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俄人之痛     
上大学一年级时,曾看过一部日本人写的小说《明斯克号出击》,大意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在中苏之间爆发,进而蔓延到日本。苏联出动了其最具威力的航空母舰——明斯克号,而中日两国则抛弃前赚,共同抗击敌人。在炮火连天的海面上,中日两国敢死队员对明斯克号发起了一轮接一轮的猛攻…… 当时,小说所描写的这壮烈的一幕,曾让我热血沸腾。我梦想,我也是敢死队的一员,而最终,在我们的鲜血和眼泪中,明斯  相似文献   

2.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年近九旬老人曾我祐次先生率日本"日中友好2l之会"成员访华的第15个年头。2001年起,曾我老先生满怀日中友好之情,不顾重病缠身、年事渐高,每年坚持到中国中西部地区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带动一大批日本社会各界民众参与其中。15年来,曾我老先生以及"日中友好21之会"的朋友们见证了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也经历了中日关系十几年来的起起伏伏。在这个值得纪念的年份里,我们书面采访了曾我老先生及来华植树的部分成员,将通过连载的形式,共同回顾他们15载植树历史,倾听日本民间对中国和中日友好的心声。  相似文献   

3.
感受爱情     
正《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完成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马尔克斯曾说:"这一部是我较好的作品,是我发  相似文献   

4.
该做才去做     
好莱坞制片人奥伯特曾向朋友说过自己一段难忘的经历: 一九五六年,我到日本去拍《秋日茶室》,不幸遇上风雨季节,拍片工作停顿了六个星期,大家既疲倦又消沉。那个时候,我感觉不出日本有什么美丽动人的地方。在离开日本前,我向在美国出生的日本雕刻家与设计师野口勇先生打听,希望他指点我看一些他认为可爱又有特殊个性的东西,比如说一座禅寺什么的。他把我从奈良城带到邻近京都的一个乡镇,要去的地方原来是一间破旧田舍。我们走进一间很大的房  相似文献   

5.
<正>日俄领土争端是指日本北海道东北部与俄罗斯北千岛群岛之间的齿舞、色丹、国后和择捉四个岛屿及周围一些珊瑚礁的主权归属之争。对此日本称之为"北方四岛",俄罗斯称之为"南千岛群岛"。这四个岛屿二战前曾属日本管辖,在二战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战争失败之时,由苏联根据《雅尔塔协定》予以占领,至今仍在俄罗斯的管辖之下。日俄在"北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到日本考察,对日本企业管理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日本的列车上,服务员总是彬彬有礼,笑容迎宾;在筑波科学城的电梯上,开电梯的小姐笑口不停地介绍城市风光、历史,并且不断地道谢,点头送客。当我来到工厂时,工人们在紧张、高效率地劳动……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八四年十一月,日本东海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铃木博先生在广州讲课时,曾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人的积极性从哪里来?必须要使职工对所从事的工作有充分理解并喜欢此项工作。”铃木博教授认为人事管理的定义是:最大限度发挥职工内在能力,以与结构相适应的形式组织起来,达到预期目标,使在工作的职工获得最大满足。  相似文献   

7.
吴祖光先生突然走了。今年4月9日,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传出这一噩耗时,我静默着;心想:又一部“中国现代革命史”敲完了最后一个句号,完成了,存盘了,出版了。 我曾说过,中国现代的知识分子每一个人都是一本书。但吴  相似文献   

8.
辜鸿铭 《法制博览》2008,(22):30-31
我曾听一位外国友人这样说过: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相反,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这位外国友人曾久居日本和中国。我不知道这样评价日本人是否合适,但我相信在中国生活过的诸位都会同意上述对中国人的判断。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久,就越喜欢中国人,  相似文献   

9.
在食品添加剂的世界里,有很多不为人知的"黑幕"。我曾在日本一家食品添加剂公司担任首席销售员,并且把自己当成了为制造商  相似文献   

10.
渴望信任     
管理学界曾长期致力于研究一个课题,为什么日本的经济能赶上甚至在许多方面超过美国?共识之一是:日本企业更重视人的因素。在日本企业看来,“人是企业的固定资本”。而美国企业则把员工看成企业的“可变资本”——经  相似文献   

11.
老朋友见面,格外亲热。这回,日本东海大学铃木博教授率日本长野县企业家访华团到穗,我们又相聚一堂,谈笑风生。我随中国厂长访日代表团在日考察时,就曾与日本许多企业家结下情谊,双方就企业家所关心的问题各抒己见。联系今天企业的现状,作为一厂之长,我觉得实在值得深思。面对“升值”,灵活应变日元升值是个老话题,对于日本企业来说,这可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我们认识一位日本朋友细川胜生先生,他的企业是专门从事加工出口业务的。日元升值带来的厄运,他自然是首当其冲。细川胜生当然不能坐  相似文献   

