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进城务工所带来的最深远的影响在于对农村家庭生活方式现代化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本文将以"消费方式"为研究焦点就农民进城以及他们在城市中的不同经历对农村家庭消费方式转变的影响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C村若干青年农民的调查,揭示了外出流动对于青年农民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影响,并进一步指出,青年农民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转变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不容忽视.当农民们不愿意再以传统方式生存下去,如何将他们对现代生活的渴望转变为社会进步与农村现代化的动力而不是过重的压力,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梁晨 《青年研究》2012,(5):86-93,96
在中国当下环境中,城市化是不可阻挡的潮流,这必将带来人口的市民化过程。除了包括制度身份的改变,市民化还包括适应城市一整套的生活方式。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已经完成制度层面市民化的人,即已经获得城市户口的农民,试图讨论他们在消费方式、闲暇方式等生活方式方面的市民化程度。本文假设,即使完成了身份、居住地的转变,农民的市民化仍然是个漫长的过程,户籍的转变并不能直接带来生活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推进农民消费模式的转变,做到新农村有新的消费观是建设新农村战略的应有之义。为此,首先要引导农民认识到现有消费模式存在的问题,如低层次的消费结构、不健康的消费方式、非理性的消费观念等;其次,要采取措施为农民消费模式的转变提供物质基础、客观条件、思想基础、制度保障,使农民成为建设新农村的“新农民”。  相似文献   

5.
一、农民购买力的特点 农民作为消费者,具有双重特征,既存在生活消费,还存在生产消费。这决定了农户资金运用的一般原则是:首先保证最低生活必需品需要,其次满足生产经营,然后才进行其他消费。生产经营与生活消费是两类不同性质的经济活动。我们讲的农民购买力,主要是指生活消费形成的有效需求。 农民购买力的基础是其可支配收入。目前统计指标中的“农民纯收入”,即可视为农民的可支配收  相似文献   

6.
对一个民族来说,消费本身就体现出一种文化,其间交织着人们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道德伦理等。当代青年农民约占青年总数的70%,因此,研究当代青年农民的消费生活方式对于认识当代青年的思想以及民族现代比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消费水平指人均消费生活资料和劳务的数量,可表现为消费金额、食物消费品种、数量、质量等几个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改革、开放政  相似文献   

7.
江羽 《党政论坛》2014,(12):17-17
耐用品的消费阶梯 耐用品消费是居民家庭现代化生活方式的重要载体。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当居民家庭对黑白电视机、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第一波耐用消费品表现出旺盛的消费热情时,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照相机等新兴家用电器正以一种“奢侈品”的姿态悄然进入城镇居民家庭,并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引领了第二波耐用品消费热。  相似文献   

8.
焦然 《瞭望》1987,(18)
新近,记者从国家有关部门了解的情况表明,“双增双节”和深化改革在农村有许多具体问题需要解决,而近年来农民生活消费相对过热,就是当前很值得我们研究的一个问题。 与七年前相比,我国农民的纯收入增长了一倍多,农民生活消费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在物质生活消费质量全面提高的同时,文化教育和娱乐活动之  相似文献   

