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潘龙瑞 《工会论坛》2006,12(2):91-92
声乐语言既有生活语言的一些特点,同时也有其特殊性,了解声乐语言的艺术特征,是掌握它的表现方法和规律的基础,对声乐艺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文化,还应该将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赋予其中,以塑造学生完美的心灵.为此,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三个问题:声乐语言教学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声乐技术教学要注意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音乐表现力学习要注意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3.
在高师声乐教学中,教师精炼、准确的教学语言是声乐教学的关键,情感的表现是艺术的本质,学生良好的听觉训练则是声乐演唱水平提高的重要一环。抓住了这些重要因素,声乐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刘秋蓉 《工会论坛》2006,12(4):102-102
声乐艺术是声音与情感的完美统一。声乐教师通过培养学生对声乐的积极情感,提高学生的心理自控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演唱激情等与情感相关的教学途径,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近年采也进行了改革和创新。文章从声乐教学概念着手,阐述了当下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工作的重点,并对音乐教学的改进措施提出了一些要求,最后论述了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改革推进的其他教学方法,以期为今后声乐教学的相关研究提供切实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西洋声乐艺术的沿革与发展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歌唱是表现的艺术,表现欲是决定演唱艺术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声乐教学中,要调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相似文献   

8.
声乐表演艺术是用人的声音来表达感情的一门艺术,感情通过歌唱者的真情演绎会给听众带来身心的陶醉。在声音和情感之间,作品是桥梁。能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声乐作品的内涵,是歌唱者具备较好的文化素养的反映。歌唱者有没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会对作品本身的艺术表现力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音乐是表现广阔社会生活和人类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歌曲则因其篇幅短小易于传播为广大群众接受并产生直接的效应.本文通过分析歌曲的时代特征及其风格,阐述声乐艺术在近现代中国民族生存发展中的作用及影响,并对中华音乐文化的走向提出自己的见解,抒发民族情感,展现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多媒体等一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技术的运用,传统声乐教学中单纯的“听觉艺术”,越来越与视觉感受结合在一起。在声乐教学中,学生除了耳朵接受音乐信息外,眼睛总是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千姿百态的的外部世界,视觉的感知与参与,可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掌握。利用视觉感受,增强学生对声乐技巧的掌握。在声乐教学的实践中,学生往往对理论知识不感兴趣,例如初学声乐的学生,对音乐作品节奏的掌握就是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动脑筋、想办法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形式,改变枯燥的讲授方式,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每种节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