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体     
《南风窗》2013,(18):12-12
中国经济没撞上"南墙"英《经济学人》8月17日纽约时评员一直胆战心惊地观望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走向:经济增长从早期的两位数陡降到7.5%,但投资率却畸高不下,超过GDP的48%,而国民负债总额约占GDP的200%。中国经济增长从当初风驰电掣的10%降到今天的7.5%,被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是结构性放缓的良性增长,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将其定  相似文献   

2.
近日,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指出,中国今年GDP"保8"目标基本可以实现,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和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出席全球智库峰会时,也都分别放出风说,二季度GDP增长已经非常接近8%了,这为经济复苏形态的争论打上了一个句号。可是当GDP数字令人满意之时,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却有些背离。  相似文献   

3.
邢少文 《南风窗》2012,(9):12-12
中国经济高增长的时代正在渐行渐远。一季度的各项经济发展数据都在下滑,8.1%的GDP增速创3年来新低,7.3%的进出口增速是金融危机以来最低,财政收入增长同比下滑18.4个百分点,为近年罕见。实际上,对于告别高增长的预测,原本出现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时,但  相似文献   

4.
陈和午 《南风窗》2013,(23):66-69
不管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对经济增长态度的迥异,还是投资依赖症的难题,以及楼市泡沫、产能过剩、影子银行、地方债务等风险,无不指向中国经济背后的深层问题,也即体制改革。三季度中国GDP增速反弹至7.8%,这使得中国政府完成全年经济增长7.5%的目标几乎无忧,至少从数字上看起来是如此。10月汇丰中国制  相似文献   

5.
旦沐金 《南风窗》2008,(9):70-71
GDP是否还可能持续快速增长问题的更深一面,是我们是否还应该继续保持一种极端渴望财富的心态。次债危机让美国和世界经济变得风云莫测时,中国经济在高增长、高投资、高通胀中继续向前。而统计数据可以告诉我们,8%到10%的GDP增长率如果持续,多年后中国将不堪负荷。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16,(7)
正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6.5%~7%,这一区间弹性增速的设定可谓前所未有,也预示着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中央政府在经济的合理增速与转型升级之间平衡考量。在中国经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政府对GDP增长目标释放了新的信号。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两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6.5%-7%。对于习惯于用明确数字点位作为年度经济增长目标的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6,(3)
正2015年中国GDP增长率为6.9%,为25年来首次破7%。南风窗记者透过详实的经济数据,分析真实的中国经济。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形式压力不小。传统经济增长引擎——制造业、房地产、地方政府支出以及出口——都遭遇重压,经济如何寻找到增长新动能?根据"十三五"规划,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676,708亿元2015国内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8.
<正>在前现代社会的一千多年里,中国曾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并且直到19世纪,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依然举足轻重。根据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研究,中国1820年的GDP占当时全球的三分之一。然而,随着工业革命在西方的兴起,中国在近代以后不仅日渐落后于西方国家,而且沦为他们的半殖民地。其结果是,中国经济在全球GDP中的比重直线下降至5%的历史低点,并且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78年。  相似文献   

9.
孙杰 《当代世界》2012,(4):9-14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从1980年到2011年,中国名义GDP的全球占比从1.89%上升到9.98%,与此同时,美国从26.03%下降到21.52%,德国从7.71%下降到5.18%,日本从10%下降到8.36%.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同期中国占比的变化更加显著,从2.19%上升到14.35%,美国从24.64%下降到19.1%,德国从6.74%下降到3.92%,日本从8.65%下降到5.57%.如果从横向比较来看,从1980年到2011年,美国的实际GDP增长了2.28倍,德国增长了4.39倍,日本增长了5.47倍,而中国则增长了34.52倍!中国经济的增长在全球范围内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增长的出口依赖与可持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世界经济》杂志第19卷第1期(2011年)刊登了瑞士学者伊尔马兹·阿奇乌兹题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出口依赖与可持续性》的文章。该文研究了最近10年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经济增长的1/3是靠出口拉动的。中国过度依赖外国市场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的消费不足,其中的原因不只是家庭储蓄占GDP的比例高,而且还有家庭收入占的比例低、企业利润占的比例高。文章认为,中国的出口不可能再保持如此高的增长  相似文献   