12.
深情的你又要步洋越海仿佛中国才是你的梦想美丽的富士山和现代化的东京都不能阻隔我们热烈的相望我知道—你深爱着我的祖国胜似自己的家乡我曾愤慨描述军国主义的暴行我曾奏演八年浴血杭战的乐章在你那厚厚的论文中似乎并没有这沉痛的一页从此你便称呼我—老师但我毕竟习惯了你以往的见面语还是叫声大哥吧还是叫声大哥吧——致日本友人古田训子@李凤吉  相似文献   

13.
东京那些火柴棍式建筑日本善邻协会的一位友人曾自豪地向记者介绍:“我们协会有自己的产业——一栋大楼”,不过他补充,“不是中国这种大大的大楼,是一个小小的大楼。”当时我以为是老先生中文表达不清楚,说小房子不就得了,叫什么“小小的大楼”。今年到日本参观采访,才明白什么叫“小小的大楼”。一进东京市区,沿街见到大量奇怪的建筑,鳞次栉比,说它小吧,动辄就是十几层高,说它是大  相似文献   

14.
胡连生和杨玲教授长期从事科学社会主义和当代资本主义问题研究,不断有新的成果问世。2000年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们合著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与社会主义的新课题》,曾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和好评。2005年2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又出版了他们的新著《社会主义界说:对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反思》,该著是中国高校百部优秀社科专著文库之一。最近我认真拜读了他们的这部著作,虽然我对书中的部分观点有不同看法,但我认为这是作者长期思考和研究的理论成果,是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一定会引起我国学术界的讨论和争鸣。社会主义社会是几百年来许多进步人士…  相似文献   

15.
张跃斌 《当代世界》2016,(12):44-47
实证主义曾是日本史学界的圭臬。但是,近年来,由于日本侵华及其相关问题的历史在日本所引起的激烈争论,实证主义遭遇了三重困境:禁地难入、过犹不及、以假害真,从而极大地损害了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实事求是精神,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学术后果和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丹佛大学国际问题研究生院教授乔纳森·阿德尔曼:(Jonathan Adelman)于1989年10月2日至10月7日来我系作学术访问。阿德尔曼教授是美国的国际问题专家,他的研究课题,包括国际关系理论、苏联内政与外交、比较政治学,国际关系中的军事因素等。阿德尔曼教授著作甚丰,而且是国际学术交往中的活跃分子,曾先后访问过印度、日本、以色列和苏联等国家。  相似文献   

17.
敦煌的西北部天然植被曾非常茂密,如今一个巨大的疑问是:敦煌靠什么走出沙化的包围?  相似文献   

18.
1947年秋,我情报工作遭受了一次大劫难,其危害甚至堪与当年顾顺章的叛变相比。当时我中情部直接领导的一个规模较大、涉及华北、西北、东北地区,有五部地下秘密电台的王石坚情报系统被敌人破坏,郑介民和毛人凤曾狂妾地声称搞垮了中共半壁天下。后来,我情报部门及时采取了多项善后措施加以补救。  相似文献   

19.
嫁到日本后     
薇小姐,很漂亮的一个女孩子,18岁那年单枪匹马以未婚妻身份东渡日本,一年后当了母亲。她说: “我是一手拿着护照,一手抓着自己的命运闯过去的……”那一年我没考上大学,呆在家中没事干,闲了便去三楼冯姨家看录像。有一次,冯姨说:“我介绍一个朋友给你好不好。”我说:“好呀!”也没太在意。过了几天,我见到了一个男孩,个子和我差不多,相貌平常,但很友善,冯姨介绍说: “这就是我说的那个男孩了,叫丹羽弘一。”我半天才反应过来:是个日本人呀!丹羽不会中文,我也不会日文,两个人用英语结结巴巴谈了几句。他是冯姨在日本的亲戚的亲戚,来中国旅游的,冯姨让我给丹羽当几天导游,我说好吧。  相似文献   

20.
看到这个题目,一定令不少人啼笑皆非,并说我种经病。但我却要说:也许在下个世纪,又或更长一段时间后,较大片的树林就只能存在于仅有的空地——我们的楼顶上。在我的记忆之中,家乡的亲威到广州来总会带些自家养的鸡鸭、自家种的果蔬之类“手信”给我们。但最近两年他们来,却是两手空空了。后来我才知道,家乡的农田已全变成厂房和商品房了。家乡离自己毕竟是遥远的,虽然也曾为他们的生态环境忧心,但切肤之痛并不强烈,最近一个朋友从东京回国。见到他时,发现他与上几次回国一样感冒发烧。我笑他已被日本同化,在中国反倒水土不服,他却正色道:虽然东京是国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