9.
伴随新一轮信息技术与产业革命的急遽发展、数字乡村建设的深度推进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加快建设,数智化成为乡村生产生活的必然发展趋势。农民生活方式在智能化、信息化潮流下改变了狭隘性、封闭性、保守性与僵化性等特征,整体上渐次向现代文明跃升。其中,农民活动图式朝向“智慧”转变、农民生活节律趋向“自由”转变、农民生活秩序通向“德性”转变。然而,由于数字技术具有两面性,农民生活方式“智”变中存在部分农民生活样态变形、生活节律混乱、生活秩序失范等降“智”风险。为此,要从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生活理念、数字接入等方面入手,为农民生活方式“智”变增添动力、提供遵循、指引方向和铺路架桥。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户消费增长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中国农户消费增长的特点1-农户消费增长缓慢。1997年农户年均生活消费支出比上年实际增长0-4%,低于1996年的10-6%,也低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4-2%。  表1-农民人均纯收入与生活消费支出指  标单位199519961997农民人均纯收入元2211-752406-292472-4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元1653-061814-561843-42份额%74-775-474-462-农户食物支出份额缓慢下降。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1978年为57-4%,1997年为46-4%;农村居民…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农民政治生活边缘化的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为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政治生活的观念和知识滞后,同时农民政治参与的方式有不少误区,农民政治生活缺乏制度保障。问题的成因在于农民政治意识的缺乏,农村经济与教育的落后以及政治制度不完善、不健全。解决的办法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增强农民主体意识;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无论农业现代化还是乡村建设行动,都寄望于青年农民承担更加积极的角色。基于对国内外青年农民研究现状的初步梳理,发现:国内青年农民研究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呼应,表现出鲜明的时代性、阶段性和政策导向性;青年农民文化与价值观、新型职业农民以及青年农民返乡创业是排名靠前的三大研究主题。未来关于青年农民的研究可在青年农民的规模、类型与特征,青年农民与农业现代化,青年农民与城乡社会,青年农民的社会生活,国外青年农民研究等方面进行深化和拓展。对青年农民研究的深化也有助于"十四五"规划真正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造就个性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培养这样的新人中,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生活方式是个综合概念,它概括的是人们所有生活领域(如在劳动、消费、政治、精神文化、家庭及日常生活领域)活动的形式和行为的特征。这些领域的活动方式对个性发展有着各自的功能,本文仅就闲暇时间利用的活动方式与青年个性发展的关系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低标准、低消费、自满自足的生活方式是小生产观念的反映.简朴是一种美德,但简朴不等于安贫.艰苦朴素是我们的革命传统作风,但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区别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与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界限,不在于吃什么,穿什么,不在于人们所享用的消费货料数量的多■和质量的高低(贫富的差别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和一切剥削制度下才有阶级对立的意义),而主要看经济来源是否正当,消费方式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应该通过减负来提高农民购买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市场消费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是农民消费需求增长过慢,而农民的消费需求又直接受制于农民的购买力。农民的购买力主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影响:一个是农民的收入,一个是农民的负担。目前农民购买力低。除了农民收入增长太慢这个原因之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民负担在不断地加重。因此,要提高农民的购买力,除了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外,还必须尽快减轻农民负担。从目前状况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负担必须减轻:  相似文献   

16.
消费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其产生的一定社会经济基础,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起着导向和定位作用。消费主义是一种异化的消费文化呈现,代表了一种为消费而消费的意义空虚状态,背离了人类文明的正轨。面对消费主义带来的种种弊端,建构科学文明的消费文化,是一项关系整个人类福祉的重大议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分层与生活方式的新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经过20多年持续的经济改革,中国的社会分层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来的较为均等化的、构成较为简单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分化,一些新的社会阶层逐渐形成,各阶层之间的社会经济地位和生活方式及利益认同的差异日益明显。2001年以来人们的消费欲望开始重新启动,拥有稳定工作和收入的工薪阶层开始加入投资房产、购买小轿车和度假旅游的消费行列。但由于存在着大量的收入较低的农村人口,从全国范围来说,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的现代化程度仍然是较低的。而且,城乡之间、大中城市与小城市之间在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方面的差异非常大。  相似文献   

18.
赵丽霞 《学理论》2009,(7):53-54
新农村建设对我国现有农民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农民要在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现代化的转变,而且要求农民传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向现代化的转变,使农民真正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就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只有培育新型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9.
维同志提出了“现代化生活方式”这个新概念,我认为是很必要的。“现代化生活方式”应该是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实现四个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应大力倡导。生活包括物质,精神两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6,(8)
本文基于对H村的实地调查,对H村28户32人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本文描述了H村村民的收支状况并且分析了村民选择的消费方式。根据实地调查资料,本文进一步探究了H村村民选择消费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发现村民的自我认同机制对农民的消费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村民的消费资源与他们的自我认同之间发生了断裂,进而导致村民的生活中充斥了焦虑与不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