11.
策划人语今年中国的"两会",被境外媒体描述为"告别GDP崇拜,缔造幸福中国",中国自1997年始"一直坚守的图腾般的经济增长目标""保八"也第一次淡出了国人视野。"十二五"期间,GDP增速被定为7%。如何让普通民众感觉更幸福成为本次"两会"的一大亮点,在"两会"热点问题中,民生问题更是占了一半。"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中国希望到2015年城镇化率提高到51.5%。外媒把中国城市化进程形容为一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化实验"。将承载超过中国半数人口的城市,如何让幸福感与城市化同步,缔造对百姓来说具有竞争力的城市?  相似文献   

12.
陈和午 《南风窗》2014,(7):37-37
<正>2014年中国经济7.5%左右的增长从数字上是完全可能保住的,但更多的需要考虑转型过程中经济增长数字背后的东西。中国政府确定了2014年经济增长目标为7.5%左右。目前国内外对中国经济下行的看法居多,但中国政府依然给外界释放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信号。7.5%左右的增长目标与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会否"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从目前的情  相似文献   

13.
王清 《法制博览》2011,(7):38-38
日本经济复苏势头受消费和出口增长乏力拖累,在2010年第二季度骤然放缓,所公布的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增长率仅为0.1%。对于饱受通货紧缩和日元升值困扰的日本经济而言,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地位年内很有可能被中国取代。、  相似文献   

14.
2006年11月24日,俄罗斯国家杜马四读通过了“2007年联邦预算法”。新预算既反映了俄罗斯经济的发展态势和走势,也显现出明年乃至更长时间俄政府经济政策的新趋向。第一,俄经济形势将继续看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新预算确定的宏观经济指标就很令俄国人振奋:GDP将达到31.2万亿卢布(约1.17万亿美元),将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增长6%;预算收入7万亿卢布(约2600亿美元),为GDP的22.3%,增长13—15%;预算支出5·5万亿卢布(约2050亿美元),为GDP的17.5%,增长26%;财政盈余1.5万亿卢布(约550亿美元),为GDP的4·8%。这么大的预算盘子充分显示了俄经济…  相似文献   

15.
科学的发展观与GDP的增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没有GDP的高速增长 ,就没有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但一些地区对GDP的盲目追求也带来很多经济和社会问题 ,影响中国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无疑是对过去片面发展观的“扬弃” ,强调科学发展观并不排斥GDP的高速增长 ,只是这种增长是以发展为本的经济增长 ,是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正>2022年即将收官,中国经济态势引人关注———2022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中国经济顶住压力,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3%,在上半年同比增长2.5%的基础上,持续巩固回升态势。究竟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如何把握中国经济大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明确“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定位,指明中国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7.
财讯     
《南风窗》2013,(9):19-19
消息12013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2013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已经发布,其中GDP增幅低于预期,而社会融资规模则大幅增长,两个数据出现了异常的背离。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18855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27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54569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56859亿元,  相似文献   

18.
陈和午 《南风窗》2012,(24):74-75
宏调政策基调虽然多次释放加档的信号,但两难的政策选择在中国经济抗击全球经济危机中已演变为一种常态。毕竟,踩好政策的平衡木并非易事,当前宏调政策欲松还休,实际上面临着多重压力。2012年第三季度的经济数据表明,中国经济连续9个季度下滑,今年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降至7.4%,增幅创14个季度以来的新低,经济减速势头十分明显。值得欣慰的是,10月官方PMI指数(采购经理人指数)回升到临界值以上,显示制造业活动有所企稳,这给减速中的中国经济增添了一丝暖意。硬着陆忧虑消散。  相似文献   

19.
陈晨 《南风窗》2007,(11):55-57
智囊机构普遍预测失准启发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劳动生产率。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实现了11.1%的增长,这个数字超出了市场的普遍预期。从最新公布的4月份经济投资、消费、出口数据来看,经济增长依然强劲。  相似文献   

20.
制造业将仍是穷国的"自动扶梯产业",但这个自动扶梯不再会快速移动,也不会走得那么高了。增长对人力资本、制度和治理持续改善的依赖将大大增强。而这意味着增长将变得更慢、更艰难。一年前,经济分析师无不为发展中世界的经济增长前景欢欣鼓舞。与美国和欧洲的萎靡不振相反,人们预期新兴市场将维持金融危机之前10年来的强劲表现,并因此成为全球经济引擎。比如,花旗集团经济学家大胆指出,经济环境从未如此有利于广泛、持续的增长,并预测全球产出将在2050年前保持快速增长,其中亚洲和非洲将起到引领作用。会计和咨询公司普华永道预测,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印度和尼日利亚的人均GDP增长仍将稳稳超过4.5%。麦肯锡咨询公司则将长期以来一直是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