育的世界性与民族性平衡。  相似文献   

15.
刘文 《求索》2007,(10):189-191
认知诗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而这两个学科则构成当今认知科学的主要内容。认知诗学基于一系列与认知有关的语言结构与语言运用理论,试图把这些理论模型应用于文学文本的研究,以找到能把文学研究与语言和心智研究接通的方法。认知诗学虽然能为具体文本的分析和阐释提供新方法,但认知诗学的主要目的却在于:用于语言研究的认知框架如何可以用于建立语言理论与文学理论之间更密切的相互关系,从而把文学话语放在更宽的意义生产过程之中来考量。  相似文献   

16.
颜红菊 《求索》2007,(4):195-196
语义场理论是结构语义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但也有局限性,与认知语言学相结合,既能发展语义场理论自身,更大地发挥其对语言结构的解释能力,也能对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曹凤静 《青年论坛》2014,(2):135-139
英语语言学研究在新的世纪不再是单纯的语言基础研究,应该本着开放的视野,更加注重研究的深度以及与其他学科连接的广度,并应随着学术研究的跨学科发展趋势,拓宽英语语言学的研究视角.英语语言学研究多维视角的提出有其必要性、合理性及可行性.外语工作者应不断深化哲学视角、文化学视角及政治学视角研究,推动英语语言学研究在新时期和新阶段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金 《青年论坛》2014,(6):137-140
“Adj +N”复合结构是一种很常见但又很难解释的语言现象.产生困难的原因在于在这类复合结构中,形容词和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非常复杂且变幻无常,很难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阐释.国内外大多数研究都集中于探究其形容词修饰名词的排列次序等问题,从认知角度对其进行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参照点模式为理论框架,对“Adj +N”结构的认知机制进行了探讨.认知参照点模式也适应于阐释“N+N”结构和所有格结构等其它复合结构.  相似文献   

19.
黄曙光  陈建生 《求索》2007,(9):198-200
自从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以来,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就成了现代语言学的“第一定律”。然而。按照认知语言学理论,语言是人们在对现实世界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认知加工而形成的,在现实与语言之间存在“认知”这一中介,即“现实-认知-语言”,语言符号是人类认知的结果,因此,是有理据的。本文从语言符号的起源和现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非任意性问题两方面论证了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语言符号是非任意性的。  相似文献   

20.
陈意德 《求索》2005,(10):186-187
预设是语言学中一种特殊的认知现象,对预设的设定和理解是一个心理认知过程,它涉及到言语交际中交际双方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语境等诸多因素。话语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预设对话语理解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对预设的推导就没有真正的话语理解。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角度探讨预设与话语及话语理解的关系。一话语与话语意义对于话语(discourse),语言学家们有不同的解释。布朗(Brown)和尤尔(Yule)认为,“话语是一个过程,是说话者或作者在某个语境中用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或实现自己的意图的词、短语和句子”。[5]威多森(W iddowson)则把话语定